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臨城下,別國都選擇了抵抗,這個諸侯國卻選擇不戰而降

公元前776年,西周滅亡,東周建立,從此開始了長達五百餘年的諸侯混戰,大爭之世,沒有什麼道義可講,憑藉的就是實力,弱並於強。 

至戰國初期,九州大地,七雄並存,秦、楚、齊三巨頭實力皆強。
歷史給東方六國足夠的時間,但,他們卻沒有很好地把握機遇,國中人才一個一個全都跑到秦國去效力。
公元前230年,秦王嬴政在位的第十八個年頭,他終於伸出了鞭與劍,開始了統一戰爭。

兵臨城下,別國都選擇了抵抗,這個諸侯國卻選擇不戰而降

(秦滅六國形勢圖)

在生死存亡的時刻,韓、趙、魏、楚、燕,都進行了最後的抵抗,沒有哪個諸侯國願意心甘情願地被滅掉,其中最為慘烈的當屬趙、楚對秦的反擊,秦國前後共投入六十餘萬軍隊,才將兩國平定。

在這列國形勢風雲變化之際,正當韓、趙、魏、楚、燕為生存而戰時,齊國,這個昔日的強國,卻選擇坐壁上觀。

從第一個諸侯國韓國被滅,到秦軍兵臨城下,十三年的時間裡,齊王建,這個齊國末代君主,居然從未想過要厲兵秣馬,做戰備,大概這個主兒是覺得齊國與秦國相距遙遠,戰爭離自己還遠著呢,亦或是他認為秦國吞下幾個國家也就算了,不會找他齊國的麻煩?又或是被奸相後勝所迷惑,成天只知吃喝玩樂,忘記了軍國大事?總而言之,當秦軍攻到家門口時,齊王建一下麻爪子了,坐了四十多年的太平君主,他已屬幸運兒,根本不具備禦敵於外的統帥才幹。

這個時候,戲劇性的一幕出現了:齊王建在裡通外國的奸臣後勝的蠱惑一,下令全國不抵抗,乖乖地向秦軍投降!

估計,秦王嬴政接到這個消息的時候,肯定是嚇了一跳:這是真的嗎?昔日的強齊,竟然還不如個小小韓國、燕國有骨氣?

兵臨城下,別國都選擇了抵抗,這個諸侯國卻選擇不戰而降

向前數八百年,西周建立,周天子大封諸侯,齊國具有“王侯九伯,實得徵之”的特權,獨一無二!

向前數五百年,東周初建,天下已然大亂,齊國在列國爭雄中,在齊莊公、齊釐公、齊桓公的帶領下,稱霸四方達一百多年。

向前數二百年,齊威王兩敗強魏,將軍事強國魏國打得滿地找牙。

而此時,面對秦軍,齊國軟了,不戰而降!齊王建被廢為庶民,遷到“共”地居住,沒過多久,活活餓死了!

齊國百姓編了兩句詞諷刺齊王建:“松耶柏耶?住建共者客耶?”(意思是:松樹啊!柏樹啊!使齊王落至共地而餓死的人,就是齊王身邊的重臣和門客啊!)

家天下的世道里,守江山,接班人是關鍵。“老子英雄兒好漢”也不一定準確,常常會出現“龍生鼠子”的悲催事件。但,不管怎樣,面對外敵入侵,一國之主還是要血性一些,勝敗輸贏且不論,起碼要有亮劍的勇氣才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