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前言:戰國時期齊國是最後一個被秦國攻打的,而且是不戰而降,作為齊國最後一個國君齊王建也成了亡國之君,最後沒有一絲尊嚴的被餓死了,很多人都把齊國亡國的責任推給了齊王建,但分析齊王建身邊的兩個重要人物之後,我們發現事實遠沒有那麼簡單。

春秋戰國時期是一個大分裂時期,各個諸侯國之間既相互合作又相互敵對,隨著秦國日益的強大,在戰國末期,其餘六國已經無力抵抗秦國軍隊,先後被滅,齊國由於地理位置特殊,所以最後一個才輪到他,在對齊的戰爭中,秦國幾乎是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了,齊國在秦國的面前表現的十分的乖巧,不戰而降。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秦滅六國示意圖


齊王建成了一個亡國之君,他以為投降了秦國就能夠換來安穩的日子,但是沒有想他被活活的餓死,而且還被本國的百姓給唾棄。


歷數齊王建在位的幾十年間,齊國不說有多強大吧,起碼日子安穩了許多,但齊王建為什麼會落個這麼悽慘的下場呢?毫無疑問是眾人都把齊國的滅亡算在了齊王建的頭上,但是歷史並沒有這麼的簡單,齊國滅亡的黑鍋不能讓他一個人背。


通過分析他身邊的人我們發現,齊王建和齊國其實是毀在了他的母親以及舅舅的手中,只能說是人心難測,接下來我們通過分析齊王建的能力、齊王建母親還有他舅舅的為政措施來說明,為什麼齊國會毀在他們兩人的手裡。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齊王建的政治能力

長平之戰發生後,趙國曾經請求齊國借糧食給他,但是卻被齊王建毫不猶豫的給拒絕了,這也成了齊王建一生當中無法抹去的黑點,很多人說就是這場戰爭當中由於齊王建不懂得唇亡齒寒的道理所以才導致齊國被滅,但齊王建真的是有那麼的不堪嗎,沒有一點政治能力嗎?


他作為一個亡國之君,自然而然的就被帶入了一個昏庸的角色當中,而齊王建也沒有讓大家失望,其表現出的形象就是一個聽信讒言導致亡國的國君,但是我認為齊王建是有政治能力的,他的能力並不弱,這點我們分析一下他為什麼不借糧食就知道了。

  • 兩國之間有世仇

趙國借糧食的時間是在公元前260年,秦國打算一鼓作氣滅了趙國,而趙國缺糧了,開始向齊國求糧,但是被毫不猶豫的拒絕了,據《史記·田敬仲完世家》的記載,當時有位叫做周子的大臣給齊王建說了一大堆的道理,什麼唇亡齒寒,什麼佔領道德制高點等等,無非是想讓齊王建借糧而已。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趙國借糧食的緣由:長平之戰


但齊王建就是不借糧給趙國,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兩國之間有世仇啊,這要是算下來可是不簡單。


齊國曾經有恩於趙國,公元前354年,齊國用圍魏救趙的方法把趙國從水深火熱當中救了出來,可是一片真心換來的卻是傷心,據《史記》的記載,在公元前287年,趙國發動了向齊國進攻的號角,之後的幾年時間裡更是和其他國家聯軍大破齊軍,把齊國的國庫什麼的都給洗劫一空,更過分的是還把人家的宗廟給燒了,這可是徹底的得罪了齊國。



宗廟裡面供奉的都是人家祖先,你把人家祖先給燒了這可太缺德了,要知道古人對於祖先可是非常敬重的,所以這就註定了齊國不可能再幫助趙國,在這場戰役中當時的齊湣王也就是齊王建的爺爺兵敗被殺,而他的父親流落民間,要不是碰到到了好心人收留他,歷史上也就沒有齊王建了。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五國伐齊,齊國滅國


你看看,這不就是典型的東郭先生與狼的故事嗎,這還是人乾的事嗎,雖說春秋戰國時期禮樂崩潰,但是起碼那時候的人還是有仁義道德了,而趙國的做法簡直就是缺德了,兩國之間也就結下了世仇,當初伍子胥就是因為和楚平王結仇,在伍子胥有能力的時候,直接把楚平王給挖出來鞭屍。


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齊王建完全不能答應趙國的請求,因為趙國就是言而無信的人,齊國這邊幫了他,那邊可能就被趙國給賣了,再加上兩國之間還有世仇,這都是不死不休的那種,當時不落井下石都是好的。

  • 齊國的弱小,趙國的強大

其實齊王建根本就沒有幫助趙國的必要,如果當時出兵幫助趙國打敗了秦國,那麼趙國佔有上黨之後就會成為戰國末期面積最大的國家,沒有秦國的威脅之後,再加上趙國有忘恩負義的先例在那,強大起來的趙國絕對會攻打周圍幾個國家。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戰國七雄位置分佈


而當時的齊國已經被趙國等國滅過一次了,雖然復國了但國力嚴重的被削弱了,跟其他幾個諸侯國相比已經弱了一個檔次了,他自身的安全都成問題,更不用說幫助一個有世仇的國家了。

  • 秦國外交政策:遠交近攻

齊王建之所以這樣做還有一個原因,那麼就是秦國採取的外交政策是遠交近攻,當時秦國跟齊國交好,而齊國也是有類似的做法,趙國離齊國太近了搞不好就會被他們滅國了,所以齊國肯定要防著趙國。事實上一直到齊王建死之前一直對秦國都非常的親近,但是他萬萬沒有想到人心的複雜。


按照這幾個條件來說,齊王建還是有政治能力的,而且當時兩國是世仇,他要是幫助了趙國,那麼他還有什麼顏面去見自己的祖宗呢,所以齊國的滅亡不能都怪罪於他,真正的罪魁禍首還是他的母親以及他的舅舅。

母親君王后的為政措施

齊王建的母親就是當初收留他父親的那戶人家的女兒,在齊襄王去世,齊王建上臺之後,君王后開始參與齊國政治,對朝堂攝政,她的為政措施對齊國的政局產生了比較大的影響,而齊國之所以被滅,有絕大一部分的原因都要歸功於君王后。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君王后劇照


咱們在這裡不是要完全否定君王后的貢獻,而且說一下君王后雖然有貢獻,但是也正是她的為政措施導致了齊國的滅亡。君王后對齊國影響最大的就是外交政策,當時齊國與各國之間的交往都是比較謹慎的,雖然說這個外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讓齊國免於戰爭幾十年,但是帶來的後果卻是可怕的。


在戰國末期,秦國開始了他統一六國的道路,當時有人希望齊國能夠與其他四國聯合在一起抗秦,但是被齊王建給拒絕了,歸根到底是齊王建謹小慎微的外交造成他這樣的,他不敢貿然行動,而造成齊王建這一做法的就是君王后。


齊王建是在公元前264上臺的,當時的他才十幾歲,而君王后攝政幾十年,她的一些為政措施可以說是給齊國還有齊王建帶來深刻的影響,即便君王后去世了,但是齊王建依舊沿用著君王后的為政措施。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所以,齊國被滅國的根本原因還是在於君王后謹小慎微的外交政策帶來的一系列的影響。

人心難測:舅舅的背叛

君王后去世之後,齊王建就任命了他的舅舅後勝為相國,按理說後勝應該是齊王建最為信任的人了,從周朝的分封制我們就可以看到古代帝王都很信任自己身邊的親人,可是沒有想到的是,後勝居然被秦國收買了,在秦國攻打齊國的時候就是他勸說後勝直接投降的。


在《戰國策》中就曾完整的記載了後勝被收買的過程,秦國用金銀收買了後勝,公元225年,秦國派兵攻打魏國的時候,齊王建就想要出兵解救魏國,從這裡看齊王建並不是一個目光短淺之人,但是他還沒有出兵就被後勝給攔住了,聽信了讒言,相信秦國會用真誠對待他,沒想到亡國之後他被秦國餓死了。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齊王建


其實在戰國末期,秦國的間諜工作做的非常的好,有不少的人都被他或者收買或者離間了,長平之戰中的廉頗和趙孝成王就是如此,要不然趙國也不會被打的這麼慘,還有後來的郭開被收買,造成了李牧被殺,之後趙國被滅,趙國的國君對秦國的離間計簡直就是照單全收,沒有任何的猶豫。

總結

人心難測用在齊王建的身上可以說是非常符合的,首先就是趙國的忘恩負義,趙國背叛了齊國居然還向他們求援,你說哪有這樣的事情,難道你捅了我一刀,我還要用笑臉去幫助你嗎,那絕對是不可能的事情,而他最沒有想到的就是他的舅舅會背叛他,所以人心難測啊。


從以上這些我們就可以分析得知,齊國的滅國並不完全在於齊王建,這個鍋不能讓他一直揹著,從種種的行為來看他是被君王后給影響了,接著又太過於信任自己的舅舅,導致自己亡國身死,齊王建以及齊國是被他母親還有舅舅給毀了的。


人心難測,毀在母親和舅舅手裡的齊王建以及齊國


討論:

在古代後勝算是外戚了吧,按照歷史總結出來的經驗來說,齊國是亡於外戚,外戚佔據朝堂在這後面很多的朝代中都是常有發生的事情,也有很多像齊王建一樣很小就上位,由自己母親攝政的,但是後來很多皇帝基本上都能自己主政了,不過像齊王建這樣被外戚弄的亡國的人也不少。


那麼不論是掌控皇帝還是還政於皇帝,外戚到底是不是站在皇帝這一邊的呢?


參考文獻:
《戰國策》
《史記·趙世家》
《史記·田敬仲完世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