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中國歷史上的皇帝們,愛崗敬業的典型代表就是雍正,在位十三年,幾乎無一日懈怠,每天都是忙忙碌碌,從早到晚的批著摺子,跟心愛的大臣們打情罵俏,有勤快的自然也就有懶惰的,那種五日十日一上朝,甚至半年露次面的根本就排不上號,箇中翹楚,最消極怠工的要數明神宗,也就是萬曆皇帝了。

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萬曆皇帝朱翊鈞,一共在位48年,是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與此同時萬曆也創造了另外一個新記錄,他有二十多年不上朝,大臣們完全見不到他,堪稱史上最“怠政”的皇帝。

有關萬曆不上朝的原因,眾說紛紜。最流行也是最被史學界所認可的一種說法是跟大臣們慪氣,也就是所謂的“國本之爭”。

惹不起就躲,這一躲就是二十八年

執政之初的萬曆,很有一副千古名君的風範,他勵精圖治,重用張居正進行改革,推行萬曆新政,針對風行的官僚主義作風進行了堅決整頓和嚴厲打擊。經濟上萬歷大力支持一條鞭法的推行,簡而言之就是化繁為簡,把各地的田賦、徭役以及其他雜徵彙總計算,合併徵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這樣極大簡化了徵收流程和徵管成本,也使得下級官員很難從中作弊,極大提升了財政收入。

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大明王朝眼看中興有望,可就在這時出現了一起靈異事件,具體事情是這樣子的。萬曆有兩個兒子,長子叫朱常洛,是早年萬曆同一個宮女春風一度後不小心的產物,另一個兒子叫朱常洵,乃是正統出身,系萬曆同楊貴妃之子。許是萬曆自我感覺身強體壯,因此對立太子一事遲遲不做決定,不過正所謂皇上不急太監急。下面的大臣們受不了了,東宮太子乃國家之本,怎能長期虛懸以待,萬一皇帝出點什麼意外,就會爆發皇位爭奪戰,好不容易得來的大好局面就可能功虧一簣。

恰巧在這時,一本題為《憂危竑議》的小冊子毫無徵兆的驟然出現,書裡全部都是歷朝歷代廢長立幼導致的國家動亂的事例,反正中心思想就是一個,我知道聖上你嫌長子朱常洛出身低賤,想要立次子朱常洵為太子,這是堅決不可以滴,這是挑戰歷代相傳的皇位繼承製度,是會鬧出亂子的。此書言之鑿鑿,大臣們一看立馬不幹了,一窩蜂跑到萬曆面前情願,每天上朝別的事不幹,就是跟皇帝扯立太子之事。

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按說立太子這是皇帝家事,大臣們不應當過分插嘴,更不應過分熱心,你這不是巴望著皇帝早點龍御九天麼?說好聽點這是關心國家未來,說難聽點就是政治投資,抓緊站隊,確保一輩子榮華富貴。萬曆自然不高興,更何況每天被大家這樣逼宮,如果真的就這麼立了太子,皇帝的臉面往哪裡擱呢?

可問題是,明朝有所謂的言官制度,這是老祖宗朱元璋時候就定下來的,規定言官可以隨便說,即使是風聞之事(謠言)也行。所以對於這幫圍著自己嗡嗡嗡的官員,萬曆是打也打不得,趕也趕不走。一氣之下,惹不起我還躲不起麼?老子不陪你們玩了,我不見你們還不成?從此以後,萬曆一頭鑽進了後宮不再見大臣,而這就是著名的明朝國本之爭。

定陵的發掘,揭秘真相的另一種可能

國本之爭最終還是以大臣勝利告終,朱常洛被確立為太子,但是可悲的是,明為確立國本,實則動搖了國本,在這場持久戰中,演化出了東林黨,以及東林黨和閹黨之間的矛盾,最終釀成了大明滅亡的慘劇。

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國本之爭讓大家深信,萬曆不上朝就是因為慪氣,不想看見這幫討厭的大臣,可是作為一名成熟的帝皇,這個原因會不會顯得有些單薄可笑呢?據明朝的官方史書記載,當時萬曆不上朝對外的解釋是身體有恙,已經不方便出席各類活動了。但是這又招來了大臣們的一致譴責,什麼身體有恙,根本就是終日酗酒外加泡在後宮紅粉堆中導致的,這話忽悠傻子呢?結果針對萬曆的報怨指責之聲更為兇猛,就差說他是千古昏君了。據說萬曆聽到後龍顏大怒,更加的不願意見到這幫大臣。

1958年,郭沫若決定對定陵進行發掘,其實當時的目標是永樂帝朱棣的長陵,只是擔心技術能力達不到,於是決定拿規模較小的定陵練練手,所以說可悲的萬曆皇帝啊,人在墓中睡,禍從天上來,生前不得安寧,死後也沒落得好。

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所有人沒想到的是,這次陰差陽錯的發掘卻發現了一個大秘密,專家將萬曆的屍骨還原後,驚奇的發現萬曆的右腿比左腿明顯的短,而且發現萬曆的屍骨右腿呈現出一種痛苦的全曲狀態,所以萬曆根本無法正常的走路,很可能常年深居內宮的萬曆已經瘸了,一個體態肥胖又一瘸一拐的皇帝,可不就是龍體欠安,無法正常出席活動。試想一下,大臣們在朝堂等候,皇帝搖搖晃晃的過來,成何體統,皇家威嚴何在。所以說史書的記載並沒錯,大臣們冤枉了萬曆。

郭沫若主持發掘定陵讓他飽受爭議,但同時也解開一個千古謎團

定陵的發掘出土了很多珍貴的文物,但是由於技術的不足,也導致了很多珍貴的物品氧化損毀,成了考古界心中永遠的疼,鄭振鐸和夏鼐等人緊急上書,最後周總理下令停止一切帝陵的挖掘,才制止了更多皇陵之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