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企業轉讓定價調整應注意什麼?

跨國企業轉讓定價調整應注意什麼?

據《人民日報》數據,截至北京時間4月12日16時,新冠肺炎疫情已蔓延至211個國家和地區。隨著全球疫情的擴散蔓延,國際經濟貿易受到嚴重影響,全球經濟發展面臨諸多新的挑戰。不少跨國企業現行轉讓定價政策也因疫情受到衝擊。筆者認為,跨國企業應當妥善做好轉讓定價安排——這不僅有助於企業順利渡過此次難關,而且有可能轉“危”為“機”,實現可持續發展。

要點一:準確判定虧損情況

存在關聯交易的情形下,企業發生的實際損益,經常與其應當承擔的損益並不一致。如果企業的利潤,是根據其實際承擔的功能和風險進行合理分配的,其承擔損失時,應將相關損失的成因考慮在內,並正確地將這些損失歸屬於相應的功能和風險。因此,跨國企業應準確判斷疫情造成的損失主要歸屬於哪一個實體。

在進行功能風險分析的基礎上,企業應合理判定虧損應由一方承擔,還是由關聯方共同承擔。這不僅涉及每一實體的利潤水平與稅負,而且涉及企業存續經營和持續發展的更高層次需求。在這種情況下,跨國企業可以考慮採用以商業流程分析為基礎的“利潤/虧損分割”驗證方法,對企業進行全方位審視,同時探索補償機制的可行性。

具體來說,補償機制可能包括是否改變關聯企業間有形資產交易的定價政策,調整向外國總部支付的特許權使用費,與關聯企業開展資金融通交易,以及安排成本分攤或特別利潤補償等。

要點二:重新審閱基準分析

受疫情影響的跨國企業,應對既往的基準分析進行重新審閱,判斷其適用性及合理性。

在這方面,跨國企業需要關注可比公司的選擇。尤其是對於運用利潤率法衡量常規生產或分銷回報的企業來說,可比公司如何選擇是一個難題。這主要是因為,由於行業特性不同,不同企業間,受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程度可能存在明顯差異。某些行業受到的衝擊,要比其他行業更加嚴重,例如零售業、服務業及房地產業等。因此,企業可通過選擇特定的可比公司,反映出疫情對企業經營產生的影響。

值得關注的是,如果可比公司處於不同的經濟環境,或處於不同的經濟週期,那麼數據的差異將會影響基準分析的可靠性。因此,跨國企業可考慮使用可比公司歷史相似時期的數據作為佐證。

在可比公司選擇中,側重功能可比還是行業可比,將決定目標公司與基準數據的系統性差異。功能可比性保證了企業功能的相似,這使得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也能保持可比性。當企業選擇功能可比,需要考慮是否針對行業差異進行調整,以及如何調整等問題。反之,行業可比能夠通過關注特定行業的可比公司,衡量疫情對不同行業的不同經濟影響。如果選擇行業可比,則需要通過銷量下降程度等定量篩選,選擇最相關的公司進行比較。

尤其需要注意的是,當前疫情正在全球不同經濟體間蔓延,由於各國採取的應對措施不同,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也有明顯差異,因此,企業應儘量選擇本地公司進行基準分析。這種方法更有助於比較分析受測方與可比公司受疫情影響的程度。

要點三:考慮特殊因素分析

特殊因素分析是針對企業盈利能力衰減而進行的解釋說明。如果企業並非由於不合理的關聯交易而發生了虧損,那麼,企業應該分析和記錄合理的商業理由,為其轉讓定價的具體安排和結果進行驗證和解釋。

舉例來說,A公司是一家汽車銷售企業,主要從關聯方B公司處購進汽車並對外銷售。受地震影響,某個汽車關鍵部件無法按時供應,導致B公司的供應鏈出現嚴重問題,進而影響了A公司的銷售。這種情況下,對受測方A公司來說,若能夠證明與位於其他地方的可比公司相比,A公司所受到的影響有其地域特殊性,那麼,其產生的損失就很可能與轉讓定價安排無關。

要想證明跨國企業的虧損與其轉讓定價政策無關,就需要證明企業經歷同樣的困境。在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跨國企業可針對當前的行業銷售狀況、價格趨勢和成本構成等項目進行說明。


如果你有想了解的內容,請在評論區留言或能我們私信,喜歡本文請轉發或點個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