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投資5億!蘇中藥業進入新型醫療器械產業

計劃投資5億!蘇中藥業進入新型醫療器械產業


計劃投資5億!蘇中藥業進入新型醫療器械產業

圖①:蘇中藥業集團現代化的生產車間。
圖②:徐明泉(右一)和科研團隊開展技術攻關。
錢宏斌 顏禹銘攝

日前,江蘇蘇中藥業集團醫療器械有限公司研製的深創面負壓引流海綿,成功獲得註冊批件。該產品填補了國內傷口先進管理領域又一空白,近期將投入批量生產,預計全年新增銷售5000萬元。這標誌著蘇中藥業集團挺進新型醫療器械產業,又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蘇中藥業集團是全國醫藥百強企業,擁有天然藥物、化學藥物、海洋藥物和生物生化藥物等180餘個品種,成功研發16個國家三類以上獨家專利新藥,去年開票銷售46.4億元。

“儘管如此,蘇中藥業集團與全國前十強醫藥企業相比,仍有不小差距。”蘇中藥業集團董事長唐仁茂說,《中國製造2025》中提出,要提高醫療器械的創新能力和產業化水平。

新形勢下,蘇中藥業要排位前移,必須實行新的產業佈局和戰略擴張。經過系列調研與醞釀,蘇中藥業決定,持續發揮傳統制藥產業優勢的同時,聚焦國家戰略導向,進軍中高端醫療器械產業。醫療器械行業是醫療健康產業的重要分支,市場規模超千億元,年均增速達25%以上,遠超藥品行業平均增長水平,市場空間廣闊。

2017年下半年,蘇中藥業集團成立蘇中醫療器械公司,廣招天下英才,開發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2018年1月,姜堰籍專家徐明泉帶著項目加盟蘇中醫療器械公司,擔任企業副總經理。

55歲的徐明泉,老家住顧高鎮橋梓村,畢業於浙江大學光學儀器專業,是教授級高級工程師,國內超細內窺鏡和特種光纖研發行業領軍人物。在蘇中藥業集團大力支持下,徐明泉牽頭組建了近60人的科研團隊,瞄準市場需求,專注研製中高端醫療器械產品。

去年9月,徐明泉團隊研製的纖維輸尿管腎鏡、纖維膽管內窺鏡、內窺鏡用導引器、負壓引流海綿4個新品同獲省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醫療器械註冊證。每一個產品都“震撼”醫療界,如纖維膽管內窺鏡,由光纖探頭和目鏡組成,醫生施行胰膽管系統(包括肝管)內窺鏡手術時,可實現全程可視化,精準診斷和靶向治療。

蘇中藥業集團與南京中醫院有著多年良好合作關係,院方提供信息,“負壓引流海綿”是傷口先進管理領域臨床使用的創傷敷料,市場需求量極大。徐明泉和科研人員日夜攻關,僅5個月時間就拿出了樣品。

南京中醫院肛腸科主任王業皇是中華中醫藥學會肛腸分會副主任委員、全國肛腸學術帶頭人,他向蘇中醫療器械公司拋出複雜型肛瘻創面治療的難題。

肛瘻是發生在肛門直腸周圍的膿腫潰破或切口引流的後遺病變,患者手術後往往創面大、創面腔體深,國內還沒有定型用於深腔創面的負壓封閉系統,醫生往往採用兩種傳統負壓引流方法,一種是利用聚乙烯醇(簡寫為PVA)海綿做敷料,但難以有效填塞創腔,易漏出滲液;

另一種用聚氨酯(簡寫為PU)海綿填塞創面,容易引發肉芽長入海綿,發生粘連,醫生更換敷料時,患者疼痛難忍。

基於負壓引流海綿的研製經驗,徐明泉團隊查看了國內外大量文獻,研究全球30多家類似生產企業,發現僅美國KCI公司生產用於肛瘻的負壓引流產品,其造價極為昂貴。

徐明泉等人借鑑富有彈性的輪胎原理,歷經多次試驗,用疏水性黑色PU海綿做成錐形轂體,親水性白色PVA海綿裁成扇形包裹轂體,形成結構新穎的“白+黑”深創面負壓引流海綿,與創面完全貼合。該產品比美國KCI公司產品結構更優,成本也低得多。

“太棒了!解決了我臨床40多年想要解決的問題。”王業皇臨床試用深創面負壓引流海綿後,連連誇讚。

僅兩年時間,蘇中醫療器械公司已成功研發5個新型醫療器械產品,獲得20多項專利,今年產值有望過億元。為促進新型醫療器械產業快速發展,蘇中藥業集團計劃投資5億元,建造現代化的研發生產車間。其中一期投資2億元,項目達產後,預計可實現年納稅銷售3億元,利稅6000萬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