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機械陳顯帆」周觀點:基建REITs有望撬動萬億投資,持續看好景氣確定的工程機械行業

如果您認為我們的研究成果對您有幫助,請酌情在佣金派點上支持東吳機械團隊(陳顯帆、周爾雙、周佳瑩、朱貝貝),感謝萬分。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東吳機械】陳顯帆18616532999/周爾雙13915521100/周佳瑩18310578622/朱貝貝18321168715

投資評級:增持(維持)

投資組合

【三一重工】【中聯重科】【晶盛機電】【杭可科技】【恆立液壓】【華測檢測】【北方華創】【邁為股份】【銳科激光】【傑瑞股份】

本週周組合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投資建議

【工程機械】公募基建REITs有望耗動萬億投資,工程機械景氣確定性拉長

公募基建REITs政策出臺,試點項目數億至數百億不等。4月30日晚,中國證監會、國家發改委聯合發佈《關於推進基礎設施領域不動產投資信託基金(REITs)試點相關工作的通知》,標誌著國內基建REITs試點正式起步。

基礎設施REITs試點將通過“公募基金+ABS”的方式實現,即公募基金可購買基建REITs,基金可在交易所上市交易。原始權益人必須參與戰略配售,份額不少於發行量20%,持有期不少於5年。試點項目投資金額數億至數百億不等,聚焦重點地區的大型基建項目:包括倉儲物流、交通設施、市政工程和汙染治理等傳統基建補短板項目,同時鼓勵信息網絡等新型基礎設施試點。

基建REITs盤活存量資產,有望撬動萬億元直接投資。基建項目投入及運營週期一般長達10-30年,資金投入後長期失去流動性,而基建REITs相當於將現金流好的基建項目提前變現,盤活存量資產,形成良性循環,基建投資持續增長預期顯著提升。從國外經驗來,基建是重要的REIT基礎資產類別。目前國內已具備大量優質基建項目,我們以現金流較好的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為例,國內目前投資存量達150萬億,假設5%存量投資額被REITs化,可釋放直接投資資金達7.5萬億元。國家發改委原副主任徐憲平認為,基建REITs可以帶動20萬億到40萬億元直接投資。

消費端與出口端壓力較大,基建政策信號逐漸明朗化。新冠疫情影響下,我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一季度GDP同比-6.8%,消費與出口形勢較為嚴峻,在此背景下拉動基建穩增長的政策信號日漸明朗化。19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奠定了今年“穩增長”的基調;今年2月,中央政治局會議及國務院常務會議對加強經濟調節調度進一步作出表態;2月中旬至3月初,各省市發佈以基建項目為主的重大項目投資清單,據我們不完全統計本年計劃完成投資超4萬億元;3月27日,政治局會議要求“提高財政赤字率,發行特別國債,增加地方政府專項債券規模”;4月30日,基建REITs試點政策出臺,作為擴張性財政政策與貨幣政策的補充,保障投資 對經濟的穩定和託底作用,也是政策鼓勵的方向之一。

政策催化劑不斷,工程機械行業景氣確定性拉長。3月工程機械行業已實現超預期復甦,各供應商產能緊張,行業主要矛盾轉變為供給如何滿足旺盛需求的問題,4月以來,三一、徐工等公司陸續發佈提價通知,反應了行業供不應求的市場格局,結合後續基建政策逐步落地,全年行業需求有望持續釋放。基建項目支持力度加大,上游工程機械內在需求持續性預期明顯增強,工程機械行業景氣確定性拉長。

投資建議:重點推薦【三一重工】:全系列產品線競爭優勢、龍頭集中度不斷提升;出口不斷超預期;行業龍頭估值溢價。【恆立液壓】國內液壓行業龍頭,海外拓展+泵閥全面放量,增長可期。【中聯重科】起重機、混凝土機龍頭,混凝土機剛開始更新週期,塔機銷量有望繼續超預期。建議關注柳工、中國龍工。

風險提示:疫情影響持續;下游行業需求低預期;行業競爭惡化。

3、本期報告

【工程機械】基建REITs專題:有望撬動萬億投資,工程機械景氣確定性拉長

【邁為股份】Q1業績略超預期,看好下游擴產+技術迭代帶來設備空間

【銳科激光】疫情不改龍頭確定性趨勢,持續看好公司長期前景

【傑瑞股份】及時復產交付同時期間費用下降,Q1利潤大幅增長

【三一重工】Q1業績-31.9%全年保持樂觀,持續看好龍頭雙擊

【中聯重科】Q1業績逆勢增長,全年高速增長可期

【捷佳偉創】Q1業績受疫情影響,多方位佈局未來將顯著受益

【浙江鼎力】業績持續超預期,國內需求旺盛,看好臂式放量貢獻收入

【恆立液壓】2019年業績略超預期,2020年持續增長可期

4、核心觀點彙總

【工程機械】混凝土機挖機接連漲價,Q2旺季需求將持續釋放

3月份挖機銷量大超預期,混凝土機挖機接連漲價,行業主要矛盾已經發生變化。

繼近期混凝土泵車漲價5-10%後,三一、徐工、柳工等挖機也紛紛漲價5-10%,這說明行業主要矛盾發生變化。3月以前,行業主要矛盾是下游復工復產問題;如今,行業主要矛盾轉變為工程機械供應商如何滿足市場旺盛需求的問題。目前各供應商生產比較吃緊,我們預計4月銷量比3月更好,4、5月份行業供應商會呈現較為明顯的搶工狀態。

需求更高,排產更滿,基建更多,Q2旺季需求有望持續釋放。首先需求更高,疫情影響下工程機械旺季基本後移一個月,Q2下游需求旺盛;其次排產更滿,工程機械新訂單在增加,各供應商3月生產比較吃緊,而Q2排產準備會更充足;最後基建更多,基建政策還沒完全下來,基本都是存量需求,3月27日政治局會議提出專項債、特別國債、赤字率在內的政策“三板斧,我們判斷政策“三板斧”將帶動全年基建投資2萬億以上增量,2020年基建投資增速有望超10%。我們預計Q2需求更高,排產更滿,基建更多, Q2旺季需求有望持續釋放。

小挖首先發力,後續中大挖有望放量。3月國內小挖/中挖/大挖銷量佔比分別64.6%/24.2%/11.2%,同比+3.6/-1.8/-1.8pct,小挖繼續引領行業增長。短期來看,南方和沿海下游開工復工情況較好,Q1小挖銷售已經首先啟動。隨著北方尤其是西北復工推進,我們預計後面中大挖需求會逐漸釋放。

龍頭市佔率有望加速提升。3月挖機總銷量同比+11.6%,三一挖機銷量同比+14.2%。三一市佔率長期穩步上升,10年來平均每年上升2個點左右,明後年這種規律有望持續下去。尤其今年各供應商的供應鏈、產能更為緊張,龍頭企業市佔率有望加速提升,三一市佔率有望達到28%以上。

重點推薦【三一重工】:全系列產品線競爭優勢、龍頭集中度不斷提升;行業龍頭估值溢價。【恆立液壓】國內液壓龍頭,泵閥全面放量彈性可期。【中聯重科】起重機、混凝土機龍頭,混凝土機剛開始更新週期,塔機銷量有望繼續超預期。建議關注柳工、中國龍工。

風險提示:疫情影響持續;政策力度不及預期;下游開工不及預期。

【鋰電設備】2020年補貼方案落地略超預期,行業需求確定性加強,看好估值低位的設備公司

2020年補貼方案落地略超預期,行業需求確定性加強:4月23日四部委發佈最新補貼政策,新能源乘用車20年退10%,21-22年分別退20%/30%;公共領域汽車20年不退,21-22年分別退10%/20%,略超預期。我們認為補貼政策的落地將加強整個行業的需求確定性,進而提振下游擴產的信心。Q1國內電池廠擴產如期落地,進入行業拐點。過去兩年行業擴產情況處於下行週期,電池廠擴產項目多數延遲,而今年以來以CATL為首的國內電池廠開始陸續啟動招標,設備公司新接訂單均呈現高增長;政策落地後,下游電池廠對明後年的需求會更有信心,進一步驅動擴產以滿足明後年需求。海外疫情預計會影響一個季度的設備招標,擴產決心依舊確定。近期市場普遍擔心疫情影響海外電動車需求和相關電池廠擴產,CATL稱將根據當地政策調整德國工廠進度,Northvolt擴產節奏也略有影響。我們認為疫情帶來的只是短期影響,不改未來電動化大趨勢。電池廠從下設備訂單到形成產能需要一年半的週期,所以現在的擴產對應未來1-2年後的需求,因此目前電池廠對擴產的決心依舊確定,新產能擴張週期的邏輯不受疫情影響。

下游數據跟蹤:3月國內新能源車銷量、動力電池裝機量環比大幅改善;歐洲電動車銷量逆勢增長。3月銷量5.6萬,同比-49.2%,環比提升4倍;1-3月銷11.1萬輛,同比下降56%。根據東吳電新組觀點,疫情影響1-2月產量持續下滑,3月環比大幅改善,預計Q2將實現回暖。國內明確補貼延遲兩年,行業拐點已現,國產特斯拉持續加速,合資車新車型密集推出。全年銷量預期140萬輛+,同比增長15%。3月裝機電量為2.76gwh,同比下降46%,環比大增363%。2020年1-3月累計裝機電量為5.68gwh,累計同比減少54%;特斯拉帶動外資電池放量。從電池廠商看,寧德時代由於特斯拉放量,而合資車及自主品牌車型3月銷量仍未恢復,公司份額下滑至44%;比亞迪3月電動車銷量環比大幅提升,裝機電量佔比23.7%提升10pct;特斯拉配套全部轉為LG,3月裝機電量達0.53gwh,環比大增561.8%,市佔率提升至19%。2020年歐盟碳排放考核正式執行,3月歐洲電動車逆勢增長。3月歐洲主流國家傳統乘用車銷量66.7萬輛,同環比-58%/-22%,汽車市場受疫情影響整體受挫,但電動車銷量超預期,實現逆勢上漲,主要受益於歐洲碳排放考核正式執行,主流國家電動化趨勢不減。根據東吳電新組預計,4-6月疫情將明顯影響歐洲電動車銷量,但隨著疫情控制、新車型推出,Q3-Q4將恢復高增長,我們預計歐洲20年電動車銷量80萬輛,同比增48%。

投資建議:近期鋰電設備板塊調整較多,主要公司如先導、杭可20年估值不到30倍,已重回價值區間。我們持續看好全球電動化大趨勢+新一輪電池產能擴張週期將為設備公司帶來的業績彈性,重點推薦【先導智能】,其餘關注【杭可科技】【贏合科技】【科恆股份】。

風險提示:電動車銷量不及預期,下游擴產進度不及預期。

【油服】OPEC達成減產協議,長期來看國內油氣開採景氣度將持續

年初以來國際原油價格下跌幅度較大,國內三桶油資本開支均有所下調——中石油2020年資本開支年初計劃批准2950億元,較2019年實際資本開支調減0.6%;中石化2020年初步計劃資本支出1434億元,較2019年實際資本開支調減2.52%;中海油2020年初步計劃資本支出850-950億元,未來公司將按照目前油價新形勢,對原計劃進行一定程度調減。近日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及其石油生產盟友達成了協議,將原油產量第一階(2020年5月至6月)削減970萬桶/日。美國、巴西、加拿大將共同減產370萬桶/日,其他G20產油國或也將減產。我們認為減產協議的達成有利於國際原油價格穩定,減輕國內油氣資本開支調減的壓力。

長期來看,我們認為國家能源安全戰略推動下,國內油氣開採景氣度仍將持續。2020年是國內油氣七年行動計劃第二年,仍處於起步階段,國內原油產量較2億噸紅線仍有差距,天然氣也較目標有較大距離,2018-19年天然氣產量增速不足以達到2020年產量目標。基於以上原因,我們預計國內油服行業景氣將持續。

投資建議:持續首推油服設備龍頭【傑瑞股份】。

風險提示:油服公司股價隨油價波動;行業資本開支計劃不及預期。

【半導體設備】產業鏈數據受疫情影響不明顯,晶圓廠設備招標國產化加速

產業鏈數據受疫情影響不明顯,設備訂單需求依舊強勁:全球半導體銷量回暖趨勢明顯,2月全球半導體的銷售額為345億美元,同比+4.99%(11/12/1月同比分別為-11.4%/-5.5%/-0.23%),其中中國地區銷售額+5.41%,增速持續高於全球。集成電路進出口方面:3月集成電路進口額為291億美元,同比+19.54%;出口額為88億美元,同比+10.2%。

晶圓代工廠收入大幅增長,訂單無明顯減少,繼續維持資本開支計劃:臺積電3月營收同比大幅增長42.4%,受疫情影響並不明顯,Q1合計實現營收約103.5億美元,同比+42%(超此前102-103億美元的預期);訂單方面未發生明顯減少,繼續維持2020年150-160億美元的目標資本開支。中芯國際將Q1收入指引由環比增長0-2%上調至6-8%,毛利率指引由21%-23%上調為25%-27%;2020年資本開支將由2019年的22億美元大幅提升至31億美元。半導體設備需求依舊強勁:2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銷售額為23.7億美元,同比+26.8%,增速為兩年來最高水平。ASML Q1發貨延遲,訂單需求依舊強勁:Q1淨利潤3.91億歐元,同比+10%,環比下降66%低於預期,主要受疫情影響發貨延遲;Q1系統預訂量達31億歐元,環比+28%,其中包括11個EUV系統的15億歐元。

國內主流晶圓廠招標正常進行,國產設備商獲多個訂單:華力集成、華虹(無錫)、合肥晶合自3月份以來開啟招投標,長江存儲自年初以來的密集招標仍在繼續, 中微公司、北方華創、華海清科等中標多個設備訂單,把握國產化機遇。1)華力集成:

年初以來,華力二期累計釋放58臺工藝設備,其中國產設備13臺,國產化率22%。國產設備商中,吉姆西半導體和上海天雋各中標5臺研磨設備,所在領域佔比均為38%;中微半導體中標2臺刻蝕設備,為年初以來唯一中標刻蝕設備的廠商。2)華虹無錫:年初以來,華虹無錫累計釋放129臺工藝設備,其中國產設備17臺,國產化率13%。國產設備商中,北方華創中標2臺刻蝕設備、1臺PVD設備及2臺退火設備,相應領域佔比分別為10%、12%、16%;中微半導體中標3臺刻蝕設備,所在領域佔比為15%;此外吉姆西半導體中標2臺拋光設備及2臺檢測設備,相應領域佔比分別為40%、10%;華海清科中標3臺拋光設備,佔比60%。3)長江存儲:年初以來,長江存儲累計釋放376臺工藝設備,其中國產設備38臺,國產化率10%。國產設備商中,北方華創中標3臺刻蝕設備,3臺薄膜沉積設備及4臺退火設備,對應領域佔比分別為6%、5%和17%;中微半導體中標9臺刻蝕設備,佔比19%;華海清科中標6臺CMP設備,佔比18%。4)上海積塔:3月30日8寸線投產,月產能5萬片的12英寸線產能建設也即將啟動。3月份以來,上海積塔累計招標7臺工藝設備,其中國產設備1臺(芯源微的塗膠顯影機),國產化率13%。

投資建議:建議重點關注【晶盛機電】國內晶體硅生長設備龍頭企業,具備80%以上的整線生產能力,已有批量訂單;【北方華創】產品線最全(刻蝕機,薄膜沉積設備等)的半導體設備公司;【中微公司】進入全球供應鏈的國產刻蝕設備龍頭。其餘關注【長川科技】【精測電子】【華興源創】【至純科技】【華峰測控】。

風險提示:晶圓廠擴產不及預期;設備國產化不及預期。

【光伏設備】通威領銜下游擴產積極,技術路線不斷突破帶來設備空間

光伏廠商擴產積極不受疫情影響,有望Q2開始落地訂單:繼2月份公告投資200億建設金堂30GW電池片項目之後,通威進一步推進落實擴產計劃,此次擬募集不超過60億元,為眉山二期和金堂一期項目提供資金保障。我們預計這兩個項目有望在2020年啟動,以210大尺寸的PERC技術路線為主,並預留PERC+/TOPCON的設備疊加空間。除了通威之外,今年以來隆基合計宣佈擴產10GW單晶電池,愛旭5.9GW,晶澳10GW,晶科10GW,主要電池片廠商擴產積極不受疫情影響,我們預計今年PERC電池擴產有望達30GW以上,對應設備金額達60億以上,有望在Q2開始落地訂單。

硅片環節:210大硅片產業化將加速,唯一單晶爐供應商【晶盛機電】將顯著受益。從今年電池片的新增擴產計劃來看,以通威、愛旭為首的電池廠擴產均以210大尺寸為主。其中通威首個210電池車間——眉山一期預計將於5月中旬實現量產,後續眉山二期和金堂30GW規劃均將採取210路線;愛旭在1月份發佈了5GW 210電池生產線量產,還計劃擴產電池產能 2020年底達到 22GW,2021年底到 32GW,2022年底到 45GW。組件方面,東方日升、天合光能先後發佈了210mm的500W組件。此外,中環作為210大硅片的領導者,近日也宣佈投資50億建設G12 PERC+電池線和疊瓦組件項目,將進一步推動大尺寸硅片的產業化進程。我們判斷未來210技術的滲透率提升速度會超市場預期,預計大硅片帶來的行業替換需求超200億,晶盛作為唯一210單晶爐供應商將大幅受益。

電池片環節:HIT進展卓有成效,PERC+/TOPCON預計是PERC向HIT升級的過渡路線。PERC:根據通威年報,2019年公司單晶PERC電池研發最高轉換效率達23.2%,量產入庫平均轉換效率達到22.5%,高於中國光伏行業協會統計的22.3%的行業水平。我們預計隨著對現有設備工藝的改造升級以及對210大硅片的兼容,2020年通威的PERC電池效率有望向23%提升。

PERC+/TOPCON:PERC+基於P型硅片,目前實驗室效率在23.5%以上,需要在原PERC產線上疊加4道設備,預計2020年底會出樣機,並需要經過產線的驗證。TOPCON基於N型硅片,轉換效率達23.5%以上,設備相對成熟,但由於N型硅片和設備都比較貴,綜合成本高於PERC+。我們認為PERC+/TOPCON目前的轉化效率均能達23.5%以上,但成本下降路線目前還不明朗,需要經過產線檢驗,有望成為PERC升級至下一代技術的過渡路線。HIT:通威試驗線進展卓有成效,多主柵平均轉換效率是23.5%起步,預計下半年能看到24%以上,產線上最高效率接近25%,但目前在性價比上仍無法和PERC相比。除了19年通威、山煤等4個HIT的試驗項目之外,今年以來愛康、阿特斯等電池廠也陸續展開HIT佈局。我們預計未來2年隨著HIT成本的下降和轉化效率的提高,HIT將成下一代光伏電池的大趨勢,建議關注HIT主題性投資機會。

投資建議:210大硅片產業化進程有望超預期,重點推薦硅片設備龍頭【晶盛機電】;下游電池廠的大規模擴產及電池技術的更新迭代帶來設備空間,推薦電池片設備龍頭【捷佳偉創】【邁為股份】。

風險提示:下游擴產進度不及預期;新技術升級進程不及預期。

【檢測行業】第三方檢測穿越牛熊,優選內資龍頭

檢測行業空間大,增長穩,增速約為GDP的2倍。檢測行業與宏觀經濟環境相關,增速快於GDP且波動較小。全球檢測行業近5 年CAGR為9.4%,約為全球GDP增速3倍,預計未來保持7%左右增長率。國內檢測市場空間大,產業轉移促進繁榮。國內檢測市場近5年CARG為 15%,約為國內GDP增速2倍,全球檢測行業增速1.5倍,預計未來保持10%以上增長率。第三方檢測代替企業自檢成趨勢,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增速約為2倍GDP增長,預計未來保持15%左右增長率。國內第三方檢測佔比2013-2018年為32.6%-43.2%。2018年國內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達到1004億元,近5年CAGR為17%。第三方檢測行業空間大,增速快,增長波動小,具有穿越牛熊特徵。

行業格局:分散到集中,龍頭優於小公司。

檢測行業呈現“碎片化”特徵。2018年全球檢測市場CR10僅為18.7%,國際檢測龍頭SGS市佔率僅為3.7%;國內檢測市場CR5僅為10.5%,國內檢測龍頭華測檢測的市佔率不到1%。國內外檢測市場集中度正逐年提升:全球四大檢測機構SGS、BV、Eurofins、Intertek的市佔率2012-2018年為6.5%-9.0%,在國內檢測市場5家檢測龍頭市佔率2014-2018年為1.7%-2.4%。龍頭集中度提高是行業趨勢:檢測機構規模與營收增速成正比,行業整合是大勢所趨。“內生增長+外延併購”的重資產模式下,龍頭企業有天然優勢。

國內檢測市場:內資龍頭優於外資龍頭。通過覆盤海外檢測巨頭髮展史,梳理出巨頭成功三要素:(1)細分領域龍頭;(2)“內生+併購”雙輪驅動;(3)精細化管理。內資檢測龍頭不僅具備國際巨頭基因,且背靠國內檢測市場更具人才激勵、本土化、挖掘產業機會方面的優勢。數據顯示,內資檢測龍頭在營收增速與市佔率提升方面高於外資檢測龍頭。

細分檢測領域機會。(1)食品安全檢測:18年同比增長16.4%,關注華測檢測、廣電計量。2018年我國食品安全檢測行業規模達到665億元,同比增長16.4%,2010-2018年CAGR為21.5%。(2)醫藥檢測:17年同比增長37.4%,關注金域醫學。2017年國內第三方醫學檢測市場規模為143.6億元,2009-2017年CAGR達 41.6%。(3)環境與可靠性試驗服務:18年同比增長18.4%,集中度有望提升,關注廣電計量。2018年國內環境與可靠性試驗服務市場規模超過100億元,同比增長18.4%,2008-2018年CAGR為22.1%。(4)汽車檢測:18年同比增長10.0%,關注安車檢測。2018年汽車檢測市場規模合計為306.5億元,同比增長10.0%,2010-2018年CAGR為13.7%。

(5)建築建材檢測:18年同比增長2.2%,關注國檢集團。2018年國內建材建工第三方檢測市場規模為510億元,同比增長2.2%,2009-2018年CAGR為14.7%。

相關個股:【華測檢測】為民營檢測龍頭,主要業務在生命科學、工業品、消費品以及貿易保障四大檢測領域;【廣電計量】是軍工、汽車檢測領域的領軍者,目前正積極佈局食品與環保檢測業務;【國檢集團】是建材檢測領域龍頭,市佔率有望進一步提升;【安車檢測】為國內機動車檢測領域龍頭,近來通過收購進一步整合汽車檢驗行業。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行業整合進度不及預期;下游需求波動。

5、推薦組合核心邏輯和最新跟蹤信息

三一重工:Q1業績-31.9%全年保持樂觀,持續看好龍頭雙擊。公司2020年一季度營收172.66億,同比-18.92%;歸母淨利潤21.94億,同比-31.90%;扣非後淨利潤為19.48億,同比-37.27%。基本EPS為0.26元。

疫情下強者恆強格局延續,不改中長期國際化趨勢:公司挖機銷量下滑幅度小於行業,Q2旺季需求有望持續釋放。疫情影響下,Q1下游行業開工及投資不足,行業挖機累計銷售68630臺,同比-8.2%;公司挖機累計銷量1.82萬臺,同比-7%。隨著國內疫情緩解,3月挖機銷量超預期復甦,行業主要矛盾轉變為工程機械供應商如何滿足市場旺盛需求的問題,各供應商生產吃緊。我們預計Q2旺季需求有望持續釋放,4、5月份行業供應商可能出現較為明顯的搶工狀態。毛利率及淨利率有所下滑。Q1公司毛利率為28.2%,同比-2.5pct;淨利率為12.8%,同比-2.8pct;期間費用率合計13.4%,同比+1.4pct,其中財務費用率+1.2pct,主要系疫情下匯兌損益波動導致;經營性現金流為-8.95億元,同比-123%,主要系公司加大對疫情下經銷商及客戶的支持所致。公司挖機出口銷量下降12%,疫情不改中長期國際化趨勢。一季度公司挖機出口2040臺,同比-12%。長期而言,疫情雖減緩但不會實質影響公司全球化進程。公司80%海外需求集中“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印度、印尼等新興國家現實需求旺盛,公司產品性價比高且持續加大當地服務資源,市場份額穩步提升的態勢有望持續。目前公司挖機海外份額僅3%左右,與公司產品質量與產品定位極不匹配。隨著公司服務資源加大,海外市佔率逐年提升是大勢所趨。我們預計公司海外市場收入未來保持30%以上覆合增長率。

行業景氣確定性拉長,持續看好龍頭雙擊:2020年地產基建投資有望超預期,行業景氣確定性拉長。基建地產投資增速回升+更新替代高峰兩大驅動因素下,2020年行業景氣確定性拉長。疫情影響下,我們預計政府將加大逆週期調控,房地產政策有望鬆動同時拉動基建穩增長,基建投資增速預計將復甦至9%,房地產投資增速預計增長5%。龍頭份額有望加速提升,提升龍頭估值水平。Q1公司累計市佔率26.6%,同比+0.4pct。10年來三一市佔率平均每年上升2個點左右,未來趨勢有望持續。我們預計,今年某些月份行業有望呈現“供給決定銷售”狀態,各供應商供應鏈、產能吃緊背景下,利好份額向龍頭聚焦。全年三一市佔率有望加速上行,帶來估值溢價提升。我們預計公司2020-2022年淨利潤分別為135億、150億、164億,對應 PE 分別為 12、11、10 倍,2020年目標估值至14倍PE,對應目標價22.4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基建房地產增速低於預期,行業競爭格局激烈導致盈利能力下滑。

晶盛機電:業績整體符合預期,半導體材料+裝備佈局日益完善。2019年業績整體符合預期,在手訂單充裕保障2020年業績:

2019年收入31.1億,同比+22.6%;歸母淨利潤6.37億,同比+9.5%;扣非歸母淨利6.1億,同比+13.5%;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元(含稅)。分業務看,晶體生長設備收入21.7億元,同比+12%;智能化加工設備收入5.04億元,同比+82%;設備改造服務收入1.65億(為報告期新增,主要為設備效率的改造升級);藍寶石材料收入6,589萬,同比-47%;其他(包括半導體用拋光液、坩堝等)收入4365萬,同比-10%;其他業務收入(主要為配件)1.57億,同比+8.3%。根據年報,公司2019年合計簽訂光伏設備訂單37億,截止19年末合計在手訂單達35.65億(其中半導體設備4.4億),結合19年全年的設備收入26.74億,我們推算出公司2019年合計新簽訂單39億,其中半導體設備訂單在2億左右,確認半導體設備收入約2.6億。截止2020Q1末,公司在手訂單29.8億(其中半導體設備訂單4.7億),此外中環新中標14億大訂單,即公司目前在手訂單預計達45億,將充分保障2020年業績。

設備毛利率短期承壓,靜待半導體業務釋放彈性:2019年公司綜合毛利率35.6%,同比-4pct,其中晶體生長設備毛利率為38.1%,同比-5.5pct,智能化加工設備毛利率35.4%,同比-2.5pct。我們判斷設備毛利率下滑主要原因在於下游客戶對設備要求不斷提高,隨著設備的升級換代,其單價和成本都在不斷增加,但成本的上升幅度高於單價。我們預計隨著210大尺寸設備的成熟並量產,設備成本有望下降,此外高毛利的半導體設備和材料也將為公司盈利水平帶來彈性空間。2019年淨利率為20%,同比-2.4pct,下降幅度低於毛利率,主要系期間費用率控制良好,合計為11.5%,同比-1.9pct。

經營性現金流持續改善,達到歷史最高水平:2019年經營性現金流淨額為7.8億,其中Q4單季為3.5億,2020Q1單季達4.7億創歷史新高,我們判斷主要系公司應收賬款週轉率持續提升,經營性現金流大幅改善。截止Q1末,公司的應收賬款在10.8億,從19年以來持續維持在10億上下的高水平,但週轉天數在不斷降低;應收賬款融資為11.8億,環比2019Q4減少5.6億,均為信用較高的銀行承兌匯票,我們預計隨著這部分銀行承兌匯票的到期兌現,公司經營性現金流將維持健康水平。

保持研發投入,半導體材料+裝備產業鏈日益完善:2019年研發投入達1.86億,佔收入6%,維持較高水平。光伏設備領域:2019年公司順應下游需求,率先推出210大尺寸級別單晶爐並實現批量供應,同時開發並推廣新一代兼容210硅片的智能化加工設備(包括截斷、切片等)和疊片機組件設備;半導體設備領域:公司12英寸半導體單晶爐已在中環陸續進場調試,8-12英寸精密雙面研磨機、6-8英寸拋光機均已研發完成;此外自主開發的8英寸硅外延爐已進入客戶量產測試階段,屬於CVD設備類,兼容6寸、8寸外延生長,具有外延層厚度均勻性和電阻率均勻性高的特點,開拓了公司在硅材料加工設備領域又一全新的產品類別;

半導體關鍵輔材耗材:公司建立了以高純石英坩堝、拋光液及半導體閥門、管件、磁流伓、精密零部件為主的產品體系,硅材料生產、加工裝備產業鏈日漸完整。預計公司2020-2022年淨利潤分別為8.7/11.9/16億,對應PE分別為35/25/19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下游擴產進度低於預期,半導體業務進展不及預期。

6、行業重點新聞

【半導體設備】紫光股份拋出120億定增預案,加碼5G和雲運算

4月29日,紫光股份披露其非公開發行股票預案,擬向不超過35名特定對象、發行股票數量不超過6億股,擬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120億元,募投項目緊密圍繞雲計算和5G兩個核心應用方向。根據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面向行業智能應用的雲計算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項目”、“5G網絡應用關鍵芯片及設備研發項目”和“新一代ICT產品智能工廠建設項目”的建設,並補充流動資金。

【半導體設備】增資35億元擴產能,聯電與廈門聯芯完成簽約

4月29日,福建省廈門市舉行重大招商項目集中"雲簽約"活動。在此次活動上,聯電對廈門聯芯的增資項目也完成簽約。簽約完成後,聯芯(廈門)母公司臺灣聯電將向聯芯(廈門)公司增資35億元,主要用於採購生產設備及開展22納米、28納米高壓制程工藝研發等,進一步加速聯芯公司擴充產能,提升市場份額。預計增資資金採購的設備全部投入生產後,將可新增年產值20億元。聯芯集成電路製造(廈門)有限公司由福建省、廈門市及聯電公司合資建設,是海峽兩岸合作建設的第一個12英寸晶圓製造企業,其28納米工藝製程產品良率及技術水平位居國內前列。

【半導體設備】國科微與長江存儲達成大規模採購協議

4月26日,在“中央指導組物資保障組推動湖北省工業品產銷對接會”上,國科微與長江存儲舉辦“雲簽約”儀式,批量採購長江存儲64層閃存顆粒,全年採購金額預計突破億元。這是繼今年1月7日簽署戰略合作備忘錄以來,雙方在產業鏈合作領域取得的又一成果。國科微積極響應黨中央、國務院關於幫助湖北工業企業渡過難關,在第一時間與長江存儲對接64層閃存顆粒採購需求,並達成長期供貨採購的共識。同時,在疫情期間,國科微積極支持長江存儲復工復產,即將全面上市的GK2302V200系列控制器芯片已經完成與長江存儲128層TLC和QLC顆粒新產品的聯調和測試。

【鋰電設備】GGII:2020年Q1中國鋰電池出口金額206億

高工產業研究院(GGII)通過發佈的《鋰電池進出口數據庫》統計顯示,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出口鋰電池約4.2億個,同比下降13%,涉及出口金額約為206.1億,同比增長9%。這些鋰電池主要出口美國、德國、韓國、越南、日本、印度、波蘭、西班牙、荷蘭、斯洛文尼亞,該十國合計出口金額約132億,總出口額的64%。2020年第一季度我國鋰電池出口企業的產地主要集中在廣東、江蘇、福建三地,該三省合計佔比約76.56%。

【鋰電設備】三一集團牽手寧德時代,開啟工程機械電動化時代

近日,三一集團與寧德時代在福建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雙方將深化夥伴關係,在新能源工程機械領域展開緊密合作,推動工程機械行業電動化發展。根據協議,雙方將發揮在各自行業的優勢,共同開拓市場,加速在混凝土機械、礦用機械、港口機械、起重機械、挖掘機、重卡等各領域的新能源產品開發。此外,雙方將聯合推進行業標準制定,優化工程機械電池技術應用,並開發基於大數據的電池行為跟蹤、故障診斷等新技術。目前,三一集團與寧德時代已在廈門港投放了國內首批商業化純電動港口牽引車,推動港口行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此外,雙方聯合推出的電動攪拌車、電動渣土車等設備,已在國內多個區域批量運用。

【光伏設備】中環股份斥資15億元設立子公司

4月29日,中環股份發佈關於投資環立光伏(江蘇)有限公司的公告,據公告顯示,根據差異化技術實施的需要,中環開展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智慧工廠項目,擬投資環立光伏(江蘇)有限公司。環立光伏由中環控股子公司環晟光伏(江蘇)有限公司出資105000萬元、全資子公司中環香港控股有限公司出資45000萬元,合計出資150000萬元;宜興市產業發展投資有限公司出資71366.65萬元。中環股份指出,本次投資是根據差異化疊瓦組件技術實施的需要,將公司G12光伏大硅片技術優勢與疊瓦組件技術優勢相結合,提升產品轉換效率、降低製造成本,服務行業客戶、投資環立光伏建設高效疊瓦太陽能電池組件智慧工廠項目。

【光伏設備】天合光能科創板IPO獲證監會批准註冊

4月29日,證監會核准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的科創板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的申請。天合光能是一家全球領先的光伏智慧能源整體解決方案提供商,主要業務包括光伏產品、光伏系統、智慧能源三大板塊。光伏產品包括單、多晶的硅基光伏組件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光伏系統包括電站業務及系統產品業務;智慧能源包括光伏發電及運維服務、智能微網及多能系統的開發和銷售以及能源雲平臺運營等業務。根據天合光能《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申報稿)》,該公司本次發行的股票數量不超過4.39億股,每股面值1元人民幣,且不低於本次發行完成後公司股份總數的10%,發行後總股本不超過21.97億股。募集資金計劃用以光伏發電項目、高效單晶切半組件項目、研發及信息中心升級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激光設備】大族激光:大功率激光業務下降12.36% 新能源業務增長72.95%

4月30日,大族激光發佈2019年度報告, 2019年大族激光營業收入95.63億元,同比下降13.30%,實現淨利6.42億元,同比下降62.63%。對於2019年公司經營業績較上年度降幅較大原因,大族激光表示主要是消費電子行業大客戶設備需求週期性下滑及中美貿易摩擦引起的部分行業客戶資本開支趨於謹慎的影響,公司訂單較同期有所下降,部分客戶訂單存在延期交付,公司營業收入較上年度下降13.30%;同時由於公司產品銷售結構及市場競爭加劇的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較上年度下降約3.46個百分點。大族激光主營業務分為激光及自動化設備、PCB及自動化設備和其他三大板塊,其中激光及自動化設備是公司最主要的業務板塊,營收佔比保持在80%左右,2019年激光及自動化設備營收佔比為79.9%。同比營收佔比增長了0.78個百分點,實現營業收入76.4億元,同比下降11.33%。

【激光設備】SPI中國與通快中國合併 將增強對中國客戶的服務

日前,總部位於英國的光纖激光器製造商SPI在官網發佈聲明,稱SPI中國公司正式與通快中國合併,以便更好地提供光纖激光器在中國的配布。現SPI上海辦公室已經遷至江蘇太倉與通快中國合併辦公,通快將承擔SPI在中國的分銷。

7、公司新聞公告

【紐威股份】一季度淨利潤同比增長12.74%

公司4月30日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765.08萬元,同比增長12.74%;營業收入7.01億元,同比增長13.74%;基本每股收益0.13元,同比增長8.33%。

【中海油服】一季度實現淨利11.4億元

公司4月29日晚間發佈一季度報告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為人民幣81.7億元,同比增長38.3%,實現淨利潤為人民幣11.4億元,同比增加人民幣11.0億元。今年一季度,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和石油價格戰的雙重影響,油田服務行業面臨嚴峻形勢和較大不確定性。公司通過努力加大市場開拓,迅速部署和全面開展提質增效,進一步提升精細化管理水平,多種方式靈活配置裝備資源,並受益於國內七年行動方案的持續推進,一季度取得良好經營業績。

【璞泰來】一季度淨利潤同比減少28.86%

公司4月30日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288.53萬元,同比減少28.86%;營業收入8.19億元,同比減少20.43%;基本每股收益0.21元,同比減少30.0%。

【恆立液壓】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54.9%,2020Q1淨利潤同比增長6.27%

公司4月30日發佈2019年度報告稱,2019年實現營收54.14億,同比增長28.6%;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2.96億,同比增長54.9%,略超業績預告(12.3億-12.8億)預期;扣非歸母淨利12.12億,同比增長62.3%。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6元(含稅),每10股轉增4.8股。此外,公司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實現營收13.69億元,同比減少12.74%;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47億元,同比增長6.27%;基本每股收益0.39元,同比增長5.41%。

【華中數控】2020Q1業績扭虧為盈至993.95萬元

公司4月30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總收入2.09億元,同比增長40.0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93.95萬元,上年同期虧損2493.85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611.61萬元,上年同期虧損4492.14萬元;基本每股收益0.06元。

【中國中車】2020Q1營收333.95億元,淨利7.48億元

公司4月29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333.95億元,同比減少15.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48億元,同比減少58.0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73億元,同比減少68.12%;基本每股收益0.03元。

【浙江鼎力】2019年淨利潤增長44.46%,2020Q1淨利潤同比增長20.59%

公司4月28日晚間發佈2019年年報。公司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23.89億元,同比增長39.93%;實現利潤總額8.05億元,同比增長42.4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 6.94億元,同比增長44.46%;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4股,並派發現金股利3.50元(含稅)。報告期內,公司的臂式高空作業平臺和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銷售增長較快,分別增長40.43%和43.32%,主要系國內銷售渠道拓展,租賃市場對臂式和剪叉式高空作業平臺需求量增加所致。

此外,公司4月29日晚間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22億元,同比增長20.59%;營業收入4.11億元,同比增長6.9%;基本每 股收益0.35元,同比增長20.69%。

【弘亞數控】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12.56% ,2020Q1淨利降25.10%

公司4月27日晚間發佈2019年年報稱,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3億元,同比增長12.56%;營業收入13.11億元,同比增長10.0%;基本每股收益2.25元,同比增長13.0%。此外,公司4月29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2.98億元,同比增長0.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5721.75萬元,同比下降25.1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419.24萬元,同比下降23.38%;基本每股收益0.42元。

【雙環傳動】2019年度淨利潤降59.88%,2020Q1業績盈轉虧,擬設浙江環動關節科技子公司

公司4月28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32.36億元,同比增長2.7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831.71萬元,同比下降59.8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4574.72萬元,同比下降62.81%;基本每股收益0.12元,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0.46元(含稅)。同時,公司公告稱,公司於2020年4月26日召開第五屆董事會第十五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投資設立全資子公司的議案》。根據公司發展規劃的需要,公司擬以自有資金出資2000萬元設立全資子公司浙江環動關節科技有限公司,公司為適應機器人減速器業務發展的需要,現新設立全資子公司浙江環動關節科技有限公司,並擬將公司與機器人減速器業務相關的資產、負債、知識產權及人員劃轉至子公司。

此外,4月29日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5.79億元,同比下降23.50%;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2138.79萬元,上年同期盈利3956.02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2931.78萬元,上年同期盈利2397.78萬元;基本每股虧損0.03元。

【精測電子】2019年淨利下降6.66%,2020Q1淨利潤同比減少92.27%

公司4月29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2019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9.51億元,同比增長40.3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0億元,同比下降6.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43億元,同比下降8.54%;營活動現金淨流出1.1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淨流入1.76億元。

另外,公司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2020Q1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4億元,同比下降32.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24.88萬元,同比下降92.2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73.14萬元,同比下降96.37%;經營活動現金淨流出3.05億元,而上年同期為淨流出3.07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3元。

【伊之密】2019年度淨利潤增長9.97%,2020Q1業績盈轉虧

公司4月29日晚間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93億元,同比增長9.97%;營業收入21.14億元,同比增長5.0%;基本每股收益0.45元,同比增長10.0%。同時,公司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虧損1354.49萬元,上年同期淨利潤5281.39萬元,由盈轉虧;營業收入3.53億元,同比減少27.0%;基本每股收益-0.03元,上年同期基本每股收益0.12元。

【通裕重工】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8.22%,2020Q1淨利潤同比增長164.28%

公司4月29日發佈2019年年報稱,2019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2.35億元,同比增長8.22%;營業收入40.27億元,同比增長14.0%;基本每股收益0.07元,同比增長0.0%。同時公司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6211.17萬元,同比增長164.28%;營業收入11.63億元,同比增長46.0%;基本每股收益0.02元,同比增長100.0%。

【南風股份】2019年業績扭虧為盈,2020Q1業績盈轉虧至2450.68萬元

公司4月28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8.49億元,同比下降10.82%;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728.21萬元,上年同期虧損10.31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059.56萬元,上年同期虧損6.34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4元。此外,公司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2020一季度實現營業總收入6532.46萬元,同比下降65.1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2450.68萬元,上年同期盈利1972.46萬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虧損1285.45萬元,上年同期盈利1687.31萬元;基本每股虧損0.05元

振華重工】2020Q1淨虧損9297萬元,由盈轉虧

公司4月28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稱,2020年第一季度實現營收44億元,同比下滑7.5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虧損9297萬元,較上年同期由盈轉虧。本報告期投資收益的增加主要系本公司交易性金融資產股票投資取得的股利增加所致。資產處置收益的減少主要系本公司固定資產處置淨收益減少所致。

【廣日股份】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218%,2020Q1淨利潤同比減少68.72%

公司4月28日晚披露年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61.22億元,同比增長12.06%;實現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27億元,同比增長218.2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為3.91億元,同比增長630.31%。同時公司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4012.93萬元,同比減少68.72%;營業收入10.94億元,同比減少4.0%;基本每股收益0.0467元,同比減少69.0%。

【埃斯頓】2019年度淨利潤降35.04%,2020Q1淨利潤同比減少26.08%

公司4月27日晚間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14.21億元,同比下降2.7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576.22萬元,同比下降35.0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685.02萬元,同比下降58.39%;基本每股收益0.08元。同時公司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1400.2萬元,同比減少26.08%;營業收入2.29億元,同比減少29.0%。

【上海機電】2020Q1淨利降59.35%至9518.73萬元

公司4月28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營業收入30.7億元,同比減少28.0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9518.73萬元,同比減少59.3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8877.89萬元,同比減少59.54%;基本每股收益0.09元。

【應流股份】2019年度淨利升78.67%,2020Q1 淨利升1.26%

公司4月28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2019年公司實習營業收入19.60億元,同比增長10.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1.31億元,同比增長78.67%;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8415.63萬元,同比增長192.64%。2020年度,公司預計實現營業收入21億元,預計營業成本和期間費用19.5億元。同時,公司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2020Q1實現營業收入4.24億元,同比減少15.5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811.40萬元,同比增長1.2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610.57萬元,同比增長2.22%。

【先導智能】2019年淨利潤同比增長3.12%,2020Q1淨利潤同比減少51.38%,擬剝離出售3C、燃料電池、激光資產等業務,擬非公開增發不超過25億元

公司4月27日晚間發佈2019年度報告稱,2019年實現營收46.84億元,同比增長20.41%,歸母淨利潤7.66億元,同比3.12%。其中鋰電設備營收38.12億元,佔比81.38%,同比增長10.68%;光伏設備營收4.95億元,佔比10.56%,同比增長87.33%。同時,公司發佈一季度報告稱,一季度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9427.87萬元,同比減少51.38%;營業收入8.66億元,同比增長3.0%;基本每股收益0.1069元,同比減少51.0%。

公司公告稱,擬將公司下屬3C事業部相關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出售給君導科技,交易對價為18,426.59萬元;擬將公司下屬激光精密加工事業部相關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出售給迅導科技,交易對價為747.42萬元;擬將公司下屬燃料電池事業部相關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出售給氫導科技,交易對價為814.56萬元。三項資產出售交易對價合計為19,988.57萬元,均以現金方式支付。

此外,公司擬定增募資不超25億元,將用於先導高端智能裝備華南總部製造基地項目、自動化設備生產基地能級提升項目、先導工業互聯網協同製造體系建設項目、鋰電智能製造數字化整體解決方案研發及產業化項目、補充流動資金。

【邁為股份】2020Q1淨利潤增長2.08%

公司4月27日發佈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總收入4.09億元,同比增長38.1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6487.66萬元,同比增長2.0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6347.37萬元,同比增長27.66%;基本每股收益1.25元。

【帝爾激光】2019年度淨利潤升81.74%,2020Q1淨利降4.28%

公司4月27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稱,2019年實現營業收入7.0億元,同比增長91.8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3.05億元,同比增長81.74%;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2.96億元,同比增長78.22%;基本每股收益5.15元,擬向全體股東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5元(含稅),以資本公積金向全體股東每10股轉增6股。報告期內,公司來自SE太陽能電池激光加工設備的收入規模增長較快,PERC太陽能電池激光加工設備的收入較為穩定,公司繼續與天合光能、隆基股份、阿特斯太陽能、晶澳太陽能、東方日升等全球知名光伏公司開展合作,併成功開發了國內外優質客戶並達成深度合作。

同時,公司披露2020年第一季度報告,實現營業總收入2.01億元,同比增長21.66%;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7165.89萬元,同比下降4.2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7194.62萬元,同比下降3.89%;基本每股收益1.08元。

【機器人】2019年淨利潤同比下降34.81%,2020Q1淨利潤下降35.77%

公司4月26日發佈2019年年度報告,實現營業收入27.45億元,同比下降11.29%;歸屬上市公司股東淨利潤2.93億元,同比下降34.8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1.34億元,同比下降63%;基本每股收益0.1877元,公司計劃不派發現金紅利,不送紅股,不以公積金轉增股本。

此外,公司4月28日發佈一季度報告稱,2020Q1內公司實現營收4.68億元,同比下降18%;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4331.82萬元,同比下降35.77%。受到新冠疫情的影響,公司及產業的上下游企業復工復產均推遲,導致訂單項目交付及實施延後,市場影響活動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

【銳科激光】2019利潤下滑24.81%,2020Q1利潤下滑89.06%

銳科激光發佈2019年年報及2020一季報。公司2019年實現收入20.10億元,同比+37.49%;實現歸母淨利潤3.25億元,同比-24.81%;扣非歸母淨利3.43億元,同比-38.49%;擬每10股派發現金紅利1.36元(含稅)。2020Q1實現收入1.35億元,同比-66.04%;實現歸母淨利潤0.11億元,同比-89.06%;扣非歸母淨利0.05億元,同比-93.64%。

【柏楚電子】2019利潤增長76.85%,2020Q1利潤下滑6.96%

4/28,柏楚電子發佈2019年年報及2020一季報。公司2019年實現收入3.76億元,同比+53.33%;實現歸母淨利潤2.46億元,同比+76.85%;扣非歸母淨利2.24億元,同比+63.92%. 2020Q1實現收入7,615萬元,同比+4.89%;實現歸母淨利潤5,230萬元,同比-6.96%;扣非歸母淨利3,994萬元,同比-26.68%。

【傑瑞股份】2020Q1利潤增長102%

公司2020Q1實現營業收入13.54億元,同比增長33.84%,實現歸母淨利潤2.23億元,同比增長102.32%,扣非歸母淨利潤2.34億元,同比增長134.32%。公司2020Q1及時復產和交付產品,實現了收入快速增長。2020Q1公司毛利率31.42%,同比-0.99pct,銷售、管理、研發、財務費用率分別為5.82%、4.81%、3.83%、-1.43%,同比-1.81pct、-1.29pct、+0.93pct、-3.13pct,整體費用率顯著下降,導致2020Q1淨利潤率16.60%,同比提升5.1pct,利潤大幅增長。

2020Q1公司經營活動現金流淨額為-6.19億元,主要原因系本期結算採購款、支付稅費較多,導致購買商品、接受勞務支付的現金增加、支付的各種稅費增加。從資產負債表來看,2020Q1公司賬上存貨46.16億,比2019年末增加4.51億元,充足存貨為未來交付提供保障。

8、重點數據跟蹤

圖1:3月挖掘機銷量49408臺,同比+11.6%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2:3月小松挖機開工114h,同比-16.4%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3:3月機床銷售4萬臺,同比-21.7%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4:3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5.6萬輛,同比-49.2%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5:3月動力電池裝機量2.76GWh,同比-46% (單位kWh)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6:3月北美半導體設備製造商出貨額23.13億美元,同比+20.1%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7:3月工業機器人產量17241臺/套,同比+12.9%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圖8:3月電梯、自動扶梯及升降機產量8.9萬臺,同比-3.3%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9、風險提示

疫情影響持續;經濟增速低預期;下游行業需求低預期;行業競爭惡化。

感謝您支持東吳陳顯帆團隊

「东吴机械陈显帆」周观点:基建REITs有望撬动万亿投资,持续看好景气确定的工程机械行业

東吳機械研究團隊榮譽

2019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三名

2019年 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 機械行業 第五名

2017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二名

2017年 金牛獎最佳分析師 高端裝備行業 第二名

2017年 賣方分析師水晶球獎 機械行業 第五名

2017年 每市組合 機械行業 年度超額收益率 第一名

2016年 新財富最佳分析師 機械行業 第四名

2016年 金牛獎最佳分析師 高端裝備行業 第四名

2016年 每市組合 機械行業 年度超額收益率 第一名

陳顯帆 東吳研究所副所長,董事總經理,大製造組組長,機械軍工首席分析師(全行業覆蓋)

機械行業2019年新財富第三名,2017年新財富第二名,2016年新財富第四名,2015年新財富第三名,2014年新財富第二名;所在團隊2012-2013年獲得新財富第一名。倫敦大學學院機械工程學士、金融學碩士。4年銀行工作經驗。2011-2015年曾任中國銀河證券機械行業首席分析師。2015年加入東吳證券。

周爾雙 高級分析師(工程機械,鋰電設備,半導體設備,光伏設備、智能製造,電梯)

英國約克大學財務管理學士、金融學碩士,六年機械研究經驗,2013年加入東吳證券。

周佳瑩 分析師(油服設備、激光器、軌交設備)

四川大學經濟學學士、西南財經大學金融學碩士,2016年起從事軍工行業賣方研究,2017年加入東吳證券。

朱貝貝 研究助理(工程機械、鋰電設備、半導體設備、光伏設備、智能製造)

武漢大學學士、上海國家會計學院會計碩士。2018年加入東吳證券。

本公眾訂閱號(微信號:透視先進製造)由東吳證券研究所陳顯帆團隊設立,系本研究團隊研究成果發佈的唯一訂閱號。

本公眾號所載的信息僅面向專業投資機構,僅供在新媒體背景下研究觀點的及時交流。

本訂閱號不是東吳證券研究所陳顯帆團隊研究報告的發佈平臺,所載內容均來自於東吳證券研究所已正式發佈的研究報告或對已發佈報告進行的跟蹤與解讀,如需瞭解詳細的報告內容或研究信息,請具體參見東吳證券研究所已發佈的完整報告。

本訂閱號所載內容不構成對具體證券在具體價位、具體時點、具體市場表現的判斷或投資建議,不能夠等同於指導具體投資的操作性意見。本訂閱號所載內容僅供參考之用,接收人不應單純依靠本資料的信息而取代自身的獨立判斷,應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風險。東吳證券研究所及本研究團隊不對任何因使用本訂閱號所載任何內容所引致或可能引致的損失承擔任何責任。

本訂閱號對所載內容保留一切法律權利。訂閱人對本訂閱號發佈的所有內容(包括文字、圖片、影像等)未經書面許可,禁止複製、轉載;經授權進行復制、轉載的,需註明出處為“東吳證券研究所”,且不得對本訂閱號所截內容進行任何有悖原意的引用、刪節或修改。

特別聲明:《證券期貨投資者適當性管理辦法》、《證券經營機構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實施指引(試行)》於2017年7月1日起正式實施。通過新媒體形式製作的本訂閱號推送信息僅面向東吳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請勿在未經授權前進行任何形式的轉發。若您非東吳證券客戶中的專業投資者,為保證服務質量、控制投資風險,請取消關注本訂閱號,請勿訂閱、接收或使用本訂閱號中的任何推送信息。因本訂閱號難以設置訪問權限,若給您造成不便,煩請諒解!感謝您給予的理解和配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