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同事小莫說,前幾天她在商場裡看上了一件羊絨大衣,無論是款式還是做工都非常符合她的預期,並且在商場裡試了很久,最後還是沒買,這件事過去了好幾天了,對那件大衣依然念念不忘。

我們都很好奇,問她,這麼喜歡為什麼不買下來?難道是因為價格太貴了嗎?小莫不好意思的搖搖頭,那件大衣的價格也能夠接受。但是顏色太多了,她試穿哪種顏色都覺得好看,猶豫了很久實在選擇不出來,最後只能遺憾的離開。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這樣的人,當面臨多種選擇時,猶猶豫豫,遲遲做不出最後的抉擇,有時甚至害怕因為選擇帶來不良的後果,乾脆放棄選擇,不做任何決定,在心理學上將這種行為稱為:選擇恐懼症。

選擇恐懼症也叫做選擇困難症, 百度詞條是這樣的解釋的:

選擇恐懼,顯而易見是不自信和逃避責任的心理,缺乏自立意識,害怕失敗。患上這種病的人面對選擇時會異常艱難,無法正常做出自己滿意的選擇,在幾個選擇中必須做出決定的時候很恐慌,驚慌失措,甚至汗流浹背,最後還是無法選擇,導致對於選擇產生某程度上的恐懼。

關於“選擇恐懼”,國內一項調查顯示,83%的人有過這種現象,半數人身邊有害怕選擇的人。

成年人的世界裡壓力過大,通常會出現一些行為上的應激障礙,選擇恐懼就是其中很常見的一種,大到買房、買車糾結價格、顏色、性能,地段、面積大小、會不會升值保值等等小到買衣服,同樣的款式不同的顏色都要糾結好久。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多年前曾有一部電影叫做《天生購物狂》,由劉青雲飾演的心理醫生,就是一位選擇恐懼症患者,身為醫生的他,能坦然面對各種病患並做出正確的診斷,但對午餐菜單上的ABC數款,來回比較,糾結吃這個會不會得病吃那個夠不夠營養,甚至急得渾身出汗仍無法決斷,電影的情節雖然略微誇張,卻是將選擇困難症的典型症狀鮮活的表現了出來。

近年來,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出現選擇困難症狀的人群越來越低齡化,很多孩子也出現了選擇困難的徵兆,

前些天帶孩子去超市買東西,路過玩具區,一位年輕的媽媽正在催促一個八、九歲的小男孩,“你倒是挑好了沒啊!就那兩個玩具你都選了快半個鐘頭了,怎麼還沒選好!”

站在貨架前的小男孩,左手拿著一個玩具小火車,右手拿著一個小飛機,一臉窘迫,小聲說,“我不知道要哪個好!”

“買那個小飛機就行啦!”媽媽看了看手腕上的表,更加的不耐煩起來。小男孩將手中的小火車戀戀不捨的放下,抱著小飛機一步三回頭的走了。遠遠的還能聽到那位媽媽的叨嘮,“你這個孩子是不是有選擇恐懼症啊?挑個玩具還這麼猶猶豫豫的。。。。。。”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其實,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拿不定主義,是因為選項過多,貨櫃的玩具品種繁多,孩子看到哪樣都喜歡,而又不能每一個都帶回家,所以想要選出一個自己最喜歡的來,自然會很糾結。這完全符合孩子的年齡特點,與孩子的專注力分散有關。

但是,有些孩子卻是什麼事情都表現出拿不定主意,不果斷、猶猶豫豫的選擇困難症狀,那又是為什麼呢?

根據心理學家研究,一個人做事不果斷、猶豫的性格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時期,與父母的影響密不可分。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父母或孩子的養護者中有做事猶豫、選擇困難患者,孩子依樣學樣

場景:珊珊媽帶著珊珊去商場買鞋,為了挑到一雙價格合理、質量又好的鞋子,珊珊媽東挑西選,整整挑了一個下午也沒有拿定主意,不是這雙樣子不好看,就是那雙價格太貴了,直到商場要關門了珊珊媽也沒買到心儀的鞋子。

過了一陣子,珊珊爸帶著珊珊去超市買東西,爸爸讓珊珊自己零食,珊珊卻犯了難,拿起這個又放下,拿起那個又想要剛才那個,磨磨蹭蹭、猶猶豫豫的挑了好久。氣得珊珊爸回家跟珊珊媽說,“孩子的這些壞毛病,都是因為你做出的壞榜樣!”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分析:李岫雲曾說過,父母是孩子們啟蒙教師,孩子是母親的一面鏡子。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課堂,父母的言行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孩子的認知,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認為父母的一切做法都是正確的,並樂於去模仿,父母對待事物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不自覺得流露出的某些焦慮也會使孩子感受到,並深受其影響。

珊珊媽的拿不定主意不只表現在買東西買鞋子,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這樣的一種狀態,那麼珊珊耳渲目染也會依樣學樣,變成遇事沒主張,選擇困難患者。

2、 父母對於孩子過於關注,總是幫助孩子做決定,使孩子形成了依賴心理

場景:小雷媽媽帶著小雷去飯店點餐,小雷還沒想好要吃什麼,媽媽就已經幫他點了起來,一邊點還一邊對小雷說,“你最近老說嗓子疼,不能吃太辣的,而且肉吃太多了也不太好,吃點素的吧,清淡點容易消化些。。。。。。”小雷看著圖片上魚香肉絲的圖片嚥了咽口水。無奈的點了點頭。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分析:有些家長出於對於孩子的關愛而過於保護孩子,一味的包辦、代辦、或者過多的干涉孩子的事情,幫孩子做決定,久而久之使孩子失去了,獨立處理事情的經驗與能力,遇事就會想著讓父母代勞或者依賴別人,如果沒有他人幫助就會不知所措,拿不定主意。

3、 父母過於強勢經常否定孩子,孩子自信心不足

場景:明明和媽媽在書店挑書,明明拿了一本《自然百科大全》,媽媽看了撇了撇嘴,“挑的都是什麼書啊!這些書看多了對學習有用嗎?一天天的也不想著看點對功課有用的,淨想著看用不著的。不許買!“明明失望的摸了摸書,戀戀不捨的將書放了回去。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分析

:有些父母對孩子的希望過高,總是不滿意孩子的表現,一味的批評孩子、打擊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很能獲得認同感,久而久之就會缺乏自信心,害怕做錯事,說錯話,遇到需要自己做選擇時就會畏手畏腳,前怕狼後怕虎,猶豫不定。

美國一項調查顯示,一個人每天要做差不多70個選擇,這些選擇影響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中午吃米飯還是麵條,大到畢業後是考研還是找工作。。。

選擇困難、做事猶豫不決沒主意,將會使我們在面臨這些選項時異常痛苦,每做一個選項都猶如一場戰爭,心裡跟自己的各種念頭鬥爭良久,即使最後好不容易做出了選擇,到頭來又後悔,下次選擇時更糾結,直至陷入這種惡性循環之中。

甚至產生自我否定的態度,使自我認同感降低,出現自卑的心理。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所以,當孩子出現做事猶豫不決、遇事沒主張的選擇困難症兆時,父母一定給予孩子及時的引導,使孩子擺脫選擇困難的困擾,那麼日常生活中父母要如何做呢?

1、 父母對孩子的態度要理性

父母對待孩子的養育態度要理性,即不要過於溺愛也不要過於嚴厲。要給予孩子公正的評價,批評或表揚孩子時,要針對某件事給出具體的意見而不是誇大其詞,或者故意貶低孩子。讓孩子在父母身上獲取關於自己的清晰客觀的認知,有利於孩子對自己的能力形成正確的評估。

給予孩子自己做主的權利,對孩子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情,像洗臉、穿衣、刷牙、洗臉、吃飯等事情讓孩子自己去做,孩子在做事情的過程中會發現自己可以做好哪些事情,而哪方面的事情自己還做不好,對自己的能力也會有一個大概的瞭解,那麼孩子在面臨一些選擇時就會知道自己可以選擇的是哪些。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舉個例子:孩子在玩搭積木的遊戲時,媽媽沒有給予孩子任何的幫助,讓孩子自己摸索能將積木搭的多高,孩子在不斷的嘗試中發覺,使用某些形狀的積木時他搭的城堡會更穩固,而有些形狀的積木則不能保持平衡等等,那麼當下一次玩積木時,孩子就會有選擇去挑選一些特定形狀的積木塊來加構他的城堡了。

只有自己親自嘗試過才會明白自己可以做什麼,自己的能力能夠達到什麼程度,對自己有清晰明瞭的認知,那麼選擇起來才會更有的放矢。

2、 創造機會鼓勵孩子做決定

父母要給予孩子充分自主的決定權,讓孩子有自我決策和自我選擇的機會,不要過多的干涉孩子,給孩子思考、權衡的時間,耐心多一些,鼓勵多一些。

對孩子的選擇多持肯定的態度,即使孩子的選擇不對,也不要批評孩子、嘲笑孩子而要幫孩子分析,選擇錯誤的原因,並且安慰孩子,告訴孩子,“其實很多大人也會選錯,這都是正常的。”父母的安慰會緩解孩子的心理壓力,當下一次孩子面臨選擇時才不會害怕。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舉個例子:媽媽帶孩子去商店買東西,告訴孩子今天要幫寶寶選一件漂亮的小裙子,希望寶寶自己挑。孩子同意了,經過一番比較之後,孩子選了一件白底綠波點的小裙子,並且試穿了一下讓媽媽看,媽媽說,“真好看!大寶挑的裙子真漂亮啊!”孩子高興的轉圈圈,告訴媽媽,“下次還是我來選啊!”

父母對孩子的選擇的肯定,使孩子更有自信心去做下一個選擇。

3、給予孩子適當的幫助

行為認知治療專家建議,當深受選擇障礙所苦時,可以將 A 選項和 B 選項各自的優缺點條列式寫下來,會有利於做出抉擇。

當孩子面臨選擇猶豫不決時,父母可以幫助孩子結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分析選項的利弊,給予孩子建議而不是指導,讓孩子自行評估之後做出選擇。

孩子也有選擇恐懼症?3種方法幫助孩子克服做事猶豫、沒主見

舉個例子:帶孩子去圖書館看書,孩子看到好些書非常興奮,拿了一本又一本,媽媽建議孩子說,“繪本的圖畫多一些,漢字少一些,你還不識字,看圖畫多的書會不會更容易理解?如果拿那些漢字多,圖畫少的,寶寶可能就看不明白了。”孩子想了想將繪本留下來,將故事書送了回去。

孩子越小認知能力越低,有些事情不能給出綜合正確的判斷,父母將各種選項中對孩子有益和無益的方面幫孩子列出來,孩子才會更明白哪種選擇更適合自己。

人生中選擇無處不在,讓孩子樂於自己去選擇、不害怕面對選擇,並且給夠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後果,將對孩子以後的發展大有裨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