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時中國文盲率五分之四,鬼子哪找翻譯?村民如何學會日本口語

在抗日題材的電視劇中我們經常能看見翻譯官,而且翻譯官的數量還挺多的,那麼問題來了,在當時那種教育匱乏的時代中,怎麼會有那麼多會外語的中國人呢?他們這些人又是怎麼學會日語的呢?

抗日時中國文盲率五分之四,鬼子哪找翻譯?村民如何學會日本口語

(圖:翻譯官)

要知道據當時的資料顯示,在1949年的時候我國文盲的比例高達80%,而這樣的數據中還沒有包括那些僅僅認識幾百個字的人,這樣看來在1949年往前的日子,我國的文盲比例只會比80%高,而當時日本人的翻譯官竟然高達每個村子都有一個,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那麼多的翻譯官又是哪裡來的?

抗日時中國文盲率五分之四,鬼子哪找翻譯?村民如何學會日本口語

事實上日本人的翻譯官主要有三種,日本人、中國人還有朝鮮人,有會漢語的日本人這不奇怪,因為這類人的數量不是很龐大比較正常,其實翻譯官中數量最多的就是既懂中文又懂朝鮮語的朝鮮人,因為朝鮮之前一直用漢語,但後來朝鮮被日本侵略後那裡就又說開了日語,所以他們便掌握了兩門語言。

抗日時中國文盲率五分之四,鬼子哪找翻譯?村民如何學會日本口語

(圖:翻譯官劇照)

而擔任翻譯官的中國人則大多數都是從日本留學回來的學生,比如李宗仁就曾經說起過過一個翻譯官叫夏文運,他畢業於日本帝國大學屬於高級翻譯官,而且他和日本的許多高級軍官關係也都十分的好,後來他被李宗仁給策反了,因為他能夠接觸到日軍的核心機密,所以日軍的每一個軍事動向經過他的彙報後我方都能夠掌握,而且還都十分的可靠,他為當時的情報工作做出了很大的貢獻,戰後夏文運因為之前為日本人做事而背上了漢奸的名號,他還被關了起來,後來多虧了李宗仁出面他才得以釋放出來。

抗日時中國文盲率五分之四,鬼子哪找翻譯?村民如何學會日本口語

(圖:李宗仁)

但即便是這樣日軍的翻譯官規模也不可能達到一個村子就有一個的水平,原來日本人在每個村子都會選出來兩三個人成為自己的漢奸,而且還會威脅他們防止他們跑了,然後便會把這些人集中起來進行培訓讓他們學習日語,這樣一來每個村子便都會有他們的翻譯官了,雖然他們這些人懂得日語不多,但日常交流絕對是夠了。

抗日時中國文盲率五分之四,鬼子哪找翻譯?村民如何學會日本口語

(圖:劇照)

到了後來為了拓展翻譯工作,甚至有人發明出來了所謂的“和協”語言,這種話既不是日語也不是漢語有這獨特的意思,反正能讓雙方都聽明白,沒想到原本一個小小的外語居然在抗戰的時候被玩出這麼多的花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