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派(中医流派)简述

中医学派(中医流派)简述


中医学派是在实践中不断创新而产生的,各学派都有自己的风格和特长。


医经学派 

致力于基础理论方面研究的一派。其代表著作有:《黄帝内经》。


经方学派 

重视运用经验方的一派。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医书《五十二病方》,即是先秦时代的经方著作。经方学派在六朝和唐代成为主导学派,当时著名医学家都有经验方的著作。


伤寒学派

围绕东汉名医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致力于学习和继承。


河间学派

河间学派始于金代,因创始人刘完素系河北河间人而命名的学派。以刘完素为代表的河间学该派,以阐发火热病机为中心内容。


易水学派

易水学派始于金代,因创始人张元素是河北易县(金之易州)人而称其为易水学派。以张元素为代表的易水学派,以研究脏腑病机及其辨证为中心内容。其临证治疗,多偏于温补,故时人称之为温补学派。


温病学派

研究温病学而演成的学术流派。温病的研究是在“诸医以伤寒法治之不效”的事实,经实践积累、理论升华而发展起来的。其代表人为叶天士。


汇通学派

清末民初主张将中西医学汇聚沟通的一派医学家。这种思潮在中国近代医学发展史上占主导地位,代表人物有朱沛文、恽铁樵、杨则民和张锡纯等人,他们都不同程度地深入学习了西医的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