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说:古歌

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胡地多飙风,树木何修修。

离家日趋远,衣带日趋缓。

心思不能言,肠中车轮转。

诗说

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陌生的景致,陌生的风俗,陌生的饮食,逢此时节,如何能不思念家乡?思念之至,衣带渐宽,销得人憔悴。欲说无人可说,藏在心中如车轮转,不停煎熬摧残着我的身心。

伤春悲秋,盖人之常情,触景伤情,概莫能外。亦唯有浩浩中华,泱泱大国,五千年文明积累与认同,才使这情感共通于心,读文字而晓悲伤。若像那外邦藩语,则虽有春秋,而无感于五内!自古以来,为什么很多仁人志士,无悔生于中华?正是这种文明的认同感,使得每个人都不孤单,使得每个人心中有信念活得明白。亦正因此,才能团结一致,保家卫国,死而无悔。文帝说,“盖文章,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岂虚言哉?诚治国之根本也!子曰: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何以信之哉?唯文教而已矣!

《古歌》汉乐府歌辞,两换韵,表情达意简单直接,就不再赘言。秋思诗词作品不少,之所以摘录这首评说,一个是因为它时间较早(先前所说武帝《秋风辞》不同),二个是因为它是一首过渡期的诗。为什么是说是过渡期?从起首句“秋风萧萧愁杀人”说起。早前就说了,诗有赋比兴,分风雅颂。所以早期的诗多以物起兴,如“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等等,诸君翻阅前面评说一目了然。单刀直入、开门见山式说秋风愁杀人的,则已隐隐脱离以物起兴的范畴,而加入了融情入境、情景相融的后世境界说(可参考唐人各诗话和《人间词话》)范畴。因此沈德潜说它“飘风急雨,不可遏抑……以字浑,趋字新,此古诗乐府之别”。

实际上,这也是蓬歌摘录的最后一首乐府诗,接下来便是《古诗十九首》及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诗。从头到尾,整个诗歌发展史便很清晰,对于新时代诗歌的发展趋势,自然也就一目了然。若能对纠正自由诗弊端有所帮助,是我所愿。若不能,亦必有后来者。

此诗情深意切,既有古风之朴素率直,又启后世抒怀之婉转,后人多以与《古诗十九首》并论。后世秋思乱离之作,多靡丽雕饰,是以反失归真之义。今随意摘录四首如下,非典型之谓,仅佐读。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此亦胡地秋风之悲。“白发”一词,感人肺腑。自古名将如美人,不使人间见白头。盖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此实人生憾事!

沁园春·梦孚若·宋·刘克庄

何处相逢,登宝钗楼,访铜雀台。唤厨人斫就,东溟鲸脍,圉人呈罢,西极龙媒。天下英雄,使君与操,余子谁堪共酒杯。车千两,载燕南赵北,剑客奇才。

饮酣画鼓如雷。谁信被晨鸡轻唤回。叹年光过尽,功名未立,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是了,是了,剑客奇才,谁信被晨鸡催唤回?书生老去,机会方来。使李将军,遇高皇帝,万户侯何足道哉。现今唯有“凄凉感旧,慷慨生哀”。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未读毕,已断肠!

秋词·其一·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人心皆趋向美好而厌恶假丑恶和负面情绪,是以以此结尾,且遣愁思去……一笑!


诗说:古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