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石紀援生前著65式軍裝照

在《金戈鐵馬賀蘭雄鷹》微信公眾號看到老戰友石紀援去世的消息,心情十分沉重,沒想到紀援戰友剛65歲,正是享受天倫之樂的年齡,卻被疾病奪去了生命,惋惜之餘也想起了我與石紀援戰友在五十九團紅四連共同戰鬥生活的日子。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那是1981年春天,我從營部書記調到紅四連任排長。當時紅四連承擔了全團營房建設用磚的加工磚坯和燒磚任務,團裡租用了大武口基建公司的磚廠,由我們連脫磚坯、燒磚。

當時石紀援任連長,張銀任指導員,由於知道石紀援戰友的家庭背景,怕他瞧不起我這農村出身的,因而在工作和生活中有意無意地躲避著他,不願意主動與他交流和溝通。石紀援戰友看出了我的心思,有空就主動找我瞭解排裡工作情況,徵求工作意見,當我說出想法時,他笑著說:“你想多了,我家也是河北農村的,出身並不比你高貴!”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石紀援在訓練中在進行土工作業

為了消除我們之間的距離感,節假日他還主動邀請我到大武口師家屬院他父母的家中做客,那時,石紀援戰友還沒成家。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我感到石紀援戰友雖然出生在高幹家庭,但並沒有高幹子弟的優越感,更沒有幹部子弟的傲氣和嬌氣,樸實無華,為人忠厚,吃苦耐勞,撲下身子幹工作,全身心的抓連隊建設。在帶兵管理上,他總是以身作則,率先垂範,以腳踏實地的工作作風,身先士卒的實幹精神,帶領全連幹部戰士克服困難,千方百計的完成上級交給的各項工作任務。

紅四連是個傳承紅軍血脈,有著紅色基因和光榮傳統的連隊。作為連長的石紀援深感肩上的擔子和責任重大,工作中不敢有絲毫的懈怠。在講課和點名時他總是把紅四連的光榮傳統和使命掛在嘴上,處處講,時時講,以增強幹部戰士的榮譽感和自豪感,讓紅四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凝聚於每個戰士的心靈,牢記宗旨,不忘使命。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老兵、書法家季文林(右)向已經改編為寧夏軍區某中隊的連隊贈送書法作品,作為中隊指導員任太中

石紀援戰友常說:“紅四連的連長不好當,既要發揚光榮傳統,讓紅四連這面旗幟永不褪色,又要有時代作為,在和平年代保持攻無不克、戰無不勝的過硬作風是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在我擔任連長期間,一定要讓紅四連各項工作走在全團的前列,絕不能因為我們的懈怠讓紅四連丟臉蒙羞,否則沒法給先輩和領導交待!”

在平羅磚廠脫坯、燒磚的任務很重,必須加班加點才能跟上全師營建的需要。為此,連隊人員每天三班倒,石紀援戰友作為連長,為了保證生產安全和完成任務目標,每天都跟班十幾個小時,機器壞了他就帶領人員親自下手維修,機器修好了他也幾乎成了泥人。在他的實幹精神感召下,幹部戰士在苦累面前毫無怨言。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磚窯內碼磚坯的場景

石紀援戰友在工作中善於與戰士打成一片,善於傾聽戰士的心聲,習慣於換位思考,自覺走進戰士心靈。由於燒磚任務重,工作量大,經常有戰士被累趴下,有的為了能休息一下,甚至裝病。每當有戰士臥床不起,石紀援戰友就安排炊事班做病號飯送到床頭,有的班長說他在裝病,給他做什麼病號飯?紀援戰友說,他就是裝病,我們也要把他當真病對待,要用我們的真誠去感化他,讓他感覺到家的溫暖,冷淡會使戰士們涼心的。每當有戰士病了或累倒了,他都要到床前親自問一下情況,送上兄長般的親情和問候。石紀援戰友關心戰士體現在生活細節上,每逢有戰士回家探親,他總是叫到面前,仔細交待來回路上應注意的安全和事項,防止旅途中發生意外,要求戰士回到家在老人面前報喜別報憂,不要說部隊的苦與累,免得家長擔心。

他常說:連隊幹部帶兵,既要用心又要用情,對戰士的問題不問青紅皂白,一味的批評訓斥,只會疏遠和戰士的距離,增加工作的難度。石紀援戰友帶兵寬嚴相濟,既保持了連隊過硬的戰鬥作風,又增進了幹部戰士間的友誼,在紅四連幹部戰士中留下了很好地口碑。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石紀援任平羅縣武裝部部長時學習留影

石紀援戰友十幾歲就參軍入伍,文化程度不是很高,但他的學習精神令人刮目相看。他不僅工作中的吃苦耐勞精神讓我佩服,他對知識的渴求精神也是我學習的榜樣。平時石紀援戰友的床頭總是放著一摞軍事理論方面的書籍,一有空就手不釋卷,努力到知識的海洋裡汲取營養。他在軍事理論和現代戰爭方面的知識積累,就連上過軍校的同志同他比起來也自愧不如。正是與他的相處使我瞭解了克勞塞維次與他的《戰爭論》,瞭解了二戰時期的諾曼底登陸及攻克柏林等經典戰役,瞭解了朱剋夫元帥等二戰時期的著名將軍等等。特別是他對參謀業務的精通,結合部隊作戰特點,在陣地防禦方面的研究,既體現了他紮實的軍事理論功底,又證明他過硬的軍事技術。他說和平年代的庸官必定是戰場上的敗將,只有平時多流汗才能戰時少流血。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石紀援遊覽風景區留影

石紀援戰友為人處事光明磊落,心胸坦蕩。在處理班子成員和幹部戰士之間的關係時,始終堅持當面鑼對面鼓,同志們對他工作中的抱怨和批評,對與不對都虛心接受,從不計較方式方法。特別在對待個人升遷問題上,大家在一塊閒聊時談到與他同年入伍的同志不少晉升營級職務,說他有這麼好的人脈關係不會利用時,他總是笑著說:“職務問題是組織上考慮的問題,不是我們自己考慮的事,我們只有幹好工作的義務,沒有伸手索取的權力。”

但是,一有機會他就向政治機關和上級領導舉薦身邊的同志,希望這些同志職務上能夠得到升遷。石紀援戰友的這種人格魅力,大大強化了他為人處事的親和力,讓大家感到同他一起工作踏實、和睦、愉快。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五十九團紅四連老兵回訪賀蘭山連隊營房舊址合影

我與石紀援戰友共事時間雖然不長,但他對待工作的熱情,對戰友關愛的熱心,對部隊建設的熱愛,彰顯了他一個合格軍人的形象,給我留下了終生難忘的印象。

優良的家教,樸實的家風,二十師這支英雄部隊對他的培養教育,紅四連連長崗位上的摔打錘鍊,塑造了石紀援戰友樂觀向上、銳意進取的人格魅力。他熱愛國防事業,大膽管理,敢於擔當,吃苦耐勞,樂於奉獻,把畢生的精力獻給了部隊建設。他熱愛賀蘭山,紮根賀蘭山,從基層幹部一步一個腳印,紮實工作,勇往直前,從賀蘭山衛士到人武部長,詮釋和實踐著“賀蘭山精神”。我為失去石紀援戰友而悲痛,也為擁有石紀援戰友而自豪。

石紀援永遠活在賀蘭山戰友的心中!

(此文為吳傑推薦,並修改)

我與石紀援戰友在紅四連工作的日子

作者小傳 徐學才,山東滕縣人,1955年10月出生,1973年12月入伍,歷任陸軍第二十師五十九團二營五連戰士、班長、文書,二營機槍連司務長、營部書記,四連排長,三營機槍連副指導員,西安陸軍學校政治指導員隊學員,一營一連副指導員,三營九連指導員,蘭州軍區守備一師二團政治處組織股股長。部隊撤銷後於1986年10月轉業,先後任魯南水泵廠車間黨支部書記,滕州市機械工業局政工科科長。2015年10月退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