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生活中,你也是這樣的人嗎?

始終把友善待人作為僅有的行為準則,並因此受盡委屈。

認為要讓別人喜歡自己、愛自己並接受自己,就必須按照別人認可的方式為人處事。

總是想太多,總把錯誤歸因自己身上。

“你這人就是太善良!XX就是白眼狼!幹嘛幫他!”好友恨鐵不成鋼的評價,你是否也收到很多?

“我只是想讓別人喜歡我......”。懦弱溫順的性格,在別人的“厚臉皮”壓榨下毫無反抗之力。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日劇《無法成為野獸的我們》

是時候,打破這種“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的聖母型人格詛咒了!

英國心理諮詢師、治療師雅基·馬森原來也是一位“聖母型人格”的女士。作為一名資深“聖母”,在手臂骨折的情況下還堅持為家人開車,一同划船,直到10天后,醫生開出診斷證明,打上石膏,她才覺得自己可以歇一歇了。

這件事讓她意識到,如果不想辦法解除這個“可愛的詛咒”,她的人生將會因為迎合別人,而過得一團亂!於是,她從自身的經歷出發,逐漸解除總想討好別人的“可愛的詛咒”,並完成了《可愛的詛咒:聖母型人格心理自助手冊》,希望可以幫助更多的人。

與一般的理論書不同的是,這本書充滿了對聖母型人群的理解。她在書中解讀了此類人格的形成原因和特徵,以及如何打破詛咒的實用性方法。

這本書可以被看成是“聖母型人格的自救指南”,為我們擺脫“可愛的詛咒”帶來的負面影響,提供了很好的指導與借鑑。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詛咒的源頭,都要從我們的童年談起......

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曾說,人類最深處的需要,就是感覺被他人欣賞。

對沒有生存能力的孩子來說,父母和養育者對自己的喜愛,是支撐自己生活的全部力量。越小的孩子,越懂得察言觀色,討好大人。

“你要是不乖,爸爸/媽媽就不要你了哦!”

“我走過的橋比你走的路還多,你知道個啥!”

“聽話才是好寶寶啊,這樣我們才愛你!”

父母和養育者,有意或無意的言語、行為,都會堅定孩子的想法:“我只有懂事、聽話、按照大人的意願做事,才不會被拋棄”。更有甚者,用打壓、批評的方式來控制孩子。在這種家庭長大的孩子,會習慣於是依靠外人的評價,來建立自己的自我價值感。

約翰·鮑比和溫尼考特等心理學家的概括更為精準:

我們年幼時別人對待我們的方式,與我們對自己的認識之間有著密切的聯繫。基本上,如果我們被視為可愛的、寶貴的和值得付出的,那麼我們長大後也(通常)會覺得自己是可愛的、寶貴的和值得付出的。我們對自己的核心觀念很大程度上也是積極的。

所以說,如果父母給予孩子“有條件的愛”,就是“我只在你做某些事情或不做某些事情時愛你”的這種觀念,孩子就會變得患得患失,容易討好他人。

反之,如果父母給給予孩子“無條件的愛”,就是“純粹是因為那個人是你而愛你”的觀念,那麼孩子就會建立起成熟、飽滿的人格,不會因為別人的評價而看低自己。

39歲的莫妮卡,總是因為付出太多無法承擔,而沒辦法建立長久的關係。莫妮卡坦誠,無法接受別人的“一丁點兒的不喜歡,那怕是陌生人。不停地察言觀色,讓她疲憊不堪。

究其原因,童年的她是母親的小幫手,但是母親暴躁易怒,成為小事發火。這讓長大成人的莫妮卡時刻陷在恐懼中:“害怕別人的不喜歡,會對自己發脾氣,甚至打人。”

所以有好多聖母型的善良人們,他們可能有各式各樣的原生家庭,但是最終都指向一點:沒有給與孩子足夠的認可和關愛。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聖母們”,到底受了多少憋屈?

“在“聖母們”眼中,很多事情的優先級都高於自己,結果,支持了所有人,卻讓自己崩潰。”

45歲的阿曼達,感覺終於找到了真愛。為了維持這段關係,她付出了驚人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為了討好對方的兒子,她學會了打遊戲;為了拉近和他們的距離,她假裝對亂七八糟的浴室視而不見;為了談這場異地戀,阿曼達每週奔波,還要每天煲上2個小時的電話粥。

時間長了,阿曼達的身體症狀不斷,胃痛的讓她懷疑自己得了癌症。經過自我審視,她發現胃痛出現在去探望西蒙之前。失去真愛的恐懼,讓她害怕,可是身體比精神更快知道了答案。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


從事IT工作的哈米什,是個大家眼中的“可愛男人”。他有求必應,並且總是笑容滿面,人人都愛他!可是,他經常和內心的“黑暗”做抗爭。有時候,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就會讓他情緒失控;更多的時候,他喜歡用諷刺、挖苦對對待身邊的親近之人。

他的壓抑,不僅讓自己受苦,而且讓老婆誤以為他出軌,尤其是他對所有女同事都做出熱情回應時,猜疑越來越深。

擁有討好型人格的“聖母們”,很容易產生對他人的責任感,忽略自己的感受。他們經常會有這樣的執念:“如果我沒有百分之百的同情,那麼我就是一個吝嗇、自私的壞人。”

最終的惡果,就是我們為了迎合他人而疲勞不堪、充滿抱怨。自我價值,完全取決於外人的評判,變成“為別人而活”。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如何打破“可愛的詛咒”?

雖然無法乘坐時光機,返回童年幫助自己,但是我們完全可以利用BEAR四步呼吸法,幫你應對眼下難纏的人或事。當你感到恐懼,害怕拒絕別人時,不妨試一試。

BEAR四步呼吸法分為四個步驟:呼吸(Breathe)-讚揚(Eulogise)-接受(Accpet)-尊重(Respect)。

呼吸(Breathe):關注當下的呼吸,藉助緩慢的呼吸,幫助自己冷靜下來。概況做法就是數三下吸氣、再數五下呼氣,放慢節奏。

讚揚(Eulogise):真誠地對難以相處的人或難以處理的情況,表示讚美。這樣可以消除敵意。

接受(Accpet):採用共情地接受對方,全神貫注地傾聽對方。

尊重(Respect):想用諷刺、挖苦的言語打擊親近之人之前,給自己緩衝,換成尊重他人的方式來表達。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BEAR四步呼吸法更多的是幫助我們,降低恐懼,緩解壓力,用充分的理智去對抗內疚情緒。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除此之外,書中還介紹瞭如何清晰表達來劃清界限、拒絕得寸進尺的人,還有消除內心對拒絕他人的恐懼等實用性技巧。

改變不是一朝一夕,需要在生活中不斷自我練習。如果想了解更多打破聖母型人格、討好型人格的實用技巧,可以點擊文章末尾鏈接,購買正版。

一定要買正版紙質書書,讓你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原價36,現在活動價22.5元,正版包郵到家!不到一頓午餐錢,讓你改變“人善被人欺”的憋屈,改變孩子的養育方式,迎接美好的未來,你值得擁有!



祝願你的善解人意,只為真正值得的人綻放!


想要討人喜歡,所以拼命付出?醒醒吧,無尺度善良只會逼瘋自己

《老友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