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家功夫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我见

“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语见于张三丰祖师所著《太极拳论》,此言道尽内炼之妙。凡人是气血混沌而神思外越,以至于元气日渐流失。功家则要是以行功来运化气血,沉淀心性,使自我身心得以日渐完善。

内家功夫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我见

“气宜鼓荡”是指在太极拳行功中,要使气机运行起来。初始行功,要使阴阳二气分化,清者上升,浊者下降。其后继续修行,通过行拳走架,复使阳气下降,阴气上升,这样阴阳二气得以交合,才能使体内元气化生,如此过程反复。“神宜内敛”是指行功时要心神内收,不使外驰。这样才使气机鼓荡之后,仍然能循行于脉中,不致阳刚外越。这两者是一阴一阳的关系,光有“气宜鼓荡”而无“神宜内敛”,必然气机外游,神驰而气散;而光有“神宜内敛”而无“气宜鼓荡”则气血必然运行缓慢,很难培育壮大元气以育精神。

内家功夫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我见

水机

“气宜鼓荡”之语并非活动肢体就可以做到,可以说单纯的体育运动是达不到气机鼓荡的。它需要使体内的阴阳气机很好的分化开合,只有真正的内家功夫才能比较好的做到这一点。太极拳中的“云手”与“揽雀尾”两势就是不同风格的“气宜鼓荡”,云手是通过十二正经的循行,让真气循行于阴经阳脉之中,通过这种阴阳的交注来使气机震荡。而揽雀尾一势则是通过气机纳于丹田,布于周身这种反复的运动来实现气机的鼓荡。

内家功夫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我见

上面所说的“气宜鼓荡”之法是针对太极拳,这种内炼的武当功夫。那么神勇的少林功夫又是怎么让气机鼓荡的呢?他的作用机理别有他法。比如少林的禅宗武学“武势玉环桩”,他多循阳经而少行阴脉,通过动作的大开大合,使气血在阳经所在之处,往返运动。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运动中,气血不断的相互交融震动,使气机得以鼓荡。

内家功夫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我见

在功夫的修炼中,功法非常的重要,能不能启动内力,能不能让气机得到真正的震动,非常关键。并不是说你随便挥舞两下动作,就能鼓荡气机,那只能刺激血液运行加快。只有正宗的功夫才能使气机在正确的人体隧道上运行,从而产生震动。同时 ,神意的内敛也很关键,气机鼓荡之后,要能使这股气循行于内脉之中,不使外游,如此才能渐渐地实现潜气内循,以致气与力合。

内家功夫中的“气宜鼓荡,神宜内敛”之我见

内家功夫极其重视“气宜鼓荡,神宜内敛”, 不仅仅是初始行功这样,等到功夫有所成就,进入静功修炼之时,虽然形体不动,心神寂静,但是体内的气机运行,亦是一样奔流不息,带动气血周流全身,如此才能久坐而不疲累酸痛。

如喜欢此文,敬请关注,收藏,点赞,评论!

武当太乙铁松派代14代传人

武当先天太极拳代19代传人 凌霄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