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

重陽 |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

重陽 |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
重陽 |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重陽 | 你陪我長大,我伴你變老

作為小學生必背古詩之一,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這首詩,

咱們每個人可以說得上是

滾瓜爛熟、倒背如流了。

獨在異鄉為異客,

每逢佳節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整首詩描寫的是作者王維在重陽節這天,

登高望遠時的思鄉之情。

而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重陽佳節,

不知道大家是正與家人相聚,

還是遠在異鄉思念親人呢?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話又說回來,

咱們過了這麼多年重陽節,

你知道重陽節是怎麼來的嗎?

它又有哪些節日風俗?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重陽節可是個好日子

說起重陽節的來歷,

咱們還要從國學名著——《易經》說起。

《易經》中,六為陰,九為陽,

所以九九自然就是重陽啦~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天一閣藏《周易傳義》十卷 明刻本/

在咱們中國的傳統文化中,

陽為盛,而“九”又與“久”諧音,

因此,重陽節可以說是一個十分吉利的節日。

有關重陽節的文字記載,

現存最早的可追溯到《呂氏春秋》,

在這本書裡,記載了遠古時期,

人們在九月豐收饗天帝、祭祖的活動。

到了唐朝,

重陽被正式定位民間的節日並延續至今。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敦煌壁畫中的古代重陽/

重陽習俗

/登高/

重陽節登高的風俗可以說是由來已久,

古人對山又敬畏又充滿崇拜,

“登山祈福”的習俗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就已流行開來。

西漢的《長安志》中記載了

京城九月九日時人們遊玩觀景的情形。

王維的好友孟浩然也在登襄陽的蘭山時,

寫下了名篇《秋登蘭山寄張五》。

“天邊樹若薺,江畔洲如月。

何當載酒來,共醉重陽節”。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另外,據說重陽登高還有避災的效果。

這一說法起源於東漢,

當時有個叫桓景的術士

認為重陽這一天會有瘟氣降臨,

人們必須要到高處去,才能平安。

當時這個說法在社會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

從此以後,

重陽登高可以避疫的說法也就流傳了下來。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吃重陽糕/

重陽糕,又稱花糕、菊糕、五色糕,

它沒有一定的外形,

做重陽糕時都靠大家隨意發揮。

因此每個地方做出來的都有所不同,

有的重陽糕特講究,會做九層,

並在上面放上兩隻小樣形狀的糕點,

以諧音重陽(羊)。

還有的會在糕點上插上小紅旗,

用來代替茱萸。

《東京夢華錄》卷八《重陽》載:

重陽前一二日,人們紛紛蒸糕相送。

上插剪綵小旗、慄黃、銀杏、松子肉等。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過去重陽節,

人們會在天亮的時候把重陽糕放在兒女的頭頂,

祈禱三聲說:願兒百事俱高。

/飲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做是重陽的“吉祥酒”。

菊花酒其實在漢代就已經出現了,

後來經過晉朝著名“花痴”陶淵明的發揚,

更是成為了重陽節的必備,

明代高濂的《遵生八箋》中還有菊花酒的記載,

由此可見直到明清時期,

菊花酒依然在重陽節十分流行。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插茱萸/

茱萸,又名“越椒”、“艾子”,

是一種常綠帶香的植物,

也是重陽節的熱銷單品。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天插茱萸可以避難消災,

於是婦女、兒童們多將茱萸佩戴在手臂上,

或者磨碎放在香袋裡,

甚至和菊花一起插在頭上。

男人們還會用茱萸泡酒、入藥,

據說能夠驅蟲去溼、消積食,治寒熱。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如今的重陽節,被賦予了新的含義。

1989年,我國把每年的九月初九定為老人節,

重陽節也因此成為了尊老、敬老、愛老的節日。

審核:王寧剛 劉雪媛

重阳 | 你陪我长大,我伴你变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