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呂布還小人,坑了諸葛亮,還反叛了三位君主!

漢末三國為什麼是一個亂世呢?在那個時代,不僅僅是因為諸侯爭霸而兵荒馬亂,就連整個世界的規則都是亂的。比如,在我國古代,大多數朝代都是很講究忠義的,講究的是 寧願做一件玉器被打碎,也不肯做瓦器而保全。然而,到了漢末時期,降敵不再是什麼屈辱的事情了,大多數降將都不會受到異樣的目光和鄙夷了,反而是會過得非常好非常光榮。例如曹魏的張遼、張郃和徐晃;蜀漢的黃忠;東吳的潘濬等等。這些人都是不受鄙夷的,但是都有一個不賣主求榮的底線。例如呂布,他就是為了利益和名聲先後殺害寵信自己的丁原和自己的義父董卓,這樣忘恩負義的人,在史書上留下了“反覆小人”的罵名。

他比呂布還小人,坑了諸葛亮,還反叛了三位君主!

呂布

提到呂布的時候,大多數人首先當然想到的就是“三姓家奴”這個更具有侮辱性的稱號了。而三姓家奴本身的含義就是指他在演義中,本身姓呂,又先後認丁原和董卓為義父,後來成為了走狗式的存在。

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詞已經引申為反覆叛主的無恥小人了。而按照引申義理解,我們會發現,有一個比呂布更適合這個罵名的小人。此人不但曾經害死了兩位名將,還坑哭了一位頂尖謀士,和背叛了三位主公,將忘恩負義這個詞詮釋的淋漓盡致的人正是三國大將——孟達

他比呂布還小人,坑了諸葛亮,還反叛了三位君主!

孟達

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件事的來龍去脈。

一、害死了兩位名將

在襄樊之戰的時候,劉封和孟達守上庸,他們拒絕了關羽數幾次命令他們出兵,導致了關羽最後敗亡了,這是人盡皆知的。那麼,接下來就是第二位名將了。《三國志》裡面記載著,上庸地區失守後,“諸葛亮顧慮劉封剛強勇猛,劉備後難以駕馭,因此勸劉備除去劉封”,而劉備給出的“理由”有二個,一是劉封沒有救關羽,另一點則是劉封在上庸這個地方的時候,侮辱和欺負了孟達。雖然老話都說要想加罪於人,不怕找不到理由和罪名,不過在孟達降敵之前,他給劉備寄了一封信,提到劉封有想要害自己的心思,這也是為劉備對殺害劉封提供了一個很充分的理由和說辭,所以,劉封在快要死了的時候後悔了。但是孟達他也確實是害死劉封的人之一。

他比呂布還小人,坑了諸葛亮,還反叛了三位君主!

劉備

二、坑哭了一位謀士

諸葛亮可以算是漢末三國那時的頂尖謀士之一,但是在真正意義的歷史上,他並不像演義那樣的一帆風順也並沒有那麼的神機妙算。而被孟達坑哭的正是他——首先,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的時候,提出了《隆中對》,並且強調了荊州的重要性。可是孟達加入襄樊之戰拒絕了出兵,導致了關羽最後的敗亡和對荊州的失守,使《隆中對》化為烏有,無人知曉;後來他雖然身在曹魏,但是又被諸葛亮策反,想要他成為諸葛亮北伐的內應,諸葛亮明明已經提醒他了,要注意司馬懿別有用心,可他卻不以為然,最終還是栽在了司馬懿的手中,自己已經變成了一步廢棋,再次把諸葛亮給賣掉了。

他比呂布還小人,坑了諸葛亮,還反叛了三位君主!

諸葛亮

三、反叛了三個主公的

孟達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經與法正這個人一起進入了蜀國,當了劉璋的部下。結果,當劉備入川的時候,“劉璋 派遣副法正,士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為命令並帶領其眾人,留在了江陵。”也就是說,這個時候他已經與法正一起,投奔了劉備,背叛了劉璋。而前面的我們已經提到了,襄樊之戰關羽被擒殺之後,他害怕劉備指責他,於是他帶領了四千多的兵馬和百姓們,投奔了曹魏這個人,而且還幫助曹魏當上了上庸之位。

他比呂布還小人,坑了諸葛亮,還反叛了三位君主!

他到了曹魏那裡之後,魏主曹丕非常欣賞他的才能,不但與他共同搭乘一輛車,還親密地撫著他的後背,與他開玩笑,甚至讓他很快地就融入了上層社會的圈子。結果曹丕去世之後,曹叡待他就沒有那麼親密了,於是他又生出了叛亂之心,想要吃回頭草,於是就答應了諸葛亮,成為了蜀漢北伐的間諜。只不過這一次,他還沒來得及動手,就先被司馬懿給殺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