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祸

今天在公园散步的时候,看见一对父子在慢跑。

爸爸对儿子说:“考试就考了这么几分,你羞不羞?”

儿子低着头跑步,表情委屈的好像快哭出来了。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祸

可能这位爸爸是在奉行一种挫折教育吧。孩子总要让他们受点挫折,很多家长心里是这么想的。但对我来说,这似乎并非是所谓的挫折教育,这是羞耻感教育。他似乎认为,儿子应该为自己的失败感到羞耻,在公园里公开批评孩子,让孩子的考试失败暴露在他人面前,因而才能采取行动去努力学习。但这样的羞耻感真的能够让人产生努力的动力吗?我感觉不见的。

通常这样的羞耻感会让人形成三种应对方式。

一,佛系。因为无法解决内心的冲突,人们往往会采取一种回避问题的心理机制。你们争吧,反正我不在乎。事实上真的不在乎吗?可能内心在意的要命。这样的心理机制往往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保持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但会造成现实问题的堆积,弱化了解决问题的能力。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祸

二,唯我独尊。有一部分人会通过采取努力的方式,并在接下来的考试中取得了好成绩。但他们往往会将自己内心的焦虑投射到他人身上。因为对失败的恐惧,他们可能会下意识的看不起不及自己的人,认为他们也应该为自己的失败感到羞愧,从而减弱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三,失败者。在经过努力之后依然无法取得好成绩,加上内心的无助感,人们很有可能会形成一种习得性无助的状态。即认为自己不管怎么努力,也无法获得胜利的。从而破罐子破摔,甚至采取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获取主导权。

虽然所谓的挫折教育受到很多批评,但我认为,挫折教育并不是说为孩子人为的制造一个困境,这样会让他们觉得,自己身边最亲近的人只会给自己制造麻烦,从而无法形成良好的信任感。实际上,挫折教育应该是让孩子学习应对挫折的能力。

首先,失败是可以被接受的。很多成功都是经过了无数次的失败而获得的。无法对失败有正确的认知,往往也难以形成长远的人生目标,而将生活重心放在回避失败之上。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祸

其次,整合资源。让孩子明白,周围有很多他可以寻求帮助的资源。父母、老师、同学等都是他可以提升自我的资源。可能他人没有办法按照自己理想化的样子给予自己提供帮助,但我们可以通过整合自己身边的有效资源,来帮助自己自我实现。很多人会在面对困难时将自己划入到一个孤立无援的状态,这通常是因为他们无法信任他人。实际上,与他人协作,也是教育过程中很容易被抹杀的一个能力。

第三,建立自信。自信并不是认为自己很牛,不分场合的告诉孩子,你很棒。而是让孩子相信自己拥有寻求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四,形成长远的目标。很多人会将孩子的关注点集中在考试失败这件事情上。但每个人的自我实现与考试成败并没有任何直接的关系。没有人会说自己的理想是考试胜利,让孩子明白自己的人生价值,每一次考试,都只是在训练自己,提高完成人生目标的能力。

孩子懦弱?都是“挫折教育”惹的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