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1925年7月,李宗仁、黃紹竑、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統一廣西,掌握了全省軍政大權。同年,廣州革命政府在黃埔學生軍等部隊的浴血奮戰下,也第一次牢牢掌控了廣東。次年1月,廣州革命政府主席汪精衛及軍事部長譚延闓等人到達廣西梧州,與新桂系商討兩廣統一問題,李、黃、白等人當即表示統一,並立即派白崇禧為全權代表,赴廣州正是談判相關事宜。

那麼,本身正處於獨立狀態,自由自在的新桂系,為何願意接受廣州方面的領導,甘心將自己苦心經營的部隊收編為國民革命軍呢?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看中了廣州革命政權的錢

新桂系之所以贊同聯合,經濟因素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廣西省偏處西南一隅,歷來都是地瘠民貧的窮省,加上新桂系此前剛剛與舊桂系軍閥陸榮廷、沈鴻英等部連番血戰,又擊退了來犯的滇系軍閥唐繼堯等部,經濟上極端緊張,士兵每人每月僅6元6角毫洋,其中6元為伙食費,士兵們只有6角錢零用;而廣東方面士兵月餉普遍超過10元,差不多是桂系軍隊的20倍。

不過,後來的事實證明,廣東方面主持財經工作的宋子文並不是傻子,相反,宋還是哈佛大學經濟碩士、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博士,在全中國都絕對是一流的經濟專家,他壓根就沒打算讓新桂系佔什麼便宜。一番談判後,雙方商定廣西財政仍由廣西自收自支,廣東方面僅承擔2萬部隊的薪餉,僅僅是新桂系麾下正規軍的一半。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看到了廣州革命政權的發展前景

新桂系統一廣西時,只能算是一個地方軍閥集團,在廣西省以外的地方並沒有多大影響,也很難得到其他省份民眾的擁護和支持。兩廣統一後,新桂系加盟革命陣營,使其事業增添了正義和進步的革命光輝,再加上其基本部隊第7軍在北伐戰爭的突出表現和輝煌戰績,使得新桂系在廣西及全國民眾當中產生很大影響。

隨著北伐戰爭的節節勝利,廣州革命政府的統治區域迅速從兩廣擴大到了大半個中國,新桂系也隨之水漲船高,將勢力迅速滲透到長江中下游地區,李宗仁從一省首腦而步入中樞,當選了國民政府委員和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併兼任安徽省政府主席、武漢政治軍分會主席,控制了長江中游地區。白崇禧則擔任北伐軍副總參謀長、前敵參謀長,全權指揮了北伐戰爭中幾乎全部大戰惡戰,並以東路軍司令的身份坐鎮淞滬,將桂系勢力滲透到了南京、上海等地。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看到了自身在廣州革命政權中的優勢

在廣州革命政府誓師北伐的8個軍中,新桂系第7軍堪稱翹楚。新桂系首腦們也深知,自己的廣西子弟兵敢打硬仗、能打硬仗,戰力之強悍遠遠超過蔣介石的嫡系第1軍,因此加入廣州方面,將來必定能夠出人頭地。後來的結果也的確如此,第7軍屢戰屢勝,獲得了北伐“鋼軍”的讚譽,其戰績僅有李濟深的第4軍可以相提並論,甩開第1軍等部隊好幾條馬路。

此外,新桂系賴以生存的軍事力量也迅速擴充。北伐戰爭中,為奪得北伐戰爭的最後勝利立下汗馬功勞,也收編俘虜了大批的軍閥部隊。1927年3月,除李宗仁擔任軍長的第7軍外,白崇禧在安徽新組建了第13軍,黃紹竑在廣西老巢新組建了第15軍。1927年8月,龍潭戰役後,李宗仁的第7軍又擴編為第二路軍,下轄第7軍、第18軍和第19軍,兵力也從4萬猛增到20餘萬。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李宗仁統一廣西后,為何願意主動服從廣東方面:錢多、發展前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