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浪》刷爆網絡: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1、《後浪》刷爆網絡

網絡上,久不久就會掀起一陣現象級刷屏的作品,就比如曾經的《啥是佩奇》,一覺醒來,朋友圈全被霸屏了,一傳十、十傳百,似乎世界在這一夜發生了什麼驚天動地的大事。

這就是互聯網的力量。

這幾天,《後浪》視頻作為新的霸主稱霸了朋友圈,先來看看部分文案: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

應該看看你們

就像我一樣

我看著你們 滿懷感激

因為你們 這個世界會更喜歡中國

因為一個國家最好看的風景

就是這個國家的年輕人

因為你們

這世上的小說、電影、音樂中表現的青春

不再是憂傷、迷茫

而是善良、勇敢 無私、無所畏懼

是心裡有火、眼裡有光


《後浪》刷爆網絡: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圖源於網絡,侵刪

演講者是老戲骨何冰,看過視頻的人也許會有一個感受:激情澎湃,一部分原因是何冰。

是的,何冰的演講功不可沒,但不可否認,視頻中的文案同時引起了一陣共鳴與嘲諷,這也是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

從00後到90、80甚至70後,都掀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文案中並沒有明確的點出來誰是前浪誰是後浪,卻似乎人人都被觸動。

《後浪》刷爆網絡: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圖源於網絡,侵刪

而有一部分人則認為,《後浪》是一味假雞湯,麻痺了一部分自我肯定實則毫無亮點的年輕人的心,並沒有任何益處。有一則評論是這樣的:

它就像一碗雞精調味出的雞湯罷了,雖然表面油花飄蕩、蔥香四溢、熱氣騰騰,但底下清湯寡水,沒有蛋白質,沒有維生素,更沒有鈣質。

有人激動,有人譏諷,兩種完全不同的聲音撞擊,《後浪》火起來了。

2、雞湯和讚美,揉成眼裡的火

人人都希望得到認可,這是人的本性,《後浪》對於新一輩年輕人的肯定,獲得了巨大的共鳴和滿足感,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它是一味雞湯。

我們都有這樣一種經歷:

小時候作業做得好,被老師表揚,還獲得“小紅花”和獎狀,回到家也會被家長表揚和肯定,甚至會多給一些零花錢,心裡美滋滋;

上了小學,每個學生都渴望獲得“三好學生”稱號;

中學,成績好的學生會備受老師“偏愛”,還獲得各種獎勵;

上了大學,成績好的同學會獲得各種獎學金,沒有爭取到的同學只能羨慕;

即使步入了社會,每當領導表揚,內心仍然十分欣喜;

《後浪》刷爆網絡: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圖源於網絡,侵刪

這是每個人都會有的一種榮耀感,那份讚美,就是向前衝的動力,雞湯,就是一味動力劑,很多撐不過去的瞬間,靠著雞湯,又熱血沸騰,雞湯和讚美,揉成眼裡有一團火,源源不斷的奮勇向前。

放在一個大的背景下,每個時代的年輕人,確實就是這個社會的希望,科技繁榮、文化繁榮、城市繁榮與否,與新一代年輕人的努力息息相關,當努力得到肯定,也才會激發出動力,為這個社會創造出更大的價值。

《後浪》刷爆網絡: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圖源於網絡,侵刪

《後浪》裡說:“你們把經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人,分享快樂的事業。”

是的,年輕人喜歡的特立獨行、多元化以及“不一樣”,一旦得到了肯定,也變成了一種力量。

雞湯和讚美,有時候確實是動力,推動年輕人不斷向前。

3、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讚美聲音不斷,也有人表示,雞湯要有,但是《後浪》裡的現實 ,多是物質層面優越的年輕人生活,還在為了溫飽和生活苦苦掙扎的人,又怎麼能夠沒有顧忌地玩衝浪、潛水呢?

他們想的,只不過是,怎麼努力過好今天,能夠活過明天,或者怎麼吃飽穿暖,條件稍微好一些的,想的是怎麼讓生活不再那麼艱難生活、有房住、出行有車罷了。

雞湯可以喝,但是那些滿含淚水的生活,也必須要面對,這才是赤裸裸的生活。

《後浪》刷爆網絡:喝飽了雞湯,還是要面對現實

圖源於網絡,侵刪

每一個被期待的後浪,肩上都是沉甸甸壓力,有人扛不住倒下,也有人逆風而上找到最適合的生活方式,但必須知道的是,匍匐前進的過程中,鼓勵和肯定的話語縱容能夠鼓舞人心,現實卻依然要靠著自己努力撐起來的。

生活好與壞,最後都是自己去擔著,關鍵時候你能靠的只有自己。

心裡有火、眼裡有光,那就堅定不移的走下去,雞湯要喝,現實也要面對,奔湧著向前,才是後浪該有的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