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同性恋被世人所不齿,女性之间的同性恋,更是让人讳之莫深,避而不谈。

然而,在古代长达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女性地位低下,命运掌握在别人手里。她们无法选择婚姻,无法选择生活,她们是被忽视的,又最可怜的群体。

帝王将相,侯门豪爵,不是佳丽三千,就是妻妾成群,然而得宠者有几?更多的是“日迟独坐天难暮”的孤独和寂寞。

更何况平常百姓家的女性,“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丈夫的参军、求学、经商,一走便是数年,十数年,甚至是杳无音信。留下女人们在生活里煎熬着。“一生遂向空房宿”,这样悲凉的生活。

女人更需要安慰,无论是心理的苦闷还是生理的。这也就难免同性恋。

“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被记载的女同性恋者,就是“金屋藏娇”的女主角阿娇。这可是汉武帝的老婆啊,陈皇后啊。也许就是因为她地位太高,太引人瞩目了,所以被史官记录了。

《汉书·外戚传上·孝武陈皇后》记载:“巫著男子衣冠帻带,素与皇后寝居,相爱若夫妇。”

贵为皇后的陈阿娇失宠之后,就迷恋上了女巫,让她穿成男人的样子,俩人像夫妻一样地生活。

《金史·海陵纪》载:凡诸妃位皆以侍女服男子衣冠,号“假厮兒”。有胜哥者,阿里虎与之同卧起,如夫妇。

鱼玄机的《赠邻女》:“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这是多才多艺的风流女道士鱼玄机写给女情人的,鱼玄机与小她三岁的女道士,同寝同食,也经常闹矛盾。

“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除了深宅豪门里的那些怨女幽女们,民间的女同性恋着,也似乎不少。只是这些事情相对隐秘和晦暗。

民间有“磨镜”、“对食”、“从行”、“菜户”等说法,都是指的女风同性恋。

“对食”主要指后宫中寂寞难耐的宫女们,两个宫女一起生活,夫妻一样。可以坐一起相对着吃饭。这是对女同性恋的隐晦的称呼。

“菜户”是指宫女和宦官搭伙成一对,像夫妻一样地生活,唱随往还,叫结为“菜户”。

“磨镜”,指两个女性厮磨或抚摩对方身体得到一定的性满足。由于双方有同样的身体结构,似乎在中间放置了一面镜子而在厮磨,故称“磨镜。

“从行”则多发生在民间,指两个独自生活的女性,为了掩人耳目,认作姐妹或亲戚,同居同行。

“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自唐朝以后,民间对道姑、尼姑是有看法的。“三姑六婆”就是这样个贬义的称呼。唐朝的公主或贵族女子,很流行削发为尼出家为姑。在豪门里,众多的礼仪规矩的约束,远远不如身在寺院道观中那么自由。在这些地方是人性的解放,甚至可以为所欲为。佛门就不是什么清净之地了。也流传下了不少的为人不齿的行为。

元代的陶宗仪就曾经上书,提议女尼、女冠等不能随意进入女子的闺房,以防生乱。

人们通常认为尼姑、道姑进入一般人家的闺房,不是送春药,就是拉皮条,或是搞同性恋。

明清时期,不光男性的“龙阳之好”盛行,女性的“对食磨镜”也同样盛行。广东一带流行的“姑婆屋”,就是蚕女互相结盟,滴血为约,永不外嫁;结拜为姐妹,亲如夫妇,祸福与共,终生不渝。还有“自梳女”,也是终身不嫁,相互为盟的女性团体。

“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清稗类钞》记载了民国初年,上海的一个“磨镜”组织。

《洪奶奶与妇女昵》:“沪妓有洪奶奶者,佚其名,居公共租界之恩庆里,为上海八怪之一……所狎之男子绝少,而妇女与之昵,俗所谓磨镜党者是也。洪为之魁,两女相爱,较男女之狎昵为甚……与洪昵者,初仅为北里中人,久之而巨室之妾女,亦纷纷入其党,自是而即视男子为厌物矣。

很多人一直在疑问,女性同性恋是如何进行夫妻生活的呢?

这个太敏感了,也难以启齿,这里引用一段书中的记载,供好奇者去琢磨吧。

《秘戏图考》:“鱼唼式。令二女子一仰—俯,互搂抱以为交接之状。牝户相合,自磨擦,则其鱼口自开,犹游鱼唼萍之形……”。

阿呆在这里要说的是,同样我们不能去歧视或鄙视她们。活生生的人,具有七情六欲,需要情感和关爱的。她们无法拥有正常的夫妻之爱,只能采用“对食从行”这种方式来满足自己。

女性的“对食从行”与男子的“断袖分桃”有所不同的是:

男性的“断袖分桃”多是厌倦了异性,而追求的“异食”之风,流行于豪门雅士之间。女性的“对食从行”,则恰恰相反,是根本没有,或得不到,没希望,而不得不采取的自我满足的方式,更多的是在民间孤苦的女子或皇宫宫女这些可怜人群。

“对食”“磨镜”,揭秘中国古代的女性同性恋

《红楼梦》中就有关于“女同”的描写。就是三个地位低下的唱戏的小女孩子:藕官、菂官、蕊官。藕官、菂官分别是小生、小旦,在戏里经常扮演夫妻,一来二去在生活中也成了这样。菂官死了,藕官又把后补的蕊官当恋人。

“故此二人就疯了,虽不做戏,寻常饮食起坐,两个人竟是你恩我爱。”

此中,用一个“疯”字表达了人们对“女同”的看法。

也就可以理解,男人的“断袖之癖”被看成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追求,甚至在魏晋时期被视为“雅事”。而女人的“对食从行”则是非常不齿的事情,是要遭到鄙视甚至是处死的。这也是女同现象,相对于男同来说,更加隐秘,更加隐晦。

其实,造成这现象的,是社会和制度,是由于不幸的遭遇造成的。其实是非常可怜的人群。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