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比吕布还小人,坑了诸葛亮,还反叛了三位君主!

汉末三国为什么是一个乱世呢?在那个时代,不仅仅是因为诸侯争霸而兵荒马乱,就连整个世界的规则都是乱的。比如,在我国古代,大多数朝代都是很讲究忠义的,讲究的是 宁愿做一件玉器被打碎,也不肯做瓦器而保全。然而,到了汉末时期,降敌不再是什么屈辱的事情了,大多数降将都不会受到异样的目光和鄙夷了,反而是会过得非常好非常光荣。例如曹魏的张辽、张郃和徐晃;蜀汉的黄忠;东吴的潘濬等等。这些人都是不受鄙夷的,但是都有一个不卖主求荣的底线。例如吕布,他就是为了利益和名声先后杀害宠信自己的丁原和自己的义父董卓,这样忘恩负义的人,在史书上留下了“反复小人”的骂名。

他比吕布还小人,坑了诸葛亮,还反叛了三位君主!

吕布

提到吕布的时候,大多数人首先当然想到的就是“三姓家奴”这个更具有侮辱性的称号了。而三姓家奴本身的含义就是指他在演义中,本身姓吕,又先后认丁原和董卓为义父,后来成为了走狗式的存在。

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词已经引申为反复叛主的无耻小人了。而按照引申义理解,我们会发现,有一个比吕布更适合这个骂名的小人。此人不但曾经害死了两位名将,还坑哭了一位顶尖谋士,和背叛了三位主公,将忘恩负义这个词诠释的淋漓尽致的人正是三国大将——孟达

他比吕布还小人,坑了诸葛亮,还反叛了三位君主!

孟达

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件事的来龙去脉。

一、害死了两位名将

在襄樊之战的时候,刘封和孟达守上庸,他们拒绝了关羽数几次命令他们出兵,导致了关羽最后败亡了,这是人尽皆知的。那么,接下来就是第二位名将了。《三国志》里面记载着,上庸地区失守后,“诸葛亮顾虑刘封刚强勇猛,刘备后难以驾驭,因此劝刘备除去刘封”,而刘备给出的“理由”有二个,一是刘封没有救关羽,另一点则是刘封在上庸这个地方的时候,侮辱和欺负了孟达。虽然老话都说要想加罪于人,不怕找不到理由和罪名,不过在孟达降敌之前,他给刘备寄了一封信,提到刘封有想要害自己的心思,这也是为刘备对杀害刘封提供了一个很充分的理由和说辞,所以,刘封在快要死了的时候后悔了。但是孟达他也确实是害死刘封的人之一。

他比吕布还小人,坑了诸葛亮,还反叛了三位君主!

刘备

二、坑哭了一位谋士

诸葛亮可以算是汉末三国那时的顶尖谋士之一,但是在真正意义的历史上,他并不像演义那样的一帆风顺也并没有那么的神机妙算。而被孟达坑哭的正是他——首先,诸葛亮在未出山之前的时候,提出了《隆中对》,并且强调了荆州的重要性。可是孟达加入襄樊之战拒绝了出兵,导致了关羽最后的败亡和对荆州的失守,使《隆中对》化为乌有,无人知晓;后来他虽然身在曹魏,但是又被诸葛亮策反,想要他成为诸葛亮北伐的内应,诸葛亮明明已经提醒他了,要注意司马懿别有用心,可他却不以为然,最终还是栽在了司马懿的手中,自己已经变成了一步废棋,再次把诸葛亮给卖掉了。

他比吕布还小人,坑了诸葛亮,还反叛了三位君主!

诸葛亮

三、反叛了三个主公的

孟达早在公元200年左右,就已经与法正这个人一起进入了蜀国,当了刘璋的部下。结果,当刘备入川的时候,“刘璋 派遣副法正,士兵二千人,使迎先主,先主因为命令并带领其众人,留在了江陵。”也就是说,这个时候他已经与法正一起,投奔了刘备,背叛了刘璋。而前面的我们已经提到了,襄樊之战关羽被擒杀之后,他害怕刘备指责他,于是他带领了四千多的兵马和百姓们,投奔了曹魏这个人,而且还帮助曹魏当上了上庸之位。

他比吕布还小人,坑了诸葛亮,还反叛了三位君主!

他到了曹魏那里之后,魏主曹丕非常欣赏他的才能,不但与他共同搭乘一辆车,还亲密地抚着他的后背,与他开玩笑,甚至让他很快地就融入了上层社会的圈子。结果曹丕去世之后,曹叡待他就没有那么亲密了,于是他又生出了叛乱之心,想要吃回头草,于是就答应了诸葛亮,成为了蜀汉北伐的间谍。只不过这一次,他还没来得及动手,就先被司马懿给杀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