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家的風格,跟老師越接近越好還是越遠越好?

山間雲水


繪畫風格是畫家作品的外在特徵,是畫家繪畫造詣和審美理念的綜合體現,也是畫家作品與眾不同的個性化標籤。

每個畫家有每個畫家的風格,正如世上沒有一片完全相同的樹葉一樣。諸如達芬奇的精細嚴謹、米開朗基羅的雄渾偉健、拉斐爾的柔美和諧、喬爾喬內的寧靜安謐、提香的凝重大氣、魯本斯的豪邁灑脫、倫勃朗的明暗用光、安格爾的莊重典雅、德拉克羅瓦的浪漫奔放、庫爾貝的深沉質樸、布格羅的極致唯美、梵高的熱情恣意、高更的拙樸自然、馬蒂斯的色彩濃豔、畢加索的抽象立體、達利的超凡想象、弗洛伊德的以醜揚美等等。不同的畫家不同的風格構成了藝術的千差萬別千姿百態千變萬化豐富多樣斑斕多彩。

每個畫家在成長的過程中,都要經歷拜師學藝臨摹模仿的過程,都要接受老師的指點指導,在老師的薰陶和耳濡目染下,學生從一個學畫者逐漸成為一個作畫者,從一個繪畫愛好者逐漸成為一個畫家。這一期間,老師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學生在以後的創作中勢必會留下老師作品的一些影子留下老師創作風格的烙印。

但是,藝術的本質是具有創造性的創作,藝術作品不同於其它產品,可以機械的仿製和製作,藝術作品是充滿個性化的產物。學生在跟老師學習的過程中,既要學習創作技法,又要感悟藝術精髓,探索屬於自己風格的創作思路和模式。巴洛克繪畫藝術大師魯本斯12歲開始學習畫藝,跟隨過許多畫師,後來又到意大利遊歷6年,大量臨摹米開朗基羅、提香等前輩大師的的作品。但是魯本斯從師而不拘泥於師,他一邊跟老師學習,一過研磨思考,從老師傳授的技法風格中“跳”出來,逐步形成自己獨有的繪畫風格,成為獨樹一幟的巴洛克油畫重要代表。

現代國畫大師齊白石說:學師者,生。似師者,死。這句話一語點明瞭學生跟老師學畫的要義。具體講,學生的繪畫風格跟老師太接近甚至判若一人,肯定是不好的,因為失去了個性化的作品是很難評判其藝術價值的。但也不能說學生的創作風格跟老師越遠越好,事實上也很少出現這樣的情況。總的說,學生跟老師學習要學精髓要義,要有突破創新精神,要在創作中努力形成與老師有區別的屬於自己的獨立的藝術創作風格。




燈影書畫


藝術作品風格的形成,除與藝術家的師承、家學、名家影響,及繼承傳統技巧有關外,又與藝術家自身的個性、氣質、膽識、藝術素養、審美情趣、立意,以至人品等各方面均有密切關係,問題來了:畫家的風格,跟老師越接近越好,還是越遠越好呢?


畫家的風格,跟老師越接近越好

任何一個畫家在成為畫家之前都要經歷“拜師學藝”的過程,學繪畫的基礎技法和繪畫理論知識,開篇已經簡單提到了藝術作品風格的形成的諸多因素,其中有一點是,風格的形成,與師承、家學、名家影響有關,也就是說,畫家作品的風格,和老師的教學有關,

學習繪畫是一個不斷臨摹模仿的過程,模仿的越像,說明技法越精湛,這學習過程是有進步的,如果連老師的畫都模仿不像,就說自己的畫有獨特風格,這不是挺可笑嗎?即便是一個已成名的畫家,在臨摹模仿別人的畫作,都要盡力模仿的逼真,才能顯示自身的繪畫功底,



藝術作品所特有的氣韻神采及意境,叫作品的風格,之所以說畫家的風格,跟老師越接近越好,1是說明畫家的學習或創作的確有所成就,學有所成,2是畫家將老師的風格學的越像越接近,這樣才能集眾家之所長,而獨成一家之風;一個畫家所學之畫風格,和老師越接近,說明學到了精髓,而不是畫作的表象,


或許有人會說,畫家的風格和老師的風格很接近,這會影響畫家的真正創作,其實,這擔心是多餘的,為什麼這麼說呢?開篇也已經說了,風格的形成,與藝術家自身的個性、氣質、審美情趣、藝術素養、立意,以至人品都有密切關係,所以,即便畫家作品的風格和老師很接近,畫家也可以從藝術素養等方面形成自身的繪畫風格。


詩夜城主


可以這麼說,一個人在學畫的過程中,肯定是會受到指導老師的莫大影響的。這種影響不僅體現在繪畫技法方面,同時還會對創作思維和美學觀念都會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

當然,前提是這是一位能讓學生信服的老師。

比如說徐悲鴻,應該稱得上是中國現代美術教育的奠基人。他極力主張素描教學為基礎,對我國的美術教育產生了深遠影響。無論是油畫《田橫五百士》還是國畫《八駿圖》,徐悲鴻的作品基本都是強調國畫改革融入西畫技法,作畫主張光線、造型,講求對象的解剖結構、骨骼的準確把握,並強調作品的思想內涵。

受到徐悲鴻繪畫風格的影響,出自中央美院的吳作人、靳尚誼、楊飛雲等人,都是中國寫實主義油畫頗具代表性的畫家。

與徐悲鴻同時期從歐洲留學歸來的林風眠,也對中國的美術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雖然林風眠和徐悲鴻一樣,也認為必須引進西方優秀的東西來改革中國藝術,但他不認為應簡單引進西方寫實主義,而應引進西方現代主義的精神,西方自由創作的主張。在這樣藝術主張下,林風眠的繪畫創作風格與徐悲鴻的寫實主義畫風大相徑庭。他吸收了西方印象主義以後的現代繪畫的營養,與中國傳統水墨和境界相結合,並融入了個人的人生經歷。

中國在世界上頗有影響力的幾位油畫家如吳冠中、趙無極和朱德群等,都是出自林風眠門下,他們的藝術創作思維顯然受到林風眠先生的影響,與靳尚誼他們的寫實主義畫風完全不同。尤其是趙無極,以抽象主義創作名世,更具現代繪畫氣質。

由此可見,學生的畫風受到老師畫風影響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情。這樣的影響無所謂好與不好,因為藝術理念可以不同,卻找不出衡量好壞的絕對標準。

需要強調的是,畫家的風格雖然會受到老師的諸多影響,這種影響卻並不是絕對的。當一個畫傢俱備了相當的繪畫創作水準後,隨著生活閱歷、生活際遇的變化和汲取更多的、不同風格的藝術理念的影響,其美學觀念和創作思維也很可能隨之變化。

正因如此,才會在古典寫實主義之後,又會出現印象派、後印象派、野獸派、立體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等等不同的繪畫風格。唯有如此,藝術的魅力才能真正得到傳承和發展。

當然,這也只是驚龍軒一家之言,歡迎與大家一起交流探討。謝謝!


驚龍軒


這問題我來答一波,青年時代沙盤鐵筆走字,有一定的繪畫、攝影的基礎知識,也“簡單”懂得繪畫的三原色及色彩、光線、構圖的要領,不過手臭且無作品遂改書字。

今天討論的話題是風格/畫系/傳承/三者關係,個人僅談認識(不敢稱為觀點),因為忠祥老師龍飛鳳舞整幾筆值錢,咱就不敢多講“藝術”值錢二字了。

不過自認為風格是必須自己形成,否則白學了繪畫,跟著別人屁股走了一程自不成體系,且無個性成為庸俗畫匠。

至於畫系則多種說法“佛系”“禪意”“嶺南派”……等等。畫系越多,派別越廣於是繪畫作品變了味,串出了“新銳”高人作品,凡夫俗人看不懂,都由“高人”們點評說事!

傳承,我所指的畫技,不斷素描、水粉、功筆、潑墨、玄技、都是一派技藝,必有傳承之人,跟老師學繪畫,臨摹都畫不會更談不上傳承創新遞進。所以認真跟師付學繪畫,一招一式應該有老師的風範行一程留於世。

當然我就不行了,跟著白石老師多年不入門,轉入石濤學繪字,最後一字無成,聽說攝影不費勁,過去攝影是為繪畫提供依據,於是學習攝影,攝影又跟郎敬山大師跑了一程,亂套了結果一事無成。

最後還是冥冥之中在想,畫家風格跟老師近還是遠?這問題一直在困擾之中,時問久了成為一種病,這病侵心包絡,中醫稱謂“痰迷心竅”,西方醫學則認為是“中風”之症。哎!……亂了方寸。

睡夢驚醒半夜時,

吾本繪畫自一體。

自拍圖(喜歡的拿走不謝!)

自拍圖(喜歡的拿走不謝!)

注:夜深隨筆稿未效,謬論筆誤敬諒!


攝影微談


風格沒有絕對的好與壞,所以,跟老師的風格近和遠也沒有好與壞。風格近了,也許表現的內容不同,其境界高者為尚。風格遠了,也許表現的內容幾乎沒有差別,因為兩者境界差不多。歷史劇一定比武俠劇更有文藝價值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萬里晴空991


“學師者生,似師者死。”對繪畫有深入瞭解的人都應該懂這個道理。跟老師學技法、筆墨等繪畫基礎,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深悟表現不同於先人的手法。





三問堂


畫家的風格,和老師太接近,肯定不好!

徒弟的畫風無比接近老師,做到極致也是個贗品!藝術永遠生活在老師的陰影下,只有傳承沒有個性,做了一簇悽悽惶惶隨風倒的小草...

徒弟的畫風如果和老師的畫風離得很遠,甚至完全不搭,那也是愧對老師,上課沒有用心聽講嘛!如此胡混對師徒雙方都是瞎耽誤功夫,目無師傅,把介學生開了吧。

白石老人的一句話,切中問題要害,很有功力! “學我者生,似我者死”!

徒弟畫風太接近老師,誰死呢?是徒弟嗎?或許是師傅呢,教會徒弟餓死師傅!老師,也要吃飯的...




畫家談畫畫兒


簡單來說,學生的畫風跟老師的畫風越遠越好,越遠越有助於構建自己的獨特風格。

俗話說:老師領進門,修行在個人。繪畫是一門技藝,繪畫學習者必須依靠有經驗的老師進行指導,才可以較快掌握一些基本的技巧,如果沒有老師教導,憑藉自己去揣摩,很難達到理想效果。

歷史上雖然有依靠自學成才的畫家,但那些畢竟是個例,絕大部分人還是走著老師帶學生的傳統學畫路子。

名師出高徒的例子在美術史上比比皆是,比如,文藝復興時期,威尼斯畫派奠基人貝利尼,帶出了提香和喬爾喬內兩位大師級學生,提香又帶出了丁託列託和委內塞羅兩名大畫家,他們都是威尼斯畫派的中堅力量。

18世紀新古典主義奠基人大衛,帶出了安格爾,安格爾又帶出了布格羅,他們同樣是新古典主義繪畫的代表畫家。

西方繪畫史上,一直遵循學院派教育模式,那些在美術學院有名氣、有成就的畫家,都會成立自己的繪畫工作室,然後招收一些有潛力的青年畫家,幫助他們儘快學到真才實學,對青年畫家來說,能進入有名氣畫家的工作室學習,是一件至高無上的榮耀。

我國目前的美術教育方法,同樣延續了學院派教育的模式,像國家畫院的著名畫家,八大美術學院的教授,博士生導師,都建立了屬於自己的繪畫工作室,教出了許多有實力的畫家。

在跟老師朝夕相處中,老師的繪畫技巧、作品風格、藝術思維,審美觀念等,都會對學生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這些是無法避免的事情。

如果一名學生的作品裡看不到一點老師作品的影子,那就不正常了,至少說明沒有把老師的經驗和知識完全掌握,只是學到了皮毛。

學生跟隨老師學習繪畫時,必須通過大量臨摹老師的作品,才能全面掌握老師所有風格。

在臨摹中,由於用筆、構圖、設色、營造意境等方面,都是老師的經驗,因此,學生的畫風接近老師,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

但是,聰明的學生,往往會通過自己大量的探索,逐漸擺脫老師的畫風。他們通常會把老師作品的某一個優點或特點進行放大,讓這些特點更加鮮明,讓外人看來,他的作品既有老師的風格,又有自己的特色,這樣的作品,才具備審美意義。

如果跟老師的畫風過於接近,絕不是好事情,只能說明是一個成功的模仿者,而不是創作者。


鴻鵠迎罡


畫家創作繪畫作品要有自己的個性風格,才是畫家對藝術的追求。畫家的風格,跟老師越遠越好,並且藝術風格要超越老師,才能創作出經典的繪畫作品,成為優秀的畫家。

一、畫家在出名之前,是老師學習繪畫藝術,在老師的指導下,臨摹經典名畫,臨摹熟練之後達到跟臨摹作品成真的一模一樣,再進行創作出具有自己藝術風格的藝術作品,跟老師的風格越來越遠,使自己的風格超越老師的風格。

二、畫家創作出繪畫作品的藝術風格,是在老師教誨形成了自己的風格,體現出老師對學生的希望成為優秀的畫家,並不喜歡學生的風格和自己的風格越來越近。畫家要有自己的繪畫藝術風格,才是走向正確的藝術創作的成功之路。

三、畫家的風格,不但要跟老師越來越遠,而且還要超越老師,這是繪畫藝術發展的必然趨勢。畫家的風格,跟老師越接近,影響了畫家的藝術創作,使他的繪畫作品有老師的風格,失去了繪畫作品藝術價值和藝術風格。


黃智637


當然越遠越好,風格相近,如出一轍,有何創意?

遠,自成風格,顯奇露怪,獨領風騷,才叫傑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