自然資源部:2019年我國海洋觀測預警業務平穩運行

日前,自然資源部發布的《2019年中國海洋災害公報》顯示,2019年,我國海洋災害以風暴潮、海浪和赤潮等災害為主,海冰、綠潮等災害也有不同程度發生。各類海洋災害給我國沿海經濟社會發展和海洋生態帶來了諸多不利影響。隨著海洋經濟的快速發展,沿海地區海洋災害風險日益突出,海洋防災減災形勢十分嚴峻。為切實做好海洋防災減災工作,自然資源部高度重視並積極開展2019年海洋觀測、預警報和風險防範工作,海洋觀測預警業務平穩運行。

及時準確為沿海各級地方政府和公眾提供海洋災害預警信息。2019年,自然資源部各級海洋預報機構針對風暴潮、海浪、海冰等災害共發佈警報649期,短彩信85萬餘條,微信微博7907條,傳真4萬餘份,通過電視網絡廣播等渠道發佈信息2100餘條,及時為沿海各級地方政府和公眾應對海洋災害提供了預警信息。此外,各級海洋觀測預報機構保持24小時值班,及時巡檢、加固和修復海洋觀測設施,有效保障了觀測系統和數據傳輸系統的正常運行。

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正式業務化運行。2019年11月5日,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UNESCO/IOC)批准,由我國承建的南中國海區域海嘯預警中心(SCSTAC)正式業務化運行。SCSTAC的國際預警服務區域包括南海、蘇祿海和蘇拉威西海,覆蓋了該區域主要的地震俯衝帶,為南中國海周邊的9個國家提供24小時全天候地震海嘯監測預警服務。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官員指出,SCSTAC是強化政府間海洋學委員會海嘯防範應對工作的新動力,是中國對聯合國海洋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又一重大貢獻。

加快推進赤潮災害預警監測體系建設。2019年赤潮災害預警監測工作由“災中監控”向“災前防控”方向邁進。組織開展赤潮災害應急監測,及時發佈赤潮應急監測信息;在全國36個赤潮高風險區開展赤潮災害早期預警監測;穩步推進秦皇島、福州、深圳赤潮災害預警試點工作,為赤潮災害的應急處置和防災減災提供技術支撐。(總檯央視記者 鄭天皓 李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