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第32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美術片《風語咒》,按理說應該是一部很不錯的國漫電影,但是它的評價卻沒有其他國漫好,也沒有其他國漫的人氣足,目前豆瓣評分6.9也處於中低水平。

《風語咒》的故事劇情簡單明瞭,其核心內容以愛情、親情和成長為主。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男主朗明出身平凡,雙目失明卻心懷大愛,這是一般武俠電影中常見的主角設定,他的成長路線也如同其他武俠片一樣,在掌握了一項秘術“風語咒”之後,將禍害人間的四大凶獸“饕餮”封印,在正邪對抗中快速成長,其實這樣的故事我們從小到大都看過很多了,但是通過國漫的形式,其視覺衝擊會更加強烈。

民族題材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國漫的主題和方向一直都是在體現傳統民族文化上,例如在萬籟鳴的動畫電影中,古代故事或神話傳說往往能為其“古為今用”,如《鐵扇公主》(1941)的故事顯然就截取自長篇章回體小說《西遊記》。

《風語咒》在根植於民族文化的同時,也進行了適應現代語境的改變,電影延續了“畫江湖”出品的《俠嵐》中的世界觀,在電影一開始,《俠嵐》的概念就被灌輸給觀眾:既願以己身,保一方淨土之人,被稱為俠嵐。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而俠嵐曾經對抗過上古兇獸,四凶獸這個概念也來自我們熟悉的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舜臣堯,賓於四門,流四凶族混沌、窮奇、檮杌、饕餮,投諸四裔,以御魑魅。”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動畫在設計上充分運用了我國優秀的文化元素,與西方動畫造型形成對比,在數字化製作條件下,我們與西方不在比製作方面,而是文化和內容方面,《風語咒》中有燦爛的三星堆文化、韻味十足的奇珍異獸,以及蘊含五行奧秘的俠嵐。

在動畫電影中,令人印象深刻的祭祀場面,就是運用了三星堆文化元素,村民們佩戴的面具、祭祀水池前的人首鳥身像、村子房屋房梁下面掛著的巨大裝飾物,都反映了當時古蜀國的文明,在祭祀場面中,面具是必不可少的,古人認為人可以藉助面具與神靈對話。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國產動畫電影需要依託於中國厚重的文化底蘊來打造文化品牌,展現文化自信,《風語咒》是個追求細節的團隊,整個動畫電影的場面設計也是運用了水墨色彩,就視覺體驗的心理特徵來說,某些眼熟的文化視覺符號的呈現,不僅僅有外觀形態的美好感受,更帶來其內部結構和背後文化的厚重感和衝擊力。

精神內涵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上下五千年的歷史賦予了中國厚重的文化底蘊和獨特的精神內核,中國自古就流傳著數不清的神話故事和民間傳說,這些範本也為各大動畫電影製作提供了創意和素材,《風語咒》無論是題材內容的選擇,還是畫面製作都十分注重文化內涵,以“武俠”為內核,展現中國古代兼濟天下的俠義精神。

俠義精神:首先在我國民族文化體系中,俠文化始終滲透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后羿射日救人、墨子之說的“兼愛”理想、朱家郭解的扶弱濟貧等等。在電影《風語咒》中,朗明的父親在年輕時救下了村中的王富貴,即使他因為自己不掌握五行中的任何一種,而沒有被選上俠嵐,但他依然因為自己的義,去幫助其他人,最終被村裡的人視為神明,以雕像來紀念。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同樣的,若干年後,雙目失明的朗明並不是俠嵐,甚至因為眼盲還常常被人欺負,但他依然會挺身而出,救村裡的人於水火之中……這種就是俠義行為。

最終朗明成了馭風者。心中的俠義情懷也隨之徹底激活,接力眾俠嵐,將神獸饕餮收入“陀螺”之中,即拯救了天下蒼生,也救了自己的母親,顯然俠義就是電影的內核,也是一種正義的表現,對於所謂的俠義精神,電影給出了自己的理解:俠客會把俠義放在心裡,就像是藉助風的力量,以無形的力量戰勝有形的敵人,這種滲透於骨髓中,懲惡揚善,拯救蒼生的信念感,才是真正的俠義精神。

文化自信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中國終於憑藉自己文化,做出了一部讓世界都刮目相看的動畫電影”這是日本媒體評價《風語咒》的新聞標題,《風雨咒》是一部取材於中國古代神話故事《山海經》,是在中國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創作的一部武俠動畫電影,因此電影的大受歡迎對傳統文化的傳播、文化自信的樹立有著很重要的作用。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自2014年底,中國動畫市場開始漸漸好轉起來,並在2015年進入爆發式增長的階段,關注和支持的人也越來越多,不斷有叫座有叫好的國產動畫電影上映。國產動畫對於傳統文化的發掘,不是對幼齡化的迎合,而是迴歸了成人市場,有數據統計從《俠嵐》到《畫江湖》再到今天的《風語咒》,一直將作品受眾定位於17-40歲動畫愛好者。不俗的票房和口碑,讓更多人對國產動畫充滿自信。

“國漫復興”是近幾年常常看到的話題。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風語咒》的製作團隊全部來自中國,在五年的籌備製作過程當中,共有一百多家國內的動漫製作公司參與其中。目前國產動畫與其他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創意和劇本方面的問題,而且目前的國產動畫市場也沒有那麼成熟,不過近年來《風語咒》無疑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突破,完全的中國製作班底,讓中國的動畫製作公司有了參與制作動畫電影的機會,也能夠積累相關的經驗。

無論口碑如何,這部電影的完整度還是不錯的,武俠片是中國原生的電影類型,它是從傳統文化中汲取出來的,富有獨特的生命力,作為一種獨有的文化資源,它擁有無可替代的傳播魅力,外國人通過武俠電影想要學習功夫,通過武俠類型片想要了解中國,促使這類片子很有市場,這也是一種文化自信的表現。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風雨咒》作為一部具有中國風非低幼類型的國產動畫電影,雖沒有成為現象級的代表,也沒有成為焦點,甚至在口碑上還有問題,不過也改變不了國產動畫電影的蛻變。儘管在這個蛻變的過程中要面臨諸多問題,但並不影響我們對國漫的自信心和期待值。

結語


《風語咒》:守護國漫體會武俠精神的人,都是堅守初心的俠士


其實通過一部電影看到一個領域的成長也不錯,在製作技術上緊跟潮流,積極開拓,表現自身文化,努力打造出從內到外具有中國特色的作品,這樣的嘗試讓人無比欣慰,同時,看到《風語咒》中體現出來的問題:人物木訥、肢體僵硬、網遊氣息明顯、無厘頭出戏等等不和諧因素,在後面的作品中都能夠改善點,在製作中一直進步,是觀眾想要看到的。

為了更好的前進,坦然接受不足之處,積極處理改正,相信後面會越來越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