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什麼時候,我們和爸媽漸漸生疏了?

最近,這樣一個話題引起眾多網友熱議:

我們為什麼懷念小時候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

下面的帖子裡,是各種吐槽與父母的無法溝通。

有人說,每次見面,和媽媽的對話只有那麼幾句:

“工作一切正常吧?”“挺好的。”“我轉你的文章看了嗎?不能再熬夜了。”“知道了。”“什麼時候找男朋友?”“快了。”

還有人說,不聊則已,一聊就吵架,大過節的搞得不愉快。

專題的瀏覽量,竟達到了8位數。

小時候,我們和父母無話不說;長大後,卻變得無話可說。

當我們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他們去往異鄉時,還自信滿滿地認為,有了火車、飛機、視頻通話,身體上的遠離根本不算什麼。

但有天卻突然發現,其實我們的心,也離他們越來越遠了。

到底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們和父母,成了精神上的陌生人?

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我們與父母的疏遠,從“一個總在催,一個總嫌煩”開始…

今年春節前夕,網上有一個徵集: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想回家了?

其中大半的回答,如出一轍寫著同一個意思:“實在受不了爸媽總在催催催。”

不僅催婚、催生,就連吃飯、睡覺,都要催。

“為了躲催婚,決定不回家過年,不然會被我媽拎著四處相親!”

“在外一個人,週末都是睡到中午才起來,可在家還沒到9點老媽就開始嘮叨。”

“有多少人和我一樣在家熬夜打遊戲都得偷著躲著的?”

到了一定年紀,父母好像都會自動開啟“嘮叨”模式。

我的爸媽也是。

每次長假呆在家的最後一天,就是他們密集式催促的日子。

“這些做好的菜都帶上,微波爐熱一下就可以吃。”

“工作再忙也別熬夜,專家都說了,精神會差,會肝受損。”

“下次回家,爭取帶個女朋友回來啊。”

“趁年輕,趕緊生個孩子,爸媽也能幫你帶帶。”

而我,總是像已到了“容忍”的臨界點,下意識地反感犟嘴道:“太重了啊!”“都能買到的!”“知道了知道了!”“你好囉嗦啊!”

以往每次,父母都會劈頭蓋臉罵我不知好歹,而這幾年,他們竟不再強求,默默地轉身離開。

我突然覺得自己很混蛋。

不知從何時開始,父母已經明白,自己催促再多也沒用,換來的只是我們一口一個“好煩”,一句一句把他們推開。

對我們而言,成長就是能證明自己不再需要父母。

而對父母而言,衰老也是從這一刻開始的。

高亞麟曾說過一番話,紮了無數人的心。

在綜藝《我家那閨女》裡,高亞麟被焦俊豔邀請來做客。

吃飯時,兩人聊起婚姻話題。

作為一個年輕女孩,焦俊豔抱怨起她不明白爸媽為什麼總在催她結婚。

高亞麟一句話道出真相:“父母是我們和死神之間的一堵牆。”

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他說:

“父母在,你老覺得有一堵牆擋在你和死神之間。

父母一沒,你直面死神,你開始能清晰看到你人生的盡頭。

為什麼老人會催你,各種嘮嘮叨叨的,因為他們開始直面死神了,開始焦慮了,就想著做那些你沒完成的。”

聽完高亞麟的話,焦俊豔沉默了。

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中國式父母,的確總是在催,因為在他們眼裡,我們永遠是孩子,冒冒失失,不甚完美。

今天說我們“用完東西不知道放回原位”,明天嘮叨我們“怎麼連做飯都不會”。

可他們每一聲催促,都是一句擔心:擔心你安穩下來的速度,趕不上他們老去的速度。

所以他們催自己守護你的時間再多一點,催你把自己照顧得再好一點。

而這份溫柔的心,我們拒絕起來毫不留情。

他們習慣了催,你習慣了生厭,越逃越遠。

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我們與父母的疏遠,從“一個忘了問,一個不敢說”開始…和同事去外地出差,剛上車,他收到幾條母親發來的語音,叮囑他最近變天,注意增減衣物。

同事點開幾秒,聽了個模糊大概就關掉,回覆道:

“媽我在高鐵上,手機快沒電了,沒事的話就先不說了啊。”

我問:“怎麼不跟你媽多聊會兒?”

同事對我笑笑:“我媽這語音都是四五十秒,聽個開頭知道意思就得啦,我得趕緊跟我對象彙報下行程呢。”

說完,打開跟女朋友的視頻通話,聊了足有半個多小時才依依不捨道別。

這是多少年輕人的常態:忙。

忙到工作、友情、愛情通通需要應付,唯獨父母可以想都不想地忽略;

忙到從不吝嗇對身邊的人花時間,卻連媽媽的一條語音都擠不出時間聽完。

原來父母,才是世界上最大的備胎。

你忘了問,他們不敢說,親情便越來越沉默。

慢慢地,父母都變成了最“懂事”的孩子,小心翼翼。

去年中秋,一張手繪“家宴圖”刷爆了朋友圈。

75歲的高奶奶,原本打算趁中秋和家人吃頓飯,但沒想兩個兒子都得加班,根本回不來。

於是高奶奶給自己畫了張家宴圖,當作中秋的“團圓飯”。

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有魚,有肉,有美酒,有月餅,還有一筆一畫寫上去的“心心相映”。

有記者採訪高奶奶,她笑眯眯地說:“子女不用牽掛我的,安心工作就好啦。”

一句話,讓我鼻子一酸。

孩子沒空回家,母親就“懂事”地把兒孫繞膝的團圓願望嚥進肚子,不給孩子添麻煩。

為什麼我們離父母越來越遠?這是我聽過最扎心的回答

有許多人說,所謂成長就是一個漸行漸遠的過程,所謂父母就是人生排序中最末尾的人。

但這些,從來不該是你疏遠父母的藉口。

我們為什麼離父母越來越遠?

那是因為我們給予父母的,實在太少太少。

成年人奔走於生活,忘了時光最初的模樣,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父母是我們花心思、花時間最少,卻最愛我們的人。

只怕到那時,所愛隔山海,山海已不可平。

日本有一本書,叫《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

書名殘酷,封面上印著一道“親情計算題”:

“假設你的父母現在是60歲,餘下壽命是20年,你沒有和父母同住,你每年見到他們的天數大概是6天,每次相處時間大概11小時。

那麼,你和父母可以相處的日子只剩:20年x6天x11小時=1320小時。

也就是,55天。”

這55天,就是我們所謂的“來日方長”。

時間太瘦,指間太寬。

總有些事,在你推脫之後,就再也沒有了做的機會;

總有些時光,你還來不及珍惜,它便將你推向了未來。

這個春節,陪爸媽好好說說話吧。

別吝嗇你的時間,別給自己太多的任性。

這份人世間最珍貴的愛,別空留了遺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