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同事抱怨老公最近又動手打孩子了。“明明孩子還小,可是他爸爸就是不願意對孩子多一點耐心,動不動就胖揍一通,真是苦了我兒!”當天,同事家的孩子把爸爸的手機扔到了魚缸裡。找了半天手機的孩子爸爸看到自己的手機在魚缸裡冒泡,孩子爸爸生氣極了。顧不上撈起魚缸裡的手機,孩子爸爸便轉身對孩子一頓打罵。“你知不知道耽誤了爸爸多少的工作!一個手機也好幾千,有你這麼玩的嗎?你個熊孩子不打你一頓,你就不能收斂。”

孩子被爸爸打了一通後,找媽媽訴苦,“我是因為看到爸爸總是拿著手機忙工作,想要讓他多休息,多陪陪我。”同事聽後很是心疼孩子,但是為了維護爸爸在孩子眼裡的威信,同事也不好再多說什麼。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一、為什麼很多家長習慣於打罵孩子?

此前在某大型問卷調查網站上發起了一項話題調查“你是否有打過孩子?”參與調查的對象中有83% 的人表示自己或多或少地對孩子動過手。並且在問卷中發現,孩子在兒童期,隨著年齡的增加被父母打罵的幾率越高,到了青少年時期被打罵的幾率相應會有所減少,但是仍然時有發生。

1. 潛意識裡忽視了打罵孩子的弊端

很多父母傾向於認為孩子是自己的私產,認為自己有打罵孩子的權利。父母潛意識裡降低了打罵對孩子的傷害,甚至有很多的父母認為孩子是三分鐘記憶,打完罵完也就忘了。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2. 缺少對教育方法的探索

很多父母習慣按照自己經歷的教育方式或者是自以為是的教育理念去教育孩子,缺少對教育方法的探索和學習,這使得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方法單一,沒有針對性,打罵教育便成了父母最得心應手的教育方法。

3. 控制不好自身情緒

很多時候,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容易情緒激動,原本是一件小事結果父母越說越氣,最後情緒失控,而打罵的方式成了父母發洩情緒的方式,而孩子則成了父母情緒發洩的犧牲品。在打罵教育中,父母疏解了焦慮,而孩子卻不明所以。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二、打罵孩子,會對孩子造成哪些危害?

前段時間,唐山的一名小男孩離家出走了,正好碰上在街上巡邏的副鎮長。副鎮長看到孩子的眼神落寞,情緒沮喪,於是便把孩子拉上了車,想著詢問一下孩子的情況。結果一問一下,孩子是因為被爸爸打了,這才想要去鄰村的奶奶家。

幾番周折,最後副鎮長聯繫上了孩子的父親,這才把孩子送回了家。孩子的父親表示,自己是因為孩子上網課不認真情急之下才動的手。

1. 激發孩子身上的叛逆反應

父母的打罵會把孩子打得離自己越來越遠,孩子不再向父母傾訴內心的想法,對於父母的教育引導越發地牴觸和反感。父母的過激反應同樣換來了孩子的過激回應。父母成了孩子的對立面,孩子的反抗意識過強。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2. 導致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孩子在父母的打罵下,自我評價受到了影響,孩子在打罵聲中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孩子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這讓孩子無法自信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唯唯諾諾、膽小怯懦讓孩子自卑得抬不起頭。

3. 讓孩子對於暴力產生誤解

控制不住情緒的父母讓孩子也成了情緒的奴隸,孩子變得更加相信暴力可以解決問題。在遇到分歧和意見不和時,孩子想到的是依靠暴力去解決,沒有理性思考和解釋的環節,孩子變得暴戾易怒。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過於粗暴的教育方式並不利於自身教育理念的進行,當孩子犯錯時,父母有必要淡定些、理智一些。恰當地對待才能夠對孩子的成長有益。

三、父母應該怎麼正確教育犯錯的孩子?

1. 就事論事,不翻舊賬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新賬舊賬一起算,這樣會讓孩子困惑,不明白自己究竟是因為什麼而捱罵的。所以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一定要針對錯誤本身進行解釋,更不要對孩子輕易地下定義。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2. 保持理智地和孩子溝通

當父母表現出情緒化時,自身的想法是混亂的,在這種情況下是無法給予孩子一個清晰的思路引導的。在父母發現孩子犯錯後,一定要在保持理智的前提下去進行溝通。父母也要學會控制情緒,為孩子做好榜樣。

面對犯錯的孩子不要急,家長學會這三招,比打罵更管用

3. 適當的懲罰讓孩子明白錯誤的後果

父母在教育孩子時有必要讓孩子明白錯誤本身會帶來一些不良後果。如果孩子對於這些後果認知不清或者理解不深刻,父母有必要進行適當的懲罰。但是懲罰不一定要是打罵,比起打罵來,能夠被孩子接納的懲罰更加有效。

當孩子犯錯時,父母不要放大錯誤的影響,正確地、理性地看待問題本身,這才是教育的最佳姿勢。大家對於孩子犯錯後的教育有哪些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