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李丛

一个被画艺耽误多年的山寨厨师,一个痴迷书籍阅读的业余写手,一个有多年经验的兼职杂志编辑,一个没有受过正规训练的音乐爱好者,一个热衷于健身搏击的忠实票友,一个操劳奔波的苦逼教书匠,一个编笑话笑死人不偿命的段子手,一个热爱生活、广结善缘的文艺自由人。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玉树临风》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9年作)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众所周知,中国画较之西洋画,相对更加注重对各种文化领域的涉猎和融会贯通,因此自古就有将诗、书、画、印融为一炉之说。当然,这其中的“诗”,其实从宽处讲,还可以包括词、曲、赋、文章、楹联、儒、道、释、哲学、史学乃至美学理论等一切文化学养的范畴。

中国画自唐代伊始就开始出现了“文人画”的萌芽。“文人画”也称“士大夫画”,泛指中国封建社会中的文人和士大夫所创作的绘画,其创始人是唐代诗人王维。到了宋代,在苏东坡、文同、米芾等一批饱学之士的倡导下,“文人画”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直到元代更是达到高峰。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顶天立地》 国画 69cm X 46cm李丛(2019年作)

“文人画”作品讲究笔墨情趣,脱略形似,强调神韵,极其注重书法、文学和哲学等修养及画中之意趣,用来补充作品技术层面上所表达的某些不足,更能够抒发作者个人的思想和情感,因此与民间绘画和宫廷绘画有着本质的区别。特别是到了清代以降,中国学者对金石研究也是达到一个高峰,很多书法家和国画家都对古文字、金石篆刻等领域有所涉猎,因此在国画界,便逐渐形成了将诗、书、画、印融为一炉当成衡量一位画家艺术水平的最高标准。正如近代大家陈师曾所言:“文人画有四个要素:人品、学问、才情和思想。具此四者,乃能完善。”于是,中国画史上各种号称“诗、书、画、印四绝”的名家大师便应运而生。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积健为雄》 国画 69cm X 46cm李丛(2019年作)

然而,到底到了何种境界才能达到“绝”的标准,业界却似乎一直都没有非常明确的定位和界限,因此,假如将那些具备“四绝”的名家大师拿来做横向比较的话,恐怕在艺术水平上也难免会出现参差不齐的局面,甚至有可能究竟孰强孰弱都莫衷一是。故此,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将“绝”的标准给高度量化,以求达到相对具体和客观公正。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脱颖而出》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8年作)

按照字义的解释,“绝”字有“穷尽”、“极致”、“独一无二”的意思,应该是代表着某种事物或某一领域的最高极限。比如以“诗”为例,假如要达到“绝”的境界,就必须无论在水平上,还是在影响力与贡献上,都要与卓有成就的专业诗人达到一致的高度,并且必须有资格录入全国性的专业诗词史才算达标。同理,假如再以“书法”为例,也应同样在水平上、影响力和贡献上都要达到专业书法家的水准,并且可以在全国性的专业书法史中留下英名,这样才算达到“绝”的高度。以此类推,衡量“画”和“印”的标准皆是如此,但是若以这个标准,恐怕就连吴昌硕、齐白石和黄宾虹这些被业界公认的“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实际上最多也只能算“书、画、印”三绝而已。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惊雷》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9年作)

尽管吴昌硕与齐白石写诗的水平非同寻常,甚至齐白石还曾经自诩“诗第一,印第二,字第三,画第四”,但是严格上来说,他与吴昌硕一样,只能算是绘画界的作诗高手,与专业诗人相比,在影响力与贡献上恐怕还是有些差距,毕竟在主流的诗词史中,应该极少有人会将吴昌硕和齐白石的芳名录入其中。根据陈传席先生的研究表明,黄宾虹作诗的成就还不如吴、齐二位,因此黄诗更不可能达到“绝”的高度。应该说,这三位大师在的书、画、印方面基本都可达到“三绝”之境当属无疑,假若他们每一项以影响力和贡献而言,三位在绘画方面应该不分伯仲,各有胜场;书法方面吴氏的成就和影响可能最高,齐、黄两位大抵并列;篆刻方面吴、齐两位并列,黄氏较之相对略逊一筹。如果继续将这个标准来衡量画史上其他具备“四绝”、“三绝”的名家大师,恐怕很多人要么立即被淘汰出局,要么“四绝”或“三绝”只能降级为“二绝”或“一绝”。如潘天寿、陈师曾、傅抱石、李可染、李苦禅、陈大羽、程十发、来楚生、钱君匋等等皆是如此。由此可见,真正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四绝”圣手,历史上几乎是不存在的。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豪气冲天》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8年作)

如果说“四绝”的标准实在苛刻得有些不近人情,那么“全能”一词,或许就比较符合衡量一般名家大师的标准了。因为在书画界,也经常有人被誉为“诗书画印全能”(或者其中任意三种的全能)的称号。能配得上这称号者,一般来说当然也不是等闲之辈。但是笔者认为,“全能”相对于“四绝”,在衡量的标准上显然就要笼统得多,也宽松得多。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假装没看见》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7年作)

按照字义的解释,“能”的意思是“会”、“可以达到”,换句话说,“全能”其实就是“全部都会”的意思。但“会”字的尺度毕竟比较抽象,到底“会”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就可以算“会”?恐怕没有统一的定义。因此从宽处讲,一个人只要能够每样都可以露两手,比如只要能写诗(哪怕是很业余的水平或者打油诗),只要能写字(哪怕是老干部体),只要能画画(哪怕是行画),只要能刻印(哪怕不懂布局和刀法),总之,只要四样都有所涉猎,只要足够无知者无畏,就可以笼统地称为“全能”了。然而这种所谓的“全能”,实际上根本连艺术的门槛还没摸到,因此不值一提。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育儿艰辛谁人懂,唯有母爱见真心》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7年作)

基于此,我们还必须建立一条比较正规的、有一定门槛高度的“全能”标准,比如虽然诗、书、画、印四项尚达不到可以载入史册的地步,但作诗最起码能够符合格律平仄;书法最起码有师有承、有章有法;绘画最起码有笔墨、有才情、有风格;刻印最起码布局合理、刀法纯熟,总之各项都可以达到业界普遍公认的专业水平,才能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诗、书、画、印全能”。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气吞万里》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8年作)

值得注意的是,实际上有不少业余的跨界高手,他们在艺术上的水平可能还超过某些专业书画家,或者说彼此不分伯仲,平分秋色。比如马一浮、谢无量、鲁迅、沈从文、饶宗颐诸家的书法,较起当今很多专业书法家可以说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由于他们真正的身份都是文人和学者,艺术对他们而言只是偶尔为之的余技,因此他们在艺术方面的影响力和贡献反而很难达到可以载入主流书法史的地步,甚至还常常被他们其他领域的成就和名望所掩,这一点实在令人深感惋惜。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雄赳赳,气昂昂》 国画 69cm X 46cm 李丛(2017年作)

综上所述,“绝”的标准实在太严太高,一旦较起真来,连历史上诸多名副其实的名家大师都未必完全能够担当得起,因此笔者建议大家今后对此称号还是要心存敬畏,实在要慎重标榜为妙。毕竟无论“四绝”也好,“三绝”也罢,甚至哪怕只有“一绝”,凡是能获得其中一项并在历史上站稳脚跟的,都绝对是万里挑一的人中蛟龙。

假如大家能够再务实一点,别太奢望达到所谓的什么“四绝”、“三绝”,只要立志穷毕生精力,追求到能被业界普遍认可的诗、书、画、印的全能水准,恐怕就已经是诸多画家(包括笔者在内)一辈子都难以实现的目标了吧!

2020年4月26日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神鸡》 国画 69cm X 46cm李丛(2018年作)


闲谈“四绝”与“全能” ——诗、书、画、印境界之我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