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說:古歌

秋風蕭蕭愁殺人,出亦愁,入亦愁。

座中何人,誰不懷憂?令我白頭!

胡地多飆風,樹木何修修。

離家日趨遠,衣帶日趨緩。

心思不能言,腸中車輪轉。

詩說

悲哉,秋之為氣也!蕭瑟兮草木搖落而變衰。陌生的景緻,陌生的風俗,陌生的飲食,逢此時節,如何能不思念家鄉?思念之至,衣帶漸寬,銷得人憔悴。欲說無人可說,藏在心中如車輪轉,不停煎熬摧殘著我的身心。

傷春悲秋,蓋人之常情,觸景傷情,概莫能外。亦唯有浩浩中華,泱泱大國,五千年文明積累與認同,才使這情感共通於心,讀文字而曉悲傷。若像那外邦藩語,則雖有春秋,而無感於五內!自古以來,為什麼很多仁人志士,無悔生於中華?正是這種文明的認同感,使得每個人都不孤單,使得每個人心中有信念活得明白。亦正因此,才能團結一致,保家衛國,死而無悔。文帝說,“蓋文章,經國之大業,不朽之盛事!”豈虛言哉?誠治國之根本也!子曰:去兵,去食,自古皆有死,民無信不立。何以信之哉?唯文教而已矣!

《古歌》漢樂府歌辭,兩換韻,表情達意簡單直接,就不再贅言。秋思詩詞作品不少,之所以摘錄這首評說,一個是因為它時間較早(先前所說武帝《秋風辭》不同),二個是因為它是一首過渡期的詩。為什麼是說是過渡期?從起首句“秋風蕭蕭愁殺人”說起。早前就說了,詩有賦比興,分風雅頌。所以早期的詩多以物起興,如“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等等,諸君翻閱前面評說一目瞭然。單刀直入、開門見山式說秋風愁殺人的,則已隱隱脫離以物起興的範疇,而加入了融情入境、情景相融的後世境界說(可參考唐人各詩話和《人間詞話》)範疇。因此沈德潛說它“飄風急雨,不可遏抑……以字渾,趨字新,此古詩樂府之別”。

實際上,這也是蓬歌摘錄的最後一首樂府詩,接下來便是《古詩十九首》及魏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詩。從頭到尾,整個詩歌發展史便很清晰,對於新時代詩歌的發展趨勢,自然也就一目瞭然。若能對糾正自由詩弊端有所幫助,是我所願。若不能,亦必有後來者。

此詩情深意切,既有古風之樸素率直,又啟後世抒懷之婉轉,後人多以與《古詩十九首》並論。後世秋思亂離之作,多靡麗雕飾,是以反失歸真之義。今隨意摘錄四首如下,非典型之謂,僅佐讀。

漁家傲·秋思·范仲淹

塞下秋來風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四面邊聲連角起,千嶂裡,長煙落日孤城閉。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羌管悠悠霜滿地,人不寐,將軍白髮征夫淚。

:此亦胡地秋風之悲。“白髮”一詞,感人肺腑。自古名將如美人,不使人間見白頭。蓋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此實人生憾事!

沁園春·夢孚若·宋·劉克莊

何處相逢,登寶釵樓,訪銅雀臺。喚廚人斫就,東溟鯨膾,圉人呈罷,西極龍媒。天下英雄,使君與操,餘子誰堪共酒杯。車千兩,載燕南趙北,劍客奇才。

飲酣畫鼓如雷。誰信被晨雞輕喚回。嘆年光過盡,功名未立,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披衣起,但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是了,是了,劍客奇才,誰信被晨雞催喚回?書生老去,機會方來。使李將軍,遇高皇帝,萬戶侯何足道哉。現今唯有“淒涼感舊,慷慨生哀”。

天淨沙·秋思·元·馬致遠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

:未讀畢,已斷腸!

秋詞·其一·唐·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

晴空一鶴排雲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人心皆趨向美好而厭惡假醜惡和負面情緒,是以以此結尾,且遣愁思去……一笑!


詩說:古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