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王朝 之二《无为兴邦》231

公元前141年正月,汉景帝刘启因病(何种疾病不详)在未央宫去世,享年只有48岁。皇太子刘彻继承了皇位,做上了大汉的皇帝。

刘启同志的遗体被安葬在阳陵。

在记述景帝这段历史时,我更感觉自己像是在作一份死亡记录。邓通死了,申屠嘉死了,晁错死了、刘濞死了,袁盎死了,刘荣死了,刘武死了,周亚夫死了,最后,刘启也死了。他们中有的死得其所,有的则轻飘飘。从这些人的死亡中,会让人感觉到刘启同志品性中的阴冷。特别是对周亚夫的打击,大有卸磨杀驴的嫌疑。

不过,对于老百姓来说,君主的大部分意义不在于他是否玩阴耍诈、对身边的人凶狠冷酷,不在于GDP多么的玄而又玄,也不在于王侯滚滚大道奔驰七香车,而在于他能否使人民的生活平安祥和,不让他的人民在温饱线上起起落落。其实,刘启同志也一直有致力于国家的建设,关注着民生问题,刘启知道他担负的是什么样的重任。

在去世前的一年多时间里,刘启同志曾先后两次下达诏书,要求全国各级官员,重视农业生产,丢掉奢侈浪费的陋习。说明自己在某些方面是如何以身作则之后,刘启同志又对严肃地警告各级官吏,要谨守职业道德,克己奉公,不要胡思乱想胡作非为,否则国法不容!

诏书中的“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和“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等内容,用今天的眼光看,虽然透露出刘启货币法则概念的淡薄,却能反映出刘启最朴素的愿望:让他的百姓吃饱穿暖。这种思想很普通,但放在任何时候,都很具有教育 意义。为皇帝者,为官者,真正怀有这种思想能有几人呢?他们整天想的不是子孙后代袭承官爵、就是不尽财源黄金万两,还有暗夜中的美女如云。把为人主、为公仆的责任丢得一干二净,不惜去以身试法,留骂名于当世,遗臭秽于万年。

景帝刘启上岗后,可以说把休养生息、又推向了新的高度,与民为善,为民藏富。赋税减少了一半,但国家却没有受到损失,这是因为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于农业生产的热情,都城长安的粮仓里,今天的粮食盖上了去年的,明年的又会覆盖上了今年的,一层一层一直流到了仓库外面,直到发霉变质,还是吃不尽用不完。

早在建国初期,丞相只能坐牛车,马匹奇缺,到了景帝时代,街头巷尾的牛马随处可见,田野的马匹更是成群结队,谁家要是有红白喜事,你要是骑匹骒马去参与,都会感到自卑,人家不但会鄙视你,还可能不允许你入席就坐。

刘启不只是个守业的君主,他统治时期,在推迟的前提下统一了服徭役的年龄;对父亲刘恒刑罚改革的失误进行了纠正,减轻了对犯人肉体的摧残。高祖刘邦曾规定,经过商的,不允许做官,不但商人本人不允许,就是他们的子孙后代也不准混入政府。在公元前149年,刘启同志废止了这项制度,解除了禁锢,把商人纳入了公务员的预备队。这项工作的贯彻,让人看到了刘启同志的开明。

“文景之治”是几千年来,多灾多难的中国人民的一段难得幸福美好时光,也是晦暗的中国历史上风云中一抹稀有的亮丽。她时常让苦难的国人去遐想、神往。

“文景之治”也并非只是刘恒、刘启父子两人缔造的,她是从刘邦那一代人就开始为之奋斗的成绩,萧何、曹参等开国宰相都有巨大的付出。当然,也不能因为吕太后身负数条命案,就抹去她于国于民的功绩。吕后和惠帝刘盈也为奠定“文景之治”的基础出了很大的力,起到了很好的传承作用。更要感谢伟大的思想家老子李耳,是他的光辉思想把光芒投射到了大汉。

然而,与繁荣昌盛相伴而来的,就是官吏们奢侈与腐败,城里乡间,官吏恶棍作威作福,社会价值观和道德观的极速滑坡。

历史总在重复着这样的轮回:一个朝代兴起、强壮、腐烂、最后坏死,然后是新的崛起、昌盛、腐烂、再坏死。在所有的循环里,上层社会很无耻,人民群众很遭罪。

历史绝对是面镜子,但却难以起到警示的作用。因为,勾勒涂抹历史的,是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