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國考面試第一題,到底難倒了誰?

國考面試形式多樣,有結構化、結構化小組、無領導等,其中,結構化面試測評的要素也多,有綜合分析能力、計劃組織協調能力、人際交往的意識與技巧、應急應變能力、言語理解與表達能力、崗位匹配性等。

2020國考面試第一題,到底難倒了誰?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有句話怎麼講來著?得綜合分析者得天下,它往往出現在結構化面試題目的第一道,也很容易給考生一個“下馬威”。它是所有公考考生的必爭之地,它是廣大考生投入練習最多的一道題目。但即便如此,仍會有人不得要領,存在著一些備考誤區。

一、死記答題思路

有積極備考刷題的意識,總是好的,但眾所周知,面試答題不同於筆試寫題。一味死記硬背不得要領,上了考場只能為對手做“嫁衣”。不能從邏輯角度靈活地進行理解,就會成為考官眼中的“殘次品”、“四不像”。就比如,社會現象題目的答題思路,如果能靈活理解,就不會出現上述的尷尬情況。

第一步:找準核心談論的話題,並能根據題幹信息、關鍵詞色彩傾向和自己的價值觀與知識經驗,給出客觀的評價;

第二步:通過分析影響提高自己評價的說服力;

第三步:分析原因,從而更好地提出有針對性的對策,體現自己做事有理有據;

第四步:提出解決對策,體現解決問題的能力。會發現,思路學習的過程中,講究環環相扣,核心是為了凸顯自己表達的高說服力,但卻有部分同學,只學皮毛、生搬硬套,困頓其中卻渾然不知,如果沒有人提醒,只能在考場上試錯,淪為“炮灰”,這樣的教訓未免也太過於慘痛。

二、缺乏審題意識

就拿綜合分析的題型之一,名言警句的審題來說,絕大部分的考生只能分析題幹中的名言,卻忽視了,發言人、說話場合、面向對象、提問方式等也很重要。於青年人而言,“大事”更多的是認真學習專業知識。不一樣的問法,如談理解、結合實際談理解、結合報考崗位談理解,作答也會不一樣。“一字千金”的題幹信息,你有多少把握能分析透徹呢?

2020國考面試第一題,到底難倒了誰?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三、缺乏政治思維

所謂“政治思維”,廣義上講是站在準公職人員的角度去思考問題,狹義上講就是看待問題是否符合國家大政方針、符合主流價值觀、符合公序良俗等等。而大部分考生不僅不能透過現象看本質,還因為缺乏“發展思維”,導致答題淡得像白開水,只能說是一個很優秀的個體,但是否適合公務員崗位需要打上一個大大的問號。當然了,現在知道也不晚,趁著面試還未到,你還在認真摸索,抓緊學習熱點,瞭解時政,爭取早日步入正軌。

四、缺少邏輯條理

一盤散沙式的答題,都不知該誇“思維發散力強”,還是說高度緊張狀態下的詞不達意、東拉西扯。高壓情境下如何規範條理和邏輯,不僅作為考生的你應該知道,坐在考場的考官也十分想讓你提前知道,畢竟考官的耳朵實在受不了一輪又一輪的連環攻擊。在這裡做個小提示,列提綱是不二之選,不論是在有稿紙的情況下動筆,還是在腦內形成邏輯框架,都是可以的,如何在短時間內做到,需要大家循著正確的方法,掐時練習,形成習慣。

2020國考面試第一題,到底難倒了誰?

打開UC瀏覽器 查看更多精彩圖片

誤區不單單就這四個,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是無所畏懼的“勇士”,知道自己不知道,並願意積極進步的是成功者。希望看到這篇文章的大家,都能夠積極備考,成功上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