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藏在英國脫歐背後的歐盟危機

當危機來臨時,我們要的是快,因為這事關國運,因為老百姓等不了。只不過令人遺憾的是,當我們繁榮時,我們卻又失去了改革的動力,可能這就是人性,只有危機來臨時,才有動力去改變。

2019年1月15日,由英國政府提交給國會的脫歐協議以贊成202票對反對432票被否決,在投票前,各大媒體也已經紛紛預測該協議基本無望通過,不過會遭遇如此歷史性慘敗也是令人大跌眼鏡,這對首相特蕾莎·梅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打擊,事後有媒體甚至預測梅的政治生涯可能就此終結,果不其然,投票結果出爐後,反對黨工黨立即發動對梅的不信任動議,要求提前舉行大選。

隱藏在英國脫歐背後的歐盟危機

且不說反對黨一邊倒的反對,就連保守黨內也有1/3議員對這份脫歐協議投了反對票,照理說,梅的下臺也應是板上釘釘,不過出人意料的是,梅涉險過關,依然贏得大部分議員支持,繼續執掌英國政府。

劇情的反轉,不得不讓人玩味,細細想來,或許是因為就當下而言,如法找到梅更出色的人帶領英國完成脫歐的使命,各政黨深知,現在罷免梅,換誰上去呢?其他人如果行,為什麼在這麼多場議會辯論中沒能拿出比梅更出色的脫歐方案呢?

這場始於2016年的全民公投,自投票結果出來那一刻,就為如今的局面埋下了混亂的種子,脫歐公投後,不少英國民眾居然瘋狂去搜索”什麼是歐盟“,“脫離歐盟意味著什麼?”

如此兒戲的行為,註定英國的脫歐之路不會平坦,從特蕾莎·梅在歐盟峰會被冷落,到與歐盟離婚費用的討價還價,再到北愛爾蘭邊界問題,一系列事件表明,脫歐之路遠沒有英國人想的那麼簡單。

梅的脫歐協議否決後,本週一就需提交一份修改後的方案並在當天進行表決,很難想象,如此短時間內,會有一份怎樣的方案,梅公開對其他政黨喊話:此時此刻唯有放下分歧,全黨通力合作,才能有一個滿意的結果。

且不說,英國接下來的方案會有何新意,但就英國脫歐一事表明,歐盟隱憂不少,自1993年歐盟誕生以來,這個以英,德、法為盟主的聯盟度過了相當長一段時間的蜜月期,特別是在2000年統一貨幣後,歐盟一度成為區域國家聯盟的典範,關稅同盟,政治聯盟,貿易同盟,各國同聲同氣,人員和貨物的自由流動,大大降低了各經濟體之間的交易成本,歐元在短短十年間成為可抗衡美元的第二大國際貨幣。

俗話說,福兮禍之所倚,歐元的誕生在為歐盟各國帶來繁榮的同時,也埋下了隱憂的種子,歐元的發行權歸歐洲央行所有,各國都沒有貨幣發行權,但是各國財政獨立,也就是說,貨幣政策統一,但是財政政策分而治之,當一國面臨經濟困境需要刺激經濟時,就只能靠借債度日,當債務累計到一定程度時,危機就會爆發,果然,希臘第一中招了,2009年10月20日,希臘政府宣佈當年財政赤字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例將超過12%,遠高於歐盟設定的3%上限。隨後,全球三大評級公司相繼下調希臘主權信用評級,歐洲主權債務危機率先在希臘爆發。

對外無處借債又無力償債,對內面臨日益增加的開支,無解之題。

有第一個就會有第二個,2010年,歐債危機蔓延至西班牙,愛爾蘭,葡萄牙,意大利等國,一時間,歐洲大陸風聲鶴唳,投資者紛紛拋售歐元以求自保,歐盟也面臨成立十幾年來最嚴峻的考驗。雖然在IMF和歐盟成員國合力援助後,希臘等國逐漸恢復元氣,但是實力遠非當日可比,意大利,西班牙等國如今的失業率都在10%以上(青年失業率超過20%),此時此刻,歐洲央行終於開啟了印鈔機,大手筆買入各國債券,利率也降至負利率,只不過時至今日,歐豬五國只是出了ICU,轉去了普通病房,遠未康復。

中國有句俗話做夫妻應該共患難,同享福,就對當下的歐盟各國而言,可能更適合可以同享福但不能共患難,有好事找我,出了事就不要來找我,當然我出事的時候,你們得替我兜著,世間哪有如此美事,不想承擔責任還可以享受大把好處。而形成這種局面的一個巨大原因在於各國抵禦危機的工具有限,當發生經濟危機時,如果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不能有效配合,僅靠財政政策恐怕難以在短時間內讓經濟恢復,況且享受了高品質生活的歐洲人民如果聽到要削減福利,肯定用腳投票,我還不能自己印鈔,那就只能借債了,借的多了就從量變到質變了。很難想象2008年發生於美國的金融危機,美聯儲如果不開動印鈔機和動用低利率政策,美國能不能這麼快恢復熟難預料。

由此看出,當一國發生經濟危機時,行使獨立的貨幣政策和財政政政策是何其重要,獨立的貨幣政策,我可以調整利率,我可以調整準備金率,可以調整匯率,實在不行,我還可以直接向市場注入流動性,當然有人會說會引起通貨膨脹,這固然是刺激經濟帶來的副作用,但是相比於通縮,溫和的通貨膨脹更有利於走出經濟低迷,美聯儲也已經成功向世人證明了一個道理,我可以擴表也可以縮表,當然這個非常需要技術含量,但是至少也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解決方案。

不論英國最終以那種方式脫歐,這都給歐盟帶來一個強烈的警示:就當下的環境而言,歐盟各國很難成為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如何榮辱與共,特別是如何在發生危機時如何做到互相護持成為歐盟接下來的一個巨大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