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朵朵和媽媽在公園裡玩的時候意外的和同學相遇了,兩個小夥伴手拉著手玩得非常開心。

就在準備離開公園回家之前,他們發現了公園門口盪鞦韆處正好空著一個位置,於是趕緊朝鞦韆跑去,似乎都有想要征服鞦韆之意。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朵朵最先坐到了鞦韆之上,這時同學也緊跟其後跑到了鞦韆旁邊,她希望朵朵能夠讓她先玩一會兒。

朵朵明顯流露出不太願意的表情,但是想了想還是從鞦韆上下來了,把鞦韆讓給了同學。

於是同學坐在鞦韆上蕩得哈哈大笑,朵朵則在一邊眼巴巴的看著,大概10分鐘過去了,同學依然沒有要下來的意思。

看著朵朵可憐的小模樣,媽媽忍不住問她,既然你那麼想盪鞦韆,為什麼剛剛要讓給同學先蕩呢?

朵朵仰起小臉回答道:媽媽,你和爸爸不是經常叫我要學會謙讓嗎?

她是我的同學,也是我的好朋友,我當然要讓她先玩呀!這時同學的媽媽也走了過來,說朵朵真是個好孩子,不像自家的孩子一樣,不懂得謙讓。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偽謙讓教育,是以犧牲孩子利益為前提的

著名學者梁實秋說過:謙讓彷彿是一種美德。

在我國,確實很多人都把謙讓當成一種美德,而且樂此不疲的這麼做。

所以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當謙讓已經根深蒂固的存在人們的腦海裡時,大家對孩子的教育也會繼續如此。

只是很多時候孩子的本意並不願意去謙讓,但是在父母的壓迫之下,他們似乎又別無選擇。

於是只有犧牲自己的利益,去滿足其他人的需求,這種無原則的謙讓,當然和父母的教育不無關係。

父母總是告訴孩子他們是哥哥姐姐,所以要讓著弟弟妹妹;又或者是好朋友之間應該互相謙讓,如果太自私,那麼朋友就會離自己遠去……

為了成為父母和他人眼中的好孩子,為了不失去所謂的朋友,孩子只能自我犧牲,心不甘情不願的謙讓他人。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偽謙讓對孩子會有哪些危害?

1、導致孩子身心疲倦

如果孩子是發自內心的主動謙讓,那麼他們必然能夠在這種行為中收穫到快樂,同時對孩子處理好人際關係,讓他們養成好的品質都是有所幫助的。

但是如果孩子被迫謙讓,那麼他們的真實感受就會被壓抑在心底。

父母強迫他們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情時,孩子自然會感到非常抗拒,但是又不敢反抗,久而久之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都會感到疲倦。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2、讓孩子混淆是非

一位富商在監獄裡回憶到,自己小時候為了得到父母的表揚,經常會口是心非的做出一些謙讓。

比如明明想要得到一塊餅乾,卻裝作大度的把餅乾讓給弟弟,明明想要得到一雙新皮鞋,卻為了不想被父母說自私而選擇了那一雙舊布鞋。

於是在父母眼裡,他成為了絕對的好孩子、好哥哥,每天都在父母的表揚稱讚聲中長大,但是隻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所做的所說的都是違心的。

這導致了他在長大之後也習慣用謊言來獲得稱讚,最終把自己送進了監獄。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3、影響孩子的正常情緒

孩子會有自己的需求,他們希望自己的需求能夠得到滿足,但是在父母偽謙讓的教育下,孩子的需求往往被忽視。

在父母不斷的壓制之下,即便孩子內心不情願,也會做出一副假客氣的樣子,以此讓父母得到滿足。

這會讓孩子非常痛苦,他們一方面不想讓父母失望,但另一方面也不想掩飾自己的內心需求。

所以孩子會處於矛盾之中,不知道自己應該如何選擇,最終必然將情緒爆發,甚至表現出失控的一面。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孩子應該如何正確的謙讓?

1、在恰當的場合下謙讓

孩子應該謙讓,但是也應該分清場合,父母不能無條件的要求孩子一直謙讓,因為孩子的利益也要被看到被滿足。

所以當父母對孩子進行全面教育的時候,不僅要告訴孩子應該學會謙讓,更要讓孩子知道謙讓是有原則的,在什麼時候應該謙讓。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2、在謙讓中找到樂趣

當孩子學會謙讓的時候,應該在謙讓他人的過程中感受到樂趣,這樣的謙讓才是有意義的。

所以父母不能強迫孩子去謙讓,因為這將毫無樂趣可言,只有學會尊重孩子,讓他們發自內心的願意主動謙讓,這樣才能起到積極的教育作用,孩子也會更快樂。

3、利益交換

說到利益這個詞,也許人們覺得不太適合孩子,但是如果孩子真的能夠學會利益交換,反而能夠讓他們更懂得謙讓。

此時利益就像是對孩子的一種激勵,如果孩子能夠在交換中得到利益,那麼自然能夠讓他們發自內心的願意謙讓。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父母應該如何引導孩子學會謙讓?

1、謙讓應當建立在規則之上

任何事情都應該有自身的規則,謙讓其實也不例外。

當孩子選擇謙讓的時候,有的時候會和對方達成協商,比如面對同一個鞦韆,孩子會約定輪流玩,於是其中一個孩子便會做出謙讓。

但是如果另一個孩子違背了這個規則,一直在鞦韆上罷著不放,那麼孩子也就不需要再謙讓。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謙讓要建立在正確的是非觀之上,這樣的謙讓才是快樂的,有意義的。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2、告訴孩子謙讓應該樹立公平觀

很多時候孩子都會鍾情於同樣一件東西,這時任何一方的父母都沒有權利要求自己的孩子必須謙讓。

在這樣的情況下,公平競爭應該是最好的方法,孩子可以通過自己的能力和努力去得到他們想要的東西。

這樣孩子都不會有怨言,也不會被父母強迫要求謙讓而悶悶不樂。

犧牲娃利益,換取好名聲的“偽謙讓教育”,只會培養出“偽君子”

父母要讓孩子知道天上不會掉餡餅,想要擁有必須付出,只有靠自己的雙手去爭取,擁有的東西才是真正屬於自己的。

千萬不要讓孩子以犧牲自己的利益為前提,學會偽謙讓,這樣只會讓孩子失去自我,成為一個偽君子。

相信這是父母不願意看到的結果,也會讓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失去應有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