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袁世凱一世之雄傑。他於大清咸豐九年八月二十二日(1859年9月16日),生於河南項城袁家寨。

那是真正的亂世:太平天國擾攘於長江中下游一帶,清朝風雨飄搖;華北大地上,清軍正在跟英法聯軍談談打打,不久之後,北京被英法聯軍攻陷;袁世凱所在的河南,正是捻軍縱橫之區,後期的捻軍變得殘忍嗜殺。在這個天下多事之秋,袁世凱來到人間。1916年6月死於中華民國大總統任上。袁氏一生,譭譽參半,至今仍是爭議人物。對於其行事和處世風格,言人人殊。我認為袁世凱的行事風格,可以用八個字概括,即:只問利害,不計是非。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袁世凱在“釣魚”。


袁世凱心裡贊成維新運動,基於利害關係,在戊戌政變中轉身賣了維新派

袁世凱在戊戌政變前後,出賣維新派投靠榮祿和慈禧太后的過程,完美地闡釋了什麼叫做“只問利害,不計是非。”我來分析一下。

① 袁世凱心向維新變法

1895年5月底,袁世凱從遼東前線返京時,被任命為在督辦軍務處行走。甲午戰爭,清廷戰敗,反思戰敗原因,尋求富強之道,成為朝野上下共識,變法維新一時間成為潮流。

以“是”“非”而論,維新變法為“是”,是清廷正確的出路;頑固保守為“非”,抱殘守缺沒有前途。袁世凱親身經歷戰爭,經歷了血與火的殘酷考驗,是一個熱血青年,回到北京之後,亟亟熱心於維新變法。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袁世凱。

1895年8月,康有為等維新派在北京設立強學會,在開幕式上,袁世凱、楊銳等人是第一批參與者。在經費募捐活動中,袁世凱捐了500兩銀子。這500兩銀子是一筆鉅款了,當時北京一套四合院,一年的房租也不過七八十兩。這500兩銀子在當時可以買兩三個小妾了。袁世凱在開幕式上的表現和慷慨捐輸,讓康有為很是感動,把他引為同黨。

不單如此,袁世凱逢人“口必稱維新變法”,他對光緒帝的老師翁同龢說,“非大變法不足以保全,非維新不足以濟時艱。”我相信這是袁世凱的真心話。只有經歷了戰場上的慘敗,才會對國家孱弱有深刻的體會,並亟思謀變之路。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公車上書。

② 利害關頭選擇投靠慈禧太后

1898年6月11日,光緒皇帝頒佈“明定國是”詔,詔令進行變法。此時慈禧及後黨諸大臣都在盯著光緒的一舉一動。有傳言稱,慈禧太后打算在10月,和光緒皇帝一起去天津閱兵,將會在那時候廢掉光緒帝,令立新皇帝。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法國畫報裡的慈禧太后形象。

這一消息,讓光緒、康有為等大感緊張。正在焦灼之中的康有為想起了袁世凱。要保護皇上,必須有軍隊。袁世凱不僅熱心維新變法,可以說是自己的同志;此時他正在小站練兵,訓練的新式陸軍具有極強的戰鬥力,閱兵時不但能保護皇帝,還能殺掉慈禧的心腹重臣榮祿。

於是康有為開始拉攏袁世凱。一是說服光緒帝要重用袁世凱。1898年9月11日,光緒帝讓袁世凱來京陛見,並在頤和園召見了他,破格授予他候補侍郎,繼續去辦練兵事宜。二是授意譚嗣同去跟袁世凱交底,譚嗣同於9月18日夜訪袁世凱,袁世凱假意答應保護皇帝。譚嗣同對康有為說,袁世凱可用。在康有為的建議下,兩天之後的9月20日,光緒皇帝召見袁世凱,光緒對其勸勉有加,袁世凱大受感動,再次表明自己的忠君之心。

但袁世凱轉念一想,光緒帝這班人不是慈禧的對手,我們也可以分析一下一個長時段內的帝黨和後黨的力量對比: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戊戌政變前,帝黨和後黨力量對比。

從這一表中,我們可以看出,帝黨拿得出手的只有帝師翁同龢。再看看後黨,親附慈禧太后的有榮祿、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奕訢,哪一個不是實權和實力派。

權衡利害,冷靜下來的袁世凱毫不猶豫地投向了榮祿和慈禧的懷抱。他對榮祿發誓,康梁之流,是跳樑小醜,即使一時騙過皇帝,也會對大人不利,我將誓死效忠。

通過分析,我們看出袁世凱是支持並積極參與維新變法的,但在關鍵時刻,袁世凱選擇了投靠實力更強的慈禧太后,這是他基於利害觀念分析的結果。袁世凱的告密,是以帝黨和後黨勢力懸殊決定的。如果不是帝黨太弱,袁世凱就會是另一種選擇了。

9月21日,慈禧發動戊戌政變。

袁世凱成了最大贏家。1899年12月,袁世凱被任命為署理山東巡撫,3個月後實授。他在小站一手操練的武衛右軍全部開往山東,仍由袁世凱統帥。袁世凱一躍成為封疆大吏。社會童謠:

“六君子,頭顱送。袁項城,頂子紅。賣同黨,邀奇功。康與梁,在夢中。不知他,是梟雄。”

袁世凱心裡對維新變法為“是”,反對變法為“非”,但在衡量帝后力量對比後,基於個人前途考量,選擇站隊慈禧,反噬光緒皇帝,也換來了自己燦爛前程。


在義和團運動中,基於利害分析,既不與洋人交戰,又討好慈禧太后

另一個反映袁世凱是非利害選擇的典型例證,是他在義和團運動中對列強和慈禧兩面討好的表現。這是考察他面對是非利害抉擇的一個窗口。

①交好列強,不與洋人開戰

1900年,義和團運動由山東蔓延到京津一帶,如何對待打出“扶清滅洋”旗號的義和團,成了讓朝廷頭疼的事情。在慈禧力主下,朝廷對義和團進行安撫。義和團運動為八國聯軍找到了侵華的藉口,當年6月以後,清軍、義和團聯手,共戰八國聯軍,華北成為戰場。山東靠近京畿重地,袁世凱手握北洋雄兵,卻一直在觀望。

慈禧諭令山東巡撫袁世凱派遣軍隊參戰,悉心安撫義和團。平心靜氣地說一句,外國軍隊已經入侵中國,此時的正確做法就是派兵迎敵,難道任憑洋兵縱橫?

慈禧的出兵諭令,給袁世凱出了難題。如果與八國聯軍交戰,就會得罪洋人,他苦心經營的軍隊,也會消耗殆盡;如果不派兵援助,太后會惱火,弄不好立即會被革職。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1900年8月,八國聯軍攻陷北京。

面臨選擇的袁世凱,開始糊弄慈禧。6月21日,朝廷宣戰。他在無法拖延之後,他一方面將新式陸軍主力留在山東,詭稱防備外國軍隊從山東登錄,又派出3000多新招募的兵員開赴京津,應付慈禧的諭令。他叮囑帶隊的夏辛酉,路上要放慢行程,儘量不與聯軍交戰。另一方面,他充分撫慰在山東的洋人,並大加保護,並刻意與列強在山東的駐軍交好。

② 糊弄和討好慈禧

京畿戰事急迫,慈禧心中焦躁。手握重兵的袁世凱向朝廷回電,稱“京師是天下根本,袁某願肝腦塗地,誓死保衛北京城”。這話說的嗓門很高,說得比唱得好聽。讓慈禧聽著舒服,但是他的精銳部隊,從來沒有與八國聯軍交戰過。

對慈禧命令陽奉陰違的袁世凱,在討好老佛爺方面非常積極。1900年8月中旬,京城陷落。慈禧和光緒西逃。在慈禧奔逃在西去的路途中時,袁世凱派騎兵急追千里,送去10萬兩銀子。把慈禧太后感動得老淚縱橫。

袁世凱:成大事者只重利害 不計是非

華北戰場上的八國聯軍。

《 辛丑條約》簽訂後,凡是與列強作戰的官員都得到了懲罰。而我們的袁世凱大人卻青雲直上。1901年12月7日,李鴻章死亡當天,慈禧電令41歲的袁世凱代理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我們要知道,直隸總督是天下總督之首,從山東巡撫到直隸總督,袁世凱只用了兩年。

歷史的弔詭之處在於,在國家危難時刻,與列強作戰的官兵,大多在戰後得到了懲罰。袖手旁觀如袁世凱者,反而得到升遷。如果他當初去跟列強血戰,現在哪有他好果子吃?


餘論

袁世凱行是,完全是從自身利益出發。他的態度不是取決於是否合乎公理,也不考慮是否順應民心,他考慮的是他自己,有利的他就幹,無利又無法推脫的事情,他就陽奉陰違。

“大丈夫行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逆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這是方誌敏說過的話,我初次讀到時,就甚為感動。這是我認為正確的價值觀。屈原說“亦餘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也是說的要堅持自己的是非觀,有了這樣的價值觀,就不會見風使舵,就能做到“雖萬千人吾往矣。”

反觀袁世凱,其為人行事,有術而無學,重利害而輕是非。他在戊戌政變中投靠慈禧,在處理義和團運動中大耍兩面手法,將其只重利害,不計是非的風格表現得淋漓盡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