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跨越2017朱日和軍演?

黃泰然


一句“踏平朱日和,活捉滿廣志”道出了近年來軍事演習中紅軍的處境,作為假想敵,朱日和藍軍不受客觀現實約束,實力設定到多強那都是導演部說了算,集成了美帝的空中打擊,蘇聯的鐵甲洪流,解放軍戰鬥意志的藍軍,簡直比外星人還要厲害。

而且,藍軍和導演部壓根就是一夥人,仗著主場優勢,紅軍動向掌握得一清二楚,敵在明我在暗,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再時不時來個強電磁干擾,指揮通訊全體癱瘓,更要命的則是生化武器和戰術核武器的打擊,掙扎都沒法掙扎。

當年七大軍區精銳盡出,輪番上陣,卻被藍軍刷出個27:2的成績,那麼問題來了,這種戰況在現實當中真的存在嗎?藍軍過於強大的實力是否合情合理?尤其是戰術核武器和生化武器在戰時會被如此頻繁地投用嗎?

這得從解放軍的練兵思路來說,演習一般分為兩類,一類叫做料敵從寬,預己從嚴,一切從最壞處做打算,給敵人設定再強的實力也不為過,任何在演習場裡看似不符合常理的事情,其實在真實戰場上都有可能發生。

沒有劇本,沒有標準結局,朱日和標語:“從這裡走向戰場。”講的就是戰場,幾時開始?不會通知你,就像現實中敵人不會告訴你,它將從什麼時間,什麼方向襲擊你,現實不是打遊戲,實戰沒有一對一的對等局面。

在訓練中把上限提高一些,才可以保證部隊在實戰中相對地駕輕就熟,正所謂“練為戰”,演習多流汗,戰場方能少流血。

至於核武器?在通常印象當中都是一種壓箱底的鎮宅神器,這當然也的確是它的作用所在,但並不代表不會被輕易動用,一來美俄兩國在最近都有加強和發展核武器的計劃,二來各大國目前都在大力研製小型化核武器。

美國的B61戰術核炸彈,只有600磅重,不到4米長,卻能夠設置30萬噸當量的TNT,還可以通過加裝制導控制組件,達到精確制導效果,很恐怖對吧?更恐怖的是這種武器在將來可能會越發普及,小型核武器不具備常規核武器的普遍殺傷力和惡劣後續影響,是一種很好的折中選擇,由此看來,核武器一直都是懸在我們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朱日和在演練中加入核打擊想定,是相當有預見性和實用性的。

而另一類演習則叫做料敵從嚴,預己從寬,其意義和前者恰恰相反,眾所周知,蘇聯也有紅藍對抗演習,但是和解放軍以前一樣,始終都是紅軍必勝,這個過程過分強調了我方的強大,屬於一種嚴重脫離實際的演習,因而也被戲稱為“演戲”。

蘇聯往往將敵人設置成同靶子無異的演習對象,紅軍一通火力覆蓋,機械化部隊勇猛向前衝,最終將敵人打得落花流水,好不威風,但這種無視對手實力,無視戰場實際的做法,對於錘鍊軍隊的實際作戰能力顯然是很不利的。

蘇聯自然也對此一清二楚,所以別看他們在演戲裡瘋狂開無雙,但當真有衝突來臨,卻完全是另一種表現,從柏林街頭的坦克對峙,到古巴導彈危機被美國海軍數百艘戰艦包圍,再到朝鮮和越南兩大戰場,蘇聯從來都不敢自己親自上陣,就是因為知道自己究竟幾斤幾兩。

反觀美國人就聰明得多,他們真正做到了在戰略上料敵從寬,預己從嚴,在冷戰期間,就特別喜歡自個唬自個,蘇聯搞出個米格25,西方一時驚為天人,但當別連科把飛機開到自己家裡拆開才發現,這是個什麼破玩意?

冷戰結束後,蘇聯老底徹底敗露,美國人這才發現當初是有多高看這個所謂的紅色帝國,但在那個和它鬥智鬥勇的過程當中,美國卻強壯了自己,從今天來看,20世紀軍事工業發展最飛速的時代恰恰就是冷戰時期。

鐵幕倒下後,美國一時沒了對手,沒事就喜歡鼓吹別國威脅論,倒不一定是真有其事,但這個過程卻是美軍向國會伸手要錢的好機會,可或許是沒了對手,就不知道該幹嘛了,他們搞出的東西讓人大跌眼鏡,什麼DDG1000,外形看似科幻,其實就是個19世紀近海炮艦的翻版。

因此,不僅要在演習中料敵從寬,預己從嚴,在戰略想定上,亦該如此,美國搞了幾十年治安戰,搞得自己摸不清頭腦,幸運的是,中國有自己的考量和想定對象,知道自己面對的是什麼,以及該發展的是什麼,加油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