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市場與經濟危機

不理解泡沫和崩潰,就不理解什麼是市場經濟。 ———吳敬璉

有效市場與經濟危機

在近現代社會中,各種泡沫的不斷產生和崩潰是人類經濟活動中的一大難題。小的泡沫可導致參與者傾家蕩產,大的泡沫直接衝擊市場經濟的生產秩序,產生經濟危機,使社會陷入蕭條。最有名的有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上世紀八十年代的日本房地產泡沫,以及08年美國的次貸危機。泡沫循環往復,不斷變幻著外殼出現在人們的經濟活動中,吸引著人們身陷其中,最終造成崩潰。

發展到今天,泡沫已經毫無新意了,各種泡沫還是像17世紀的荷蘭鬱金香泡沫一樣是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為何泡沫和崩潰總是無法消失呢?

探究泡沫形成的機理,不難發現,價格的升高使參與的人獲利,由此吸引了更多的參與者進入,價格被進一步推高,價格的不斷升高使其中的人開始冒險進行融資,貨幣不斷派生,資金不斷湧入,泡沫逐漸發酵,這時進入了一個正向反饋,如同一個巨大的龍捲風,周圍的一切被捲入其中,而龍捲風本身則不斷壯大。在不斷壯大過程中,巨量的債務混雜其中,成為最終崩潰的罪魁禍首。

拋開一切外部因素,造成這一無法挽回的局面的,是資本的瘋狂逐利和人性的貪婪。這一點無論技術如何發展,時代如何變化,至今始終不變。無怪乎牛頓在英國南海公司股票上鉅虧的時候感嘆:“我能計算出天體運行的軌跡,卻難以預料人性的瘋狂。”

空想經濟學家們認為市場上有一隻看不見的手可以調節一切,提出“有效市場”假說,並且認為市場是均衡的。可惜這樣的美好幻想只能存在於理論之中,如果他們面對現實,他們看到的恰恰是相反的一幕,瘋狂的資本為了逐利常常使價格遠遠的偏離了均衡,並且在泡沫崩潰後使 價格偏向另外一個極端。控制他們想象中的有效市場的,正式貪婪而又逐利的個體,無論是資本家,還是看似理智的普通人。

直到現在,在各個國家的市場經濟活動中,仍然看不到針對泡沫的有效手段。在經濟過熱時政府往往選擇加息來降低流動性,提高融資成本,防止泡沫的產生。但是加息同樣增加了企業的融資成本,降低了企業的利潤,影響了企業的生產活動。而由於資本的逐利性,即便是加息,仍然不能阻止資本向利潤回報率高的方向流動,泡沫被減緩了卻沒有被消滅。同樣的,降息也不能阻止資金只向有利於市場的實體企業流動,反而更多的資金湧入了回報率更高的地方。08年之後美國股市就是個很好的例子,投機的高利潤總是比實幹的辛苦錢更具有吸引力,這是市場經濟的困局,而之所以無法解決,恐怕更多的原因還是我們推行的市場經濟本身。

卡爾·馬克思很早就看到了其中的本質,並說到:一旦有適當的利潤,資本家就膽大起來。 如果有百分之十的利潤,他就保證被到處使用; 有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他就活躍起來; 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他就鋌而走險; 為了百分之一百的利潤,他就敢踐踏一切人間法律; 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他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著絞首的危險。

但是他針對的群體是資本家,然而細想一下就會發現,資本家也是人,並且不是特殊的人。我相信社會上的大部分人一旦擁有資本之後,同樣會做出相同的事情。歸根結底,這是人的貪婪和本性所決定的。

金融大鱷索羅斯在一次與某國領導人的對話中,曾經說到:“我希望從事金融活動的人應該有文化底蘊,應該有對社會的關懷,應該有道德價值標準。”不知道這是否是他多年投機生涯的最終頓悟。但是這樣的話語從他的口中說出來無疑是一個巨大的諷刺。

有效市場與經濟危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