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對於在職場中遲遲沒有大成就的人來說,我發現很多人都存在這樣的誤解:

  • 不想做簡單重複的基礎工作,總想著一踏入社會就能得到重用
  • 只想著尋找熱愛的工作,對手頭上的工作不上心
  • 頻繁跳槽,但沒有一個工作做得久

我想說,只想做喜歡的事可以存在,但不適應於工作上。

也許你會說,那些古往今來的名人成功者,都找到了他們熱愛的事業,都是追求夢想的結果。但是,你看過蘋果公司創始人喬布斯傳記之後,就會知道,他一開始接觸電子行業,不是因為熱愛,而是為了多賺些來得快的錢。

所以,想要在職場中有所成就,不能一味地追求自己的熱情,只做你愛做的事。正如《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本書中說的那樣,正確的工作勝過正確的工作。在沒有找到自己熱愛的工作之前,有的人會不斷地跳槽,不斷地自我懷疑。如此一來,他們的工作技能得不到精進,也不可能在職場上有所成就。


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的作者卡爾·紐波特是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博士,也是一位高人氣博主,在博客上專注於研究如何高效工作等方面的內容。在完成博士學業需要找工作的時候,卡爾·紐波特也重新思考了自己的職業發展。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這本書是作者在進入職場前,收集不同的案例,加上自己的思考研究,集結完成的。書中主要探討了糾正職場中的錯誤認知,如何正確地工作,讓自己變得優秀到不能被忽視。

看完這本書, 在選擇職業發展方向上,對我最有啟發的是以下三點,下面一一來說明:

利用工匠思維,把工作時間花在正確的事情上

當今的職場環境,很多人明明做著手上的工作,心裡卻一直想著跳槽的事情。他們之中,不是覺得工作太簡單,自己的職業道路沒有前途,就是認為找不到喜歡的工作,幹活沒有激情。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寫到,工匠思維勝過激情思維。

什麼是工匠思維?

簡而言之,就是以產出為中心的職業觀,關注自己給工作帶來的價值。


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日本傳奇人物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夠成功,正是因為運用了這種工匠思維。

稻盛和夫先生,剛大學畢業,進入京都一家瀕臨破產的企業工作。他年輕氣盛,入社不到一年,就想著離開這家公司,去報考自衛隊幹部候補生。可是,他的哥哥很惱火,不同意他辭職,沒有給他寄送資料,稻盛和夫因此不能入學。

那個時候,稻盛先生想,辭職轉行到新的崗位也未必成功。於是,他就留了下來。從一開始對公司現狀的不滿,轉變到後來接受現實,不再發牢騷,他把時間和精力都花在當前的本職工作中。讓人沒想到的是,通過稻盛和夫的努力,公司的局面得到了成功地扭轉。

對我們普通人來說,在工作中也要運用工匠思維。不要抱怨眼前的現狀,只想著去尋找所謂的喜歡的工作。而是要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擁有工匠思維,把時間花在正確的事情上,多關注自己能給這個公司帶來多少價值。只要堅持做下去,眼前的這份工作就是一份好工作。


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積累職場資本,磨鍊稀缺而寶貴的技能

有一位美食博主,每天都會發誘人的早餐圖,擁有了大批的粉絲,讓人羨慕得不得了。我也時常會想:她怎麼會這麼優秀?我做菜和拍照的技能這麼差,肯定達不到她這樣的優秀水平。

但看了博主往年發的內容後,我才明白,以前的她,不管是做菜的技能,還是拍照、修圖的能力,都沒有現在好。原來,她現在擁有的一切也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經過了漫長的磨鍊和時間的積累。

有個經濟學基本原理說:

如果你想獲得某些既稀缺又寶貴的東西,就需要提供同樣稀缺而寶貴的東西作為交換。

也就是說,如果你想在職場中成就一番大事,就需要提供稀缺而寶貴的技能作為交換。卡爾·紐波特說,這個技能就叫職場資本。


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這讓我這個在職場八年的人敲響了警鐘:我是否已擁有了職場資本?如果沒有,我是否已經開始積累職場資本?

我的工作是財務,對於本職工作已經非常熟悉,但是,在這個崗位做了這麼多年,沒有突破,職位也沒有提升。如果現在有人來接替我,也是可以很快上手的。

從這一點可以明白,我擁有的職場資本,並不是稀缺而寶貴的。因為它的入職門檻不高,專業技能要求低,上手的時間也短。所以,如果想要擁有稀缺而寶貴的技能,我就應該往財務管理的方向發展。堅持在財務方向工作的同時,要學習管理能力,兩者結合,才能獲得屬於我的職場資本。

不要活在別人的成功模式下,只有積累職場資本,磨鍊稀缺而寶貴的技能,讓自己優秀到不能被忽視,才能在職場上有所成就。


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更多的自主力,讓你擁有更多工作滿足感

當面對一份工作的時候,如果做的不順心,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工作沒有帶給你滿足感。

比如,你是剛工作的小白,接觸到的工作肯定是複印、打掃、登記等簡單的工作,沒有任何挑戰。

又比如,你的工作能力匹配不了當前的工作,做起來的時候總是磕磕碰碰,讓你會有挫敗感。

這些都會是你不喜歡當下工作的原因,也會是你想要不停找工作、換工作的原因。而如果只是為了換工作而換工作,你到一個新的公司,還是會遇到同樣的問題,也很難在工作中得到滿足感。

《優秀到不能被忽視》中寫到,通過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賦予人們更多的自主力,會提高人們的幸福感,投入程度以及滿足感。而自主力就是對自己的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擁有發言權。

暢銷書《驅動力》中有提到一項研究:

康奈爾大學的研究者追蹤了300家小型公司,其中一半注重賦予員工自主力,而另外一半則不注重。最後,以自主力為中心的公司,其發展速度是另外一部分公司的四倍。


頻繁跳槽工作不如意?這三點幫你找到正確的努力方向


但是,卡爾·紐波特也講了兩個自主力陷阱:

一個是擁有的職場資本太少,也就是說沒有稀缺而寶貴的技能,卻還尋求在職場中擁有更多自主力,那麼會是一場空;

另一個是在擁有足夠的資本之後,會遇到來自周圍人的阻力,意思是會有人想來阻止對他們不利的職業決定。

所以,你只要擁有了稀缺而寶貴的技能,拿出勇氣說服他人的阻力,就能在工作上得到更多的自主力。在選擇工作的時候,可以將自主力作為重要的參考目標,這樣能讓你擁有更多的滿足感,也就不會頻繁換工作了。

稻盛和夫說:與其尋找自己喜歡的工作,不如先喜歡上已有的工作,腳踏實地,從眼前開始。

不要執迷於去尋找自己的熱情,不要頻繁跳槽,要具有工匠思維,堅持磨鍊稀缺而寶貴的技能。一旦你積累了職場資本,用它來獲得在工作內容和工作方式上的自主力,進而迎來職場上的成功。

“正確地工作”勝過“正確的工作”。理解工作的意義,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你就能擁有幸福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