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院長訪談錄|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院長孫曉陽:前沿搏擊 雙線“作戰”

健康報訊 200餘名醫護人員連夜請戰,9名精幹力量奔赴武漢一線,其餘精銳力量構築起堅實院內防線的同時支援本市定點傳染病收治醫院……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南京醫科大學附屬淮安第一醫院)全體醫護人員前沿搏擊,第一時間投入本院的疫情防控工作中,同時,遴選出的9名精兵強將,加入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赴武漢一線戰“疫”。江蘇省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黨委書記、院長孫曉陽說,雖然現在全國的疫情防控形勢整體向好,但只要疫情沒有畫上句號,這場戰“疫”就不會終止。

健康報: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來,全國的醫護人員前赴後繼奔赴湖北、武漢戰“疫”一線,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否也派出了醫護人員支援前線?

孫曉陽:應對疫情,離不開我們的“戰士”——醫護人員。1月26日深夜,醫院接到淮安市衛生健康委的緊急通知,要求徵集醫護人員,赴湖北抗疫一線。儘管當時夜已深,但消息傳出後,2個小時內,我們就收到200餘名醫護人員的請戰書。事後我問過他們,你們不怕風險嗎?很多人告訴我,作為醫生,難得碰到國家需要我們的時候,如果不把這個機會搶到了,是一輩子的遺憾,回答雖然很樸素,但是很感人。

1月28日清晨,我院9名醫療隊員整裝出發,飛赴武漢。經過戰前強化防控和治療培訓,隊員分為兩組,普通患者救治醫療隊由呼吸科3名醫護人員、感染管理科兩名醫護人員組成,危重症患者救治醫療隊由ICU的4名醫護人員組成,對接當時的疫情風暴中心——華南海鮮市場較近的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

健康報:出征一線的醫護人員在物資上的儲備如何?

孫曉陽:我院9名醫療隊員是作為江蘇省第二批援鄂醫療隊員隨隊出征的,出發前,醫療隊員的物資由各派出單位自己準備,其實那個時候,我們醫院的防護物資很緊張,僅以N95口罩為例,我們清點了一下,只夠醫院職工兩天的使用量,即使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還是通過各種辦法湊到了供武漢一線醫護人員使用10天量的防護物資,這批隊員到武漢一星期後,相關的物資供應就全跟上了。

健康報:9名隊員在武漢一線的情況,您這邊是不是時時保持知曉的狀態?據您瞭解,隊員們在武漢遇到最困難的狀況是什麼?

孫曉陽:我每天都會保持與一線醫護人員的溝通,瞭解他們的情況,比如是否需要其他後方支援等。據我瞭解,醫護人員們初到前線時,正是早期醫療資源非常緊張的時候,飲食都成為較大的難題,剛開始去的十幾天,每天能吃上一頓正餐,就算不錯。隨著後期供應的改善,隊員們可以吃上盒飯,但一旦進入工作狀態,不小便、不吃飯、不喝水就成為常態。前兩天,我到隔離地去看望他們,每個人大概都瘦了10斤以上,所以他們真的很了不起,配得上“英雄”的稱謂。

健康報:即使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我們的醫護人員還是取得了“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成績。

孫曉陽:是的。江蘇醫療隊承包了江夏區第一人民醫院兩個病區,裡面有60餘名患者,輕症、重症的都有。武漢疑似患者的病情進展速度快,一些人迅速發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我院呼吸科RICU小組不畏艱險,為當地重症患者上呼吸機,輔助患者俯臥位通氣;巡視病房的醫生也會認真閱讀每位患者的臨床及影像學資料,給患者制定合理的治療方案。

成績還是挺喜人的,屬於“患者零死亡、醫護零感染”的狀況。我們去的這批醫護人員來自呼吸科等科室,他們在平時的工作中就比較注意防止交叉感染,戴口罩、戴帽子、勤洗手,同時,配上更加嚴密的防護,所以自身安全得到了較好的保障,降低了感染的概率。同時,醫院每年開展一次到兩次衛生應急演練,這是我們的常規工作,在這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也起到了積極作用。

健康報:作為另一個戰場,淮安市第一人民醫院是如何應對此次疫情的?

孫曉陽:此次疫情中,淮安市成為江蘇省的“重災區”,疫情突然暴發後,我們全院職工都主動放棄休假,投入到戰“疫”當中。除了奔赴武漢的9名醫護人員,我們還有很多醫護人員主動投入到淮安市第四人民醫院隔離病房及本院發熱門診的留觀病房工作。

從1月24日起,醫院要求對所有進入門急診人員進行體溫檢測。發現發熱病人,立刻給予其佩戴外科專用口罩,並由專人帶至發熱門診,專業醫護人員按流程進行處置,有疑似病例立刻隔離,留觀採樣篩查或專車轉診市第四人民醫院就診。1月26日,醫院再次召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領導小組會議,對院前分診、人員培訓、規範發熱門診處置、消毒隔離等疫情防控作出全面部署。同時,成立醫療救護、物資保障、電感防控、宣傳報道等6個小組,為疫情防控提供全方位支持。

危中見機,疫情也促使我們跳出“圍牆”,探索更多診療服務新模式。1月29日,醫院互聯網醫院平臺積極響應省衛生健康委統一安排部署,開設線上“發熱詢”,對於有呼吸道症狀的發熱人群,提供24小時線上諮詢;為進一步發揮“線上醫院”優勢,平臺彙集“呼吸科、感染科、重症醫學科”等相關科室,為患者答疑解惑。同時,線上醫院與物流系統聯網,專家為患者看完病後開具用藥信息,患者只需完成繳費,信息就自動發送到物流系統中,進而送到患者家中,患者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量身定製”的藥物。目前,在江蘇省,我們的線上患者診療人數排在第4位,疫情期間,線上診療患者的參與度更是大幅提升,幫助醫院解決了很多實際問題。

健康報:經歷此次戰“疫”,帶給您哪些思考和啟示?

孫曉陽:此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暴露出我們在公共衛生領域投入“欠賬較多”,我們應充分吸取經驗教訓,加大對傳染病醫院及危重症救治力量的投入,這樣,當我們再遇到此類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時,就能從容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