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汪精衛的一生複雜多變。他早年時是奔走革命的熱血青年,後來淪為人人皆曰可殺的大漢奸、賣國賊。汪精衛由革命家墮落為叛國投敵的漢奸的原因很多,但是他的老婆陳璧君在其中,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陳璧君在抗戰初期經常發表一些低調講話,為汪精衛的“ 和平理論” 搖旗吶喊,尋找託詞,製造聲勢。抗戰爆發後,作為國民政府中的二號人物的汪精衛, 不是積極組織、領導全國民眾進行抗日,而是對抗戰前途完全喪失信心。 他召集了一夥人組成“ 低調俱樂部” , 肆意散佈“ 和平理論”, 稱“戰必大敗, 和未必大亂”的濫調, 表示中國在抵抗侵略之際,並未關閉調停之門,希望同日本商談和談條件。

面對日本帝國主義的領土要求,陳璧君鼓吹她的“ 理論” 為汪精衛辯護。 她認為能夠從日本手裡奪回黃河以南地方,已經算是滿足了,連黃 河以北,甚至於東北都想收回,談何容易?她還認為奉天本來是滿清帶來的嫁妝,現在不過是把這個嫁妝帶走了,有什麼理由反對呢?陳璧君明目張膽地承認“偽滿洲國”的合法性,否認東北三省為中國的領土,漢奸醜惡嘴臉暴露無遺,是出於為汪精衛的 “和平”漢奸理論詭辯, 為其叛國投敵、出賣中國東北領土埋下伏筆而製造輿論罷了。

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抗戰初期,陳璧君四處遊說,多方拉攏,為汪精衛招兵買馬,為汪精衛叛國出逃準備了條件,鋪好了橋樑。陳璧君怕陳公博反對汪的叛國計劃而不讓陳公博過早知道這個計劃,她對此的解釋是:公博近來太懶,等到成功再通知他。 若是我們都走,他是不能單獨再留的。說白了就是怕陳公博的反對阻礙汪的“ 和平大計” 。 當汪精衛等認為“ 和平運動” 時機成熟時,才叫來陳公博一起登上了漢奸賣國之船。

在拉攏地方實力派上,陳璧君也不遺餘力。廣州失陷前, 陳璧君曾多次前往廣州探聽兩省抗戰的準備,並約見了餘漢謀及廣東省省長吳鐵城等人,爭取拉攏他們支持汪的主張。 為了拉攏雲南王龍雲, 1938年10月,陳璧君在昆明時住了一個月,並多次會見龍雲,進行遊說和拉攏。

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通過陳璧君的活動,汪與龍在一致反蔣的基礎上達成了默契,結成了秘密聯盟。 有了這些人的支持, 汪精衛對自己的“ 和平運動” 信心更足了,以為只要他振臂一呼,廣東、廣西、雲南等地方實力派就會蜂起響應。 正是龍云為汪租了一架直飛河內的專機,並親自護送汪登上飛機,才使得汪精衛的叛逃河內得以成行。 可以說汪精衛出逃與陳璧君的“ 苦心策劃”多方奔波是分不開的。

陳璧君一向積極參為汪出逃出謀劃策。當汪猶豫不決時,她總是從背後推一把,促使汪精衛下定決心。 1938 年下半年,日本有意拉汪精衛下水,出面“收拾殘局” 。 汪精衛猶豫不決,陳璧君則顯得迫不及待,表示:“ 只要日本在御前會議上承認汪先生出來領導和平運動, 汪先生是願意出來的。”

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1938 年11月,汪委派高宗武、梅思平為代表同日本帝國主義簽訂了重光堂密約。當梅思平攜此密約向汪、陳邀功時,陳璧君非常高興。她對汪精衛說: “這次你要打定主意, 不可反悔。”

陳璧君對汪精衛的影響,第一歸結於汪精衛的懦弱自卑的性格。幼年的汪精衛家境並不好, 兄弟姐妹十人, 汪排老小, 一家僅靠父親養活, 家計難維。 13 歲那年,汪的母親病殞, 第二年父親又因霍亂而死。 汪精衛以後的衣食之費全部依賴哥哥。這就形成了汪精衛憂鬱懦弱自卑的性格。這種性格使得他遇事畏畏縮縮, 搖擺不定。 因此每當要下決定時, 必須要有人在其背後推上一把, 而陳璧君就是一個合適人選。

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第二, 汪精衛對陳璧君心存感恩之情使他對她言聽計從。 陳璧君 16 歲與汪精衛相識, 汪在南洋活動期間, 陳幫助汪籌款, 宣傳革命。 特別是在 1910 年汪刺殺攝政王事敗被捕後, 陳北上京城, 買通獄卒, 給汪寫信, 多方營救, 甚至主張開地道通至牢內, 將汪精衛救出, 雖然沒有成功, 但她的深情厚義使汪深受感動。

1912 年汪與陳結婚, 汪精衛把陳璧君倚為左右手, 政治伴侶。他曾對別人說:“她是我的妻子, 但她也是我的革命老戰友。 因此, 在沒有考慮她的意見之前是很難作出重要決定的。”可見陳璧君對汪精衛的影響之深。

在汪精衛投敵做漢奸的路上,陳璧君起到了多大作用?

第三,陳璧君善於玩弄權術,權力慾極強。 汪精衛在國民黨內處於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的地位, 但陳璧君仍不滿足她要當“ 第一夫人” 。 強烈的權力慾及虛榮心促使陳極力鼓動汪奪取最高權力, 甚至可以不擇手段, 直至走向叛國投敵的深淵。

總之, 陳璧君的出謀劃策, 推波助瀾, 對汪精衛通敵賣國活動起了促進作用。“汪先生沒有璧君不能成事, 沒有璧君亦不至敗事。”這句話雖說有點誇張, 但也形象地說明陳璧君在汪精衛的叛國投敵過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