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劉成友是忽悠,那方方就是睿智

昨天是五四青年節,汪主席興高采烈的轉發了一個被沈亞川讚譽為“百看不厭”的視頻,大概是想表達“告密可恥”的意思。

如果劉成友是忽悠,那方方就是睿智


這段視頻出自於二十八年前的美國好萊塢情景大片《聞香識女人》

五年前,@人民日報 發表過的一篇社評《不告密不揭發是道德底線》,作者劉成友,就引用過這個著名的橋段。

人日的這篇社評,具有敏感的背景,有興趣的同學,可以自行查閱。

如果劉成友是忽悠,那方方就是睿智


我的這篇博文,不打算討論“告密”的問題,而是打算嘲笑一下人民日報,以及沈亞川和汪主席,居然看不懂電影。

如果智商水平和理解能力達標,任何人都能理解,電影《聞香識女人》中的這個橋段,其實不是告密不告密的問題,而是應該如何告密的問題。

事實上,這位義正辭嚴的退伍軍人史法蘭中校,最後還是公開告密了。但他贏得了一篇掌聲。

這就是一個老牌政治家的手腕。

這個橋段的前因,很簡單:

中學生查理偶然目睹了三個同學惡作劇,被捉弄的校長得知查理是目擊者,為了追究處罰那三位惡作劇的學生,先是利誘,然後威脅,要求查理說出那三個同學的名字,被查理拒絕。

校長於是召開全校大會,學校董事會成員參與,要求查理公開揭發那三個同學,聲言否則開除查理。

史法蘭中校代替查理的家長,參會給查理辯解。

我們都知道,美國好萊塢大片的劇情設置,通常都夾帶了極為隱含的價值觀輸出,劇情的矛盾衝突,也都具有不同價值觀的選擇傾向。

在《聞香識女人》的這個橋段中,校長的理由,顯然是充分的:

每一個學生,都有維護學校秩序和紀律的責任,既然查理目睹了違規學生,就負有向校方揭發的義務。

但問題在於:查理如果拒絕揭發,校方是否有權利以“未經義務”的理由,開除查理?

對於目擊者查理而言,這顯然是難以抉擇的:

如果揭發了惡作劇的同學,意味著將喪失同學們的信任,今後再也難以在同學群體中立足。

矛盾衝突,就此產生。

其實,這就是典型的價值觀選擇:究竟是集體利益為主?還是個人利益為主?

揭發違規的同學,就損害了個人利益,但維護了學校的秩序;

拒絕揭發同學,損害了學校的秩序,但維護了個人的利益;

對於美國文化和價值觀,顯然是個人利益優先。

如果劉成友是忽悠,那方方就是睿智


因此,即使是氣勢如虹的史法蘭中校,在為查理辯解的時候,也猶猶豫豫的表達了:

“我不知道,查理今天的緘默是對還是錯……”

緊接著,史法蘭中校理直氣壯的說:

“但我可以告訴你們,查理絕不會出賣別人,以求前程,而這,朋友們,就叫正直,也叫勇氣。”

注意,史法蘭中校對此的用詞是“integrity”(誠實正直)。

但史法蘭中校顯然也意識到了,作為在校的學生查理,有義務維護學校的秩序和紀律,於是史法蘭中校在表達上述觀點前,極為憤怒的大聲斥責了那三個惡作劇的學生:

如果劉成友是忽悠,那方方就是睿智


事實上,史法蘭中校等於公開的代替查理,向學校告了密:“哈瑞、吉米、博德”就是違規的學生。

最後,學校董事會做出決定,對這三個惡作劇的學生做出“留校察看”的處罰。

如果劉成友是忽悠,那方方就是睿智


這段劇情,其實並不是“告密可恥”,而是如何權衡集體利益和個人利益,如何理直氣壯並且充滿技巧的“告密”。

電影結尾,查理透露,史法蘭中校曾經擔任過美國第36任總統約翰遜的幕僚。

瞧見了沒有?這才是一個老牌政客的價值觀和處事技巧。

人民日報的劉成友,汪主席,你們看懂了這個劇情麼?你們能看懂美國好萊塢電影在劇情中傳播的價值觀麼?

沒看懂就別胡編亂造,讓大夥兒看了笑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