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多黎各被美國佔領了120年左右,為何不能成為其一個州?

oO飛兒Oo


波多黎各本來是西班牙的殖民地,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戰爭結果西班牙戰敗,美國從西班牙手中奪得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的控制權,但對這三個地方的統治方式差異較大:古巴和菲律賓民族情緒高漲,美國採用了扶植“被保護國”的手段,在當地建立起形式上半獨立的政府,而在波多黎各則實行了直接治理。

1917年,美國被德國“無限制潛艇戰”激怒,決定站在協約國一方參戰,深感兵源不足的他們為方便在波多黎各徵兵,便由國會通過法案,授予全體波多黎各人美國國籍,1952年,波多黎各成立了“自由邦”,成為美國治理下一個特殊的存在。

波多黎各所有居民(包括在島上出生、父母均為外籍者)都能自動獲得美國國籍,但這個美國國籍並非“完全國籍”,波多黎各人只有移居美國其它50各州或哥倫比亞特區才能獲得美國聯邦選舉的選舉和被選舉權。

美國每個州都有兩個參議院議席,和按人口劃分選區選出的眾議院議席,但波多黎各沒有參議院議席,只有一個象徵性、無表決權的眾議院議席。美國雖然是世界上最富強的國家,但聯邦財政給予波多黎各的援助十分有限,而波多黎各地處季風區,經常遭到颶風等惡性氣候嚴重破壞,因此民生凋敝,經濟不發達。

因為美國長期的統治,加上大量美國本土居民移居島上,因此一百多年來主張波多黎各加入美國,成為美國一個州(簡稱“立州”)的居民比例越來越高,剩下的居民中大多數支持維持現狀,支持波多黎各獨立者越來越少,如今幾可忽略不計。長期以來波多黎各本地的政府、議會,由主張“立州”的新進步黨(NPP,原名波多黎各立州黨)和主張維持現狀的人民民主黨(PPD)輪流坐莊,且近年來NPP聲勢更高。

波多黎各急於“立州”,很大原因是因為貧窮。

2006年,美國廢除該島免稅地位,從此這座340萬人口的島嶼陷入長達11年的經濟衰退週期,2015年,為填補虧空,波多黎各政府開始徵收高額消費稅,其結果非但未拯救經濟,反倒造成一系列惡果:貧困率高達45%,失業率突破12%,政府債務高達740億美元(去年底已停止支付本息,事實上該島財政業已破產),教育和醫療體系崩潰,食品和公共服務價格比美國平均水平分別高出22%和64%……NPP認為,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波多黎各不是美國的一個州,無法獲得聯邦各種資助和補貼,因此要拯救這個島就必須“立州”。

自1960年起波多黎各先後舉行了5次是否“立州”的公投,但前3次支持票不過半,2012年的第四次達到61%,2017年6月11日的第五次更達到投票者比例的97%以上(投票者51萬,選擇獨立和維持選擇者分別僅有7600多和6700多,其他都支持“立州”。

然而美國聯邦政府、國會卻採取了裝聾作啞,不屑一顧的態度,甚至國會都懶得專門開個聽證會來討論。儘管出自NPP的波多黎各自由邦總督羅塞洛(Ricardo Rossello)和唯一的波多黎各籍美國眾議員岡薩雷斯(Jennifer Gonzalez)經常懇求“美國政府再也不能忽視廣大波多黎各美國公民的呼聲”,但美國政府非但不理財,反倒在2017年初由

特朗普(Donald Trump)表示,將進一步削減原本就不多的、對島上醫療、教育的援助,雖然因為風災等突發事件,這一威脅未兌現,但島上“立州派”失望情緒可想而知。

美國之所以如此,原因倒是很簡單——不想粘上這門窮親戚。

2012年,美國聯邦問責辦公室GAO研究結論稱,波多黎各一旦成為美國第51個州,

聯邦政府每年要額外補助該島52億美元,回報則只有20-40億美元的稅收。而且島上“立州派”不斷用“‘立州’後就可分享美國的財富和資源”,這種論調島上居民聽著很受用,但在美國本土就很不受歡迎,因此美國不論朝野、民間,普遍不希望接納波多黎各為自己的第51個州,甚至有人喊出“寧可接納阿爾伯特或不列顛哥倫比亞(都是加拿大省份)也不接納波多黎各”的氣話。

PPD和NPP其實是美國民主黨、共和黨的分支,前者長期把持島上政府和議會,因此波多黎各被視作典型的“藍島”。2016年NPP利用PPD長期濫徵消費稅填補財政窟窿引發的民憤上臺,希望借“立州”緩和財政壓力,滿足支持者訴求(他們在選舉中就是這麼宣揚的),因此2017年1月2日新政府宣誓就職,1月3日岡薩雷斯就在美國國會遞交了波多黎各成為美國一個州的申請,但僅半年時間,新政府和新執政黨就因為在經濟治理和財政稅收方面比PPD做得還糟,弄到島上民怨沸騰。本來就對大多數人口為“西班牙裔”的波多黎各“不感冒”的特朗普斷定,如果讓波多黎各“立州”,“藍島”就會變成“藍州”,則將意味著原本100席的參院變成102席,且民主黨可能平空多出兩席,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弄不好會讓美國“翻天”(美國眾院多數早已被民主黨奪回,參院共和黨的優勢也並不大,兩票的得失舉足輕重)。

還應看到,儘管自1960年以來波多黎各5次公投,支持“立州”的比例越來越高,但投票率卻屢創新低,2012年180萬合格選民中僅6.5萬未投票,2017年卻只有可憐的23%,這意味著反對“立州”的波多黎各選民實際上直接選擇了“連票都不投”,而不再是像以前那樣投票反對。有觀察家指出,以往都是老年人主張維持現狀,年輕人主張“立州”,但近年來島上貧困現象嚴重,青年失業率居高不下,年輕人普遍懶得去折騰,對是否“立州”都漠不關心,而這也給了反對接納波多黎各為第51州的美國人一個拒絕的理由:就算投票支持率是100%,也不過23%比例選民中的100%,就這個可能是地球上最低的投票率所產生的“民意”,又能有什麼權威性和說服力?


陶短房


其實,波多黎各類似的入美“公投”,之前已經被美利堅拒過多次。

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其實,為了正式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遠離美國本土的波多黎各也是拼了,遠的不說,最近的兩回,2012年底,高票通過了入美議題,結果.....被拒;到了2017年6月,又認真搞了個全民公投,97%的波多黎各人贊成併入美國,成為美利堅第51個州。然而...美國還是不同意。

神奇吧,在富庶的加州吵吵著要獨立的同時,波多黎各正“哭著喊著”要投懷送抱,爭當美國第51個州呢。

看波多黎各的位置,那是多麼的關鍵,堪稱控制美洲諸國的橋頭堡,對送上門來的130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說“不”?畢竟,世界上,有多少國家為了一塊巴掌大的地兒,打的頭破血流,你死我活……其實,對於崇尚“實用主義”的美國來說,波多黎各現在的“海外自治領地”的身份,對自己是最有利的,既能發揮其地緣戰略價值,還不會過分增加美國政府負擔。

比如,美國負責波多黎各防務。當地軍隊跟各州的編制一樣,也叫國民警衛隊。此外,美在波有7個軍事基地,大量的駐軍。其中的羅斯福羅茲基地還是世界最大的海軍基地,每年可接納4.5萬架次飛機和1200艘艦隻。

更何況,一百多年前,美國為了跟西班牙搶波多黎各,也是費了大勁,花了一番心思的。

16-19世紀末,波多黎各被設為西班牙的海外省,首府聖胡安。是西班牙殖民者在加勒比海地區的重要海運中轉站。為了抵禦其他歐洲列強的覬覦,西班牙人在島上修築了大量堡壘,部署重兵,成功抵擋了法國、荷蘭和英國的進攻,維持著西班牙的數個世紀的統治。

至今,波多黎各還四處洋溢著濃郁的西班牙風情和天主教情節,比如,美劇《蛇蠍女傭》中,一直努力要當歌手的卡門.盧娜,就是個波多黎各人,母語是西班牙語,因為說話有西班牙口音,還被各種場合嘲笑過。

直到,1898年美西戰爭後,波多黎各同菲律賓和古巴一道又被轉手,成為美國殖民地。相對於遙遠的菲律賓和不服從管教的古巴,波多黎人民各顯然要乖的多,很待見新老大。到了1917,美國國會通過瓊斯法案,將“美國公民籍”強行授予了波多黎各人民,結果沒費多少周折,波多黎各議會當年就通過了這項立法。自此,波多黎各居民正式擁有了除了美國總統投票選舉權外的,全部美國公民權益。

不過,全島人民也並非一條心就“從了”美帝。之後的歲月裡,波多黎各也曾各種形式反抗了多次:

1937年,波多黎各人民波多黎各國民黨領袖坎波斯發動獨立起義,遭到美軍鎮壓;1950年10月30日,波多黎各人民再次武裝起義,宣佈成立波多黎各共和國,執行社會主義制度。不過,這個“共和國”只維持了不到24小時,次日,也就是31號,起義就宣佈失敗了。

之後,在美國的軟硬兼施下,波多黎各人對美利堅的認同感越來越強。到了2012年11月,波多黎各進行了第四次公投,民意一邊倒的支持成其成為美國的正式領土,而非“海外屬地”這種身份不明的稱呼;之後就是本文開頭的2017年,高達97%的波多黎各人贊成直接併入美國,成為第51個州。

而美國那邊的反應卻是“不要,不要,不要來”。

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波多黎各人在美國本土的口碑不算太正面,往往跟墮落的生活、貧窮、犯罪聯繫在一起。

客觀看,即便波多黎各在華盛頓有駐首都專員,在美國國會也有一定的發言權,可以參政議政,波多黎各人來往美國本土自由,上學就業甚至還能享受到一定的“政策扶貧待遇”,但在美國民間,一直被當作為二等公民。美國公民收入排名中,波多黎各裔一直墊底,排在非裔和印第安裔之後,犯罪率和失業率倒是遙遙領先。

比如,電視劇《蛇蠍女傭》中有個情節,一幫子閨蜜想打開抽屜蒐集證據,但沒鑰匙,目光就齊刷刷的對準了來自波多黎各的卡門.盧娜。卡門反應強烈,說這是“種族歧視”。

此處,隱含信息是一個美國人的玩笑——“波多黎各人開鎖從不用鑰匙”。不過,最終,卡門也確實扭了扭,沒費多大勁,就把抽屜打開了。

此外,更現實的考慮是,在公投當年,2017年5月,波多黎各政府申請破產,高達730億美元違約規模創下美國市政債歷史。而之前的2015年,波多黎各已經申請過了一次,但沒得到聯邦破產法院的通過。畢竟,許多名聲顯赫的華爾街公司都持有波多黎各債券,對於波多黎各的申請破產,簡直恨得咬牙切齒。

顯而易見,每次“公投”,幾乎都是缺錢的節骨眼上搞的。波多黎各由於沒有正常的州身份,出現經濟危機時,無法利用聯邦法律中自主制定債務法案、經濟政策的規定和相關聯邦福利,搞得債務如同滾雪球一般,最終無法收拾。

事實就是這樣,不論波多黎各是不是美國第51個州,它對美國發揮的作用區別不大,軍事基地、港口、領海、領空照樣用。但如果正式將其歸成州的行政區劃的話,美國聯邦政府將要背上沉重的財政負擔。加之,國旗啥的都得跟著改,還是挺麻煩的。

所以,波多黎各跟美國的分分合合,談什麼民族感情、家國情懷這類高大上的,都屬於後話,主要還是跟錢有關。

在崇尚“利己主義”,人均GDP6.26萬美金(2018年)的美國本土看來,能量僅為自己一半的波多黎各就是個拖後腿的窮鬼。至於咱們的人均GDP嘛,大家可以自行查查看。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波多黎各是美國的自治區,波多黎各居民也是美國公民,但是與美國其他各個州居民不同,波多黎各居民無權參與總統選舉,只能選舉一名無表決權的美國眾議院專員。



波多黎各距離美國2000多公里,總面積9104平方千米,人口340萬,1509年成為西班牙殖民地,由於西班牙人把印第安人當做奴隸趕到金礦和農場勞作,當地人不斷起義,雖然遭到鎮壓,但是在1869年成功得到了自治權。


1898年美國和西班牙爆發戰爭,西班牙戰敗,將波多黎各割讓給美國,1937年波多黎各人發動獨立起義,但是遭到美國的鎮壓,以失敗告終。1950年波多黎各人第二次發動起義,宣佈成立共和國,但是第二天便慘遭失敗,100人被捕。1952年美國給予波多黎各自由聯邦的地位,但是外交、國防以及稅收等重要權力仍然由美國聯邦政府控制。波多黎各在國會有專員,但是隻能在國會發言,沒有表決權。

為了成為美國第51個州,波多黎各前後進行了五次全民公投,2017年6月11日波多黎各舉行第五次公投,當地人一共有三個選項,分別是維持現狀;成為美國第51個州;獨立。


公投結果為97%的波多黎各人選擇成為美國第51個州,但是美國再一次拒絕了波多黎各人的願望,波多黎各只好維持現狀。

美國為什麼不願意接納波多黎各?

目前波多黎各的外交、國防等重要權力全都掌握在美國手裡,而且美國在國防上處於進攻態勢,並不急切需要波多黎各。另外,美國對於領土的貪婪程度很小,美國版圖確定以後,儘管發動了多次戰爭,而且多數以勝利結束,但是卻沒有佔領其他國家的領土,如果換成是俄羅斯,波多黎各也就不需要公投了,俄羅斯會幫他們省事。


波多黎各人均3.1萬美元,雖然達到發達國家的標準,超過世界上絕大多數國家,但是與美國相比差距懸殊,美國人均GDP約6萬美元,是波多黎各的2倍左右,波多黎各成為第51個州,美國必須要在經濟上支援波多黎各。

波多黎各政府欠下720億美元債務,而且正在向美國國會請求允許波多黎各政府宣佈破產。如果波多黎各成為第51個州,鉅額債務恐怕需要美國聯邦政府承擔,美國自然不願意。

波多黎各公投


美國擁有50個州,說出來好聽一點,如果是51個,感覺很零散,而且國旗還要重新設計,麻煩。

美國不貪圖領土,因此能夠得到各國的信賴,放心大膽的讓美國駐軍,美國軍隊遍佈世界,200個國家中150有美國駐軍,如果美國見領土就佔,將會成為又一個俄羅斯而遭到排斥。


寰球視野新觀


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面積為9100平方公里,人口約340萬。在100多年前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西班牙被美國打敗,美國接納了西班牙大部分的海外殖民地。由此波多黎克成為美國的一個海外自治領地。作為一箇中美洲地區的小島,這個地方在二戰前一直沒有太大的發展。美國在美西戰爭中,從西班牙都手中獲得了古巴菲律賓和波多黎各控制權,但是這三個地方的統治差異十分巨大,其中古巴和菲律賓的民族緒高漲美國被迫採取扶植代理人的手段進行間接統治,而對波多黎各則實行直接治理。



之後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美國兵員不足,於是向殖民地徵兵。直接通過國會授權波多黎各等海外殖民地的人民直接獲得美國國籍。波多黎各與美國的關係由此發生巨大變化,成為美國的所謂不自然的自由邦。但是這個國籍並不是完全國籍,波多黎各也並不是獨立的選區,只有波多黎哥的人口到美國其他50個州以後才有選舉和被選舉權,波多黎各在美國的特殊地位也由此確立。在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推行自治領地經濟發展的政策給了他們大量的優惠,由此波多黎各開始實現自身的經濟增長,接納了美國很多的企業和工業體系。



在亞洲誕生四小龍之際,波多黎各在中美洲的經濟地位也與日俱增。但是這種經濟增長是依靠美國的優惠政策實現的。當時的美國由於菲律賓和古巴相繼獨立也不希望自己所掌握的海外殖民地紛紛公投獨立。因此,希望包括波多黎各在內的其他國家,加入美國或者至少維持一種所屬關係。在1993年波多黎各島進行了公投全民公決的結果是暫不加入美國。這也是波多黎各自身價值最高的時期。從這之後,波多黎哥的經濟開始出現問題,政府和企業出現負債甚至破產。進入新世紀以後,波多黎各希望加入美國依靠美國來填補自身的債務。



波多黎各經濟的衰退跟美國也直接有關,在波多立克宣佈不不加入美國以後美國對波多黎各的援助和經濟發展的優惠開始削減,經濟由此衰退。到2006年美國主動廢除了對於該島的免稅地位,波多黎各的經濟雪上加霜,被迫自行徵收高額的消費稅,未能滿足經濟反而造成失業率高企貧困率上升。到2017年波多黎各再次舉行全民公投,結果絕大部分的國民都選擇加入美國,但是美國此時對於波多黎各的天價債務是不肯負擔的,主動拒絕了波多離個加入美國的請求。因為美國清楚,如果聯邦政府准許其成為美國的第51個洲,那麼每年聯邦政府要補助該島50多億美元,並且毫無利益可言。



而且島上的居民都被當地政府洗腦,認為加入美國可以解決一切,聽起來並不是為了國家榮譽,而是為了賴掉債務。而且在全民公投時,我們不能僅僅看投票,雖然在2017年支持加入美國的比例高達90%以上,但是投票率卻只有四分之一。這就意味著有75%的民眾放棄投票。而且波多黎各島除了貧困還有老齡化問題。大多數的老年人是不會投票加入美國的,他們只想維持與美國的這種特殊關係,而在島上為數不多的年輕人則是堅決想要併入美國。總之波多黎格島應當是世界上各個國家中年輕人最想把國家併入美國的國家。


世界史圖鑑


波多黎各以前得益於美國的照顧混得好時,自己又不想“轉正”,而今欠債累累再想加入美國,沒門!美國又不是傻子,是不可能接盤波多黎各這個大包袱的。

波多黎各曾經混得很不錯,所以那時並不想放棄美國海外自治領的地位;

波多黎各這個位於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島東部的小島,面積為9104平方公里,人口約340多萬。一百多年前,波多黎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後來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西班牙被美國擊敗。戰後,波多黎各被割讓給了美國,從此成為美國的一個海外自治領。

實際上,波多黎各一直到二戰前,都獲得太大的發展。然而,在二戰後波多黎各卻迎來了前所未有的機遇。那時,美國為了推動這個海外自治領的經濟發展,開始給予其更多的優惠政策。於是,大量的美國本土企業源源不斷的湧入波多黎各,尤其是製藥業、食品加工業、紡織業等。所以,波多黎各的經濟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迎來了輝煌。

由於那時波多黎各在美國的政策扶持下,小日子過得很滋潤,當地人並不想放棄美國海外自治領這種相對獨立自主的地位。所以在1993年,波多黎各就自身與美國的關係舉行了全民公決,結果大部分選民都不贊成完全加入美國,成為其第51個州。

現在,波多黎各欠債累累,自身又因無力償還而申請破產,自然想寄望於通過加入美國,來讓美國替自己還債。

進入到21世紀,波多黎各的好日子終究是到頭了。隨著美國對波多黎各相關優惠政策的不斷削減,當地的經濟狀況開始快速惡化,大量的美國企業從波多黎各撤離,不僅使波多黎各經濟的不斷倒退,還導致當地人大量的失業,導致當地的社會局勢也開始不斷惡化。

更可怕的是,小小的波多黎各如今卻已累計欠下高達730億美元的公共債務,這相當於每位波多黎各人就欠債達2萬多美元。於是,波多黎各政府不得不向美國聯邦政府申請破產。

面對嚴峻的債務危機,波多黎各不僅無法償還債務,經濟甚至還會不斷惡化。所以,當地人便開始想加入美國,讓美國來幫自己還債。於是,2017年的06月,波多黎各就此舉行第五次全民公決。結果,大部分波多黎各人都選擇加入美國,成為其第51個州。

問題是,美國可不是傻子,自然是不會接盤波多黎各所欠下的700多億鉅額債務和越發惡劣的社會包袱!



這些歷史要讀


波多黎各概況

波多黎各自治邦位於加勒比海大安的列斯群島東端,南、北瀕臨加勒比海、大西洋,東、西隔海相望維爾京群島與多米尼加。全域由主島波多黎各島和4個附屬小島組成,面積8959平方公里,人口319.5萬(2018)。

波多黎各居民中白人佔73%—80%,餘為以黑人為主的混血後裔,還有來自西鄰多米尼加的合法及非法居留者,因為有相對富裕的環境、移民美國的機會與相近的文化,當地人保持和睦的族際關係。85%的居民信奉天主教,餘為新教和其他宗教信仰者。1992年起,英語獲得與西班牙語同等的官方語言地位。

兩個波多黎各

當下身居美國的波多黎各人數量已超過本土,全球波多黎各人約在700萬。本土波多黎各人於1917年取得美國公民身份,此後前往美國服役、打工和發展成為一種趨勢,旅美波多黎各人約半數在紐約居住,然後是其他東海岸城市和南部城市。

由此產生“兩個波多黎各”之說,一個在本土,一個在美國。或言波多黎各人是“分離的民族”,作為美國的“窮表弟”,他們是美國少數族裔中“最後一個被僱傭,第一個被解僱”的。

族裔同質的社會存在著多種差異,首先是“以貌取人”,北部沿海一些城鎮居民因膚色較深,更多地被看做是非洲人;其次是財富與教育為基礎的,在美波多黎各人分為上、中、下三個階層;三是城鄉之間,本土內陸地區保持著更傳統的生活方式;四是與美國的聯繫,北部以首都為中心、在美企工作的居民更多講英語、旅行美國並接受美國生活方式和消費品,而南部居民與美國接觸較少,更多保留西班牙式生活方式;最後是“兩個波多黎各”,在美出生者已被稱作“新波多黎各人”,他們既接受又抵制美國文化,被本土人視為具有雙重觀念——傳統的農業社會價值觀和美國價值觀。

波多黎各文化特徵

波多黎各在其歷史進程中形成一種獨特的文化,它以西班牙、非洲以及後來美國的信仰和習俗為基礎,包括以下主要特點:西班牙語和羅馬天主教,西班牙式城鎮建築風格佈局,通向美國往來不斷的打工隊伍,對獨立農民形象的理想化,波多黎各烹飪,大男子主義,獨特的波多黎各戲劇、舞蹈、音樂、文學和詩歌。

西班牙殖民4個世紀與美國治下120年

1493年11月哥倫布二次美洲之行“發現”該島。1508年西班牙人開始金礦開採,次年它正式淪為其殖民地。1521年起稱作“波多黎各”(西語“富庶之港”),到16世紀中葉,金礦枯竭,印第安人被鎮壓、驅逐得所剩無幾,殖民者遂從非洲運來黑奴,主業轉為甘蔗種植及製糖。

1868年9月爆發反抗殖民者的“拉雷斯呼聲”。1897年11月底,波多黎各獲得自治權,當它即將順理成章宣告獨立時,美國“緬因”艦在古巴被擊沉,作為美西戰爭的一部分,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波多黎各,年底《巴黎條約》確認該地在西美之間易手。

波多黎各在美國控制下法律地位變化如下:最初兩年軍管,1900年允許其建立文官政府,1917年美單方面將全部居民納入美國國籍,1947年獲得自治和選舉總督權力。1951年,美國策劃下的全民公決中,38.7萬對11.9萬通過波多黎各為美國自由聯邦(地位如同加入美國前的阿拉斯加和夏威夷),次年,美國政府正式給予它自治邦地位——內部自治下外交、防務、關稅等由美國負責。

維持現狀還是加入美國,這是個問題

二十世紀中後期,波多黎各獨立與否被賦予非殖民化意義。古巴革命成功、聯合國將其列入“非殖民化”名單和享有“自決和獨立的權利”使島內激進派別深受鼓舞。另一方面,福特、里根、布什三屆政府均聲言支持其成為美第51個州。

1976和1993年,波多黎各兩次公投,維持現狀比例最多,分別佔60.5%和48.4%,而獨立派式微。2012年11月再行沒有約束力的公投,選擇加入美國者80萬票,維持現狀票43.7萬,支持獨立6.5萬,另有50萬選民沒有投票。從西班牙治下“to be or not to be”的命運抉擇,到百年之後的模稜兩可到傾向入美,“時勢比人強”是它態度轉變的最好註解。

何以不入美國大門

波多黎各具有濃郁的拉美情結,它與拉美兄弟飽受新、老殖民者的統治,歷史經歷和民族感情讓它難以“屈從”美國,而且加勒比和南美國家大多支持它獨立。

“加入美國”亦有現實基礎,在美國“懷抱”120年,承接美國政府“鞋帶行動”的稅務減免、政策優惠,美資投向電子、製藥、石化等產業,波多黎各工業化蓬勃發展,該地比加勒比諸島國經濟實力更強,2018年實現GDP1011億美元,比周邊國家高1倍以上,預期壽命79.9歲。

負面是失業率比美國高一倍多,負債沉重,連續8年衰退後2015年中期負債逾700億,2017年5月終以730億美元的負債向美國聯邦破產法院申請破產。還有暴力、毒品猖獗、人口老齡化等社會問題。對美國而言,吸收波多黎各對國內政治、人口(總量增1%)、民主輸出、地緣戰略等都是利好。

特朗普對接納波多黎各持牴觸甚至反對態度(因為波多黎各人多屬民主黨支持者)。去年9月他曾表示“不支持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州”,並嚴厲譴責波多黎各目前的領導層。

應該承認,作為西班牙殖民地,它是新大陸中最窮的;成為美國自由邦67年後,波多黎各生活水平在該地區最高。


ruixuezhaofeng


坐落在加勒比海東部的波多黎各,是美國的一個海外自治邦。早在大航海時代,如同整個北美洲一樣,波多黎各的原住民是印第安人,然而,隨著西班牙人在1508年踏上了這個小島,波多黎各徹底淪為了西班牙的殖民地。

1898年,崛起的美國挑戰老牌殖民帝國西班牙,美西戰爭爆發,最終,西班牙毫不意外的輸給了美國,本屬於西班牙殖民地的波多黎各,被徹底割讓給了美國,波多黎各就這樣被編入了美國的聯邦之中。但是,從美國接手波多黎各,至今已經有120多年的時間,美國人為何不按照夏威夷的例子,讓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呢?

波多黎各地理位置

由於西班牙在波多黎各的統治將近4個世紀之久,所以,這裡的人們一直使用西班牙語,信仰天主教。當這裡從殖民地徹底變為“美屬自治邦”以後,當地人根本不會說英語,甚至也不認同美國的歷史文化以及思想觀念。

美國人為了更好地控制這一塊自由邦,他們通過1917年頒佈的《瓊斯法案》,直接將“美國公民”的身份安在了波多黎各人民的身上。然而,當地人對於美國政府和他們的新身份根本沒有認同感,為了獲得獨立,波多黎各曾在1937年、1950年發動兩次起義,當然,當時的美軍軍事實力根本不是波多黎各可以挑戰的,這兩次起義都以失敗告終。

波多黎各公投

當然,在美國佔領波多黎各的這100多年裡,由於美國政府的軟硬兼施,波多黎各開始認同他們的“新主子”。甚至在主流民意的調查中,人們更加傾向於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而不是獨立建國。既然波多黎各已經認同了美國政府,認同了自己美國人的身份,為何這裡遲遲不能成為美國其中一個州呢?

其實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第一:波多黎各社會過於貧困,失業率太高。波多黎各有著非常嚴重的經濟危機,據統計資料顯示,早在2015年,波多黎各就已經欠下了730億美元的外債,由於當地政府無法償還這筆鉅額的公共債務,政府甚至向美國國會申請宣佈破產保護。

波多黎各近年外債

近些年來,美國政府也一直為這裡的民眾提供一些稅收優惠政策,然而,由於石油經濟危機的衝擊,導致波多黎各的經濟一直在持續衰退中。這樣一來,當地的失業率和犯罪率直線上升,美國人一提起波多黎各,只會將這裡的人與貧窮、犯罪、墮落聯繫在一起。

一旦美國國會同意讓波多黎各成為自己的第51個州,就意味著,美國政府將要承擔這裡的鉅額外債。這對於已經掌握了波多黎各國防、關稅、外交的美國政府而言,反而是得不償失,是個“虧本”買賣。

當地人失業

第二:如若波多黎各成為美國的一個州,很有可能會打破美國國會黨派之間的平衡。美國的共和黨都是精英作派,他們對於移民者嗤之以鼻,所以這個外來的、擁有少數族群的波多黎各,勢必會成為美國民主黨的天下。

美國國會的參議院席位共有100個,也就是每個州出兩個;而眾議院席位數是435,這一數字從來不增加變動,所以眾議員名額按照人口數分配到各州。這樣一來,國會將增加兩名民主黨參議員,眾議員的部分名額要分配一部分給波多黎各,這樣反而會讓民主黨在選舉的時候佔了優勢,共和黨勢必是不會答應的,過不了這一關,波多黎各永遠不會成為美國的一個州。


鳶飛九天2018


回答裡多人說波多黎各人是美國公民,是不對的,波多黎各不屬於宣誓於美國憲法的50個州之列。

美國人按賦予的法律權利責任劃分,分三個等級:美國公民(僅限於美國50州出生及聯邦移民局歸化入籍的原外籍人士);美國國民(於美國海外領地出生,比如波多黎各,關島,及當地移民歸化人士);美國海外託管領地居民(出生於美國海外託管領地,比如美屬馬里亞納);

此外還有美國永久居民:具體指有美國綠卡的外籍人士;

這些人在美國本土50個州的法律權利及責任是不一樣的;

美國公民(Citizens):具有美國憲法賦予的所有權利及責任,包括當選總統(需要美國出生),選舉或被選舉聯邦各級各類公職,就職聯邦公務員等等;

美國國民(Nationals):美國領地護照(與美國聯邦公民護照外觀類似,但文字有區別),可以在美國本土50個州生活工作就職,但不能參與美國聯邦的選舉與被選舉,不能就職於聯邦政府機構(可以就職於聯邦政府附屬機構,類似事業單位);

美國居民(Residents):具有美國綠卡的外籍人士(外國護照),可以在美國本土50個州生活居住就業,但不能參與美國聯邦的選舉與被選舉,不能就職於聯邦政府機構(可以就職於聯邦政府附屬機構,類似事業單位);

美國海外託管領地居民:他們有當地護照,但根據美國聯邦政府與託管領地政府的協議,他們可以移居到美國本土居住就業,但需要移民局的申請手續流程(批准),他們也不能與美國聯邦政府有任何瓜葛;

所有以上非美國公民,如果希望成為“美國公民”,需要向美國移民局申請,符合美國公民的入籍條件,歸化入籍美國公民;

返回波多黎各問題,波多黎各是1898年美西戰爭中美國從西班牙奪取的四個海外領地之一(古巴,菲律賓,關島,波多黎各),波多黎各,關島等十四個海外領地居民被賦予美國國民待遇,但也有古巴,菲律賓等美國海外領地宣誓獨立的;可見美國海外領地政權具有三向選擇的權利:保持領地地位,宣佈獨立(比如古巴,菲律賓),申請加入美國聯邦(比如夏威夷);

波多黎各願望加入美國聯邦的根本原因:應該是看到原美國領地宣佈獨立的國家,混的並不如意,比如古巴,菲律賓;加入的混的挺好,比如夏威夷;

美國不接納波多黎各成為美國聯邦一員的根本原因:美國聯邦現有成員的50個州,多數認為波多黎各的加入會給現有成員增加政治,經濟等負擔,而不能帶來利益;新成員的加入需要修改美國原有50個州共同宣誓遵循的美國憲法,需要至少原有成員三分之二以上同意;

但就對波多黎各國民具體講,是否能夠成為美國聯邦的一員,對生活居住就業並無根本影響,除了不能參與聯邦選舉和就職聯邦政府公務員;


david86929


2012年,波多黎各進行全民公投,獨立還是成為美國的第51個州,有一半以上的人想要成為美國公民!

對於這個自由邦來說,多次的公投就和開玩笑一般,由於波多黎各的經濟危機,讓大部分民眾一直把希望寄託在美國上,所就出現各種毫不正規的公投,就比如2017年的公投,只有50多萬人參加公投,並不能代表波多黎各所有人民的權利!


那麼波多黎各和美國的關係如何?到底有怎麼樣的歷史遺留問題呢?

1493年哥倫布航行至此,並取名為聖胡安島,15年後,西班牙人來此建立殖民地,中間也曾爆發過印第安人的起義,黑奴的起義,一直到西班牙人的起義,最終波多黎各人獲得了自治權。

然而1898年,美西戰爭爆發,而且西班牙很快戰敗,波多黎各島被割讓,美國人就採取軍政府管制形式,對波多黎各進行開發。

1917年,瓊斯法案的通過,讓所有波多黎各人有了美國公民國籍,這期間爆發過多次獨立起義,美國不得不退讓,先是有自主選舉權,獲得自由聯邦地位,有著高度自治權,雖然外交,國防,經濟依然被美國掌控!


由於1972年聯合國強調波多黎各有自決和獨立的權利,美國不敢貿然將其轉為第51個州,不過還是大部分人想要成為真正意義上的美國公民。

之前各種反美獨立,如今各種倒貼,反而美國不在乎!這變化實在難以讓人理解!

下面是波多黎各公民的權利:1.美國公民;2.享受美國社保;3.沒有國會選舉權,可參加總統初選,但不能參加普選。

怪不得被認為是二等公民!說實話要不是波多黎各的經濟危機,失業率太高,獨立的人還是大有人在!


如果波多黎各要成為美國一個州需要怎麼做呢?首選需要波多黎各全民公投通過,並制定基於聯邦法的州憲法,然後提交國會,立法成立,最終美國總統簽字確認,看來波多黎各想要進美國還真不容易啊!


歷史微旅者


說到波多黎各我想很多人都對這個地區比較陌生,這一地區距離美國大約有2000多公里,領土總面積9104平方千米,人口340萬,在歷史上這一地區一直都是西班牙的傳統殖民地,直到1898年美西戰爭後,波多黎各同菲律賓和古巴一道又被美國佔領,並且成為美國的專屬殖民地。

雖然波多黎各同古巴和菲律賓一樣都發動了獨立戰爭,但是結果確實大相徑庭菲律賓和古巴都成為了一個獨立國家,但是波多黎各卻一直都沒有贏得過過真正的尊重。

後來的事情我們也都知道了波多黎各進行了多次的全民公投要求加入美國,但是很明顯美國根本就看不上這個窮親戚,而這也形成了一種美國特有的奇觀那就是富裕的加州吵吵嚷嚷鬧獨立美國不同意,窮困潦倒的波多黎各天天盼著加入美國後者還是不同意,而這就是所謂的“美國的價值觀”。

很多人都在說波多黎各想要加入美國就是因為人家有錢,在我看來這是對波多黎各一種巨大的侮辱,因為波多黎各人民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一種尊重,這種民族尊嚴是每個民族與生俱來的天性,物質只能說是一種誘因但絕對不是主因。

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波多黎各人民到底想要的是什麼?

第一,波多黎各這一地區在哥倫布發現美洲之後就不可避免地淪為了西方列強的殖民地,現是被西班牙殖民者搜刮了數百年,緊接著又被美國殖民統治了一百多年,西方國家這就是波多黎各人民的悲慘之源,所以波多黎各人民即便要求美國賠償也不為過,因為美國就是應該為當初的殖民買單,但是很顯然美國現在對波多黎各的態度是一種極其不負責任的態度。

第二,波多黎各目前執行的是美國憲法,最高的行政掌管是總督而非總統,作為美國的自治區美國國會有權廢除波多黎各議會的法律,也就是說在政治上波多黎各是完全受制於美國的,而且本應跟美國國會議員享受同等待遇的波多黎各籍議員只有·表決沒有投票權,這種在政治上的完全不尊重,在法理上的完全不分割,讓波多黎各的人民心理上感覺相當的不舒服,而波多黎各之所以公投其實就是對美國的這種不負責任的一種反擊。

第三,波多黎各政府的權利可以說十分有限,政治上受制於美國經濟上卻借不上美國什麼光,軍隊更是成為了波多黎各的奢侈品,整個地區的駐軍都由美國人來進行部署,即便是這種情況美國依然拒絕波多黎各稱為美國第51個州的訴求,波多黎各人民的尊嚴何在,任何一個有骨氣的民族都不會對這種事情忍氣吞聲,所以公投就是他們給美國施加壓力的最好武器。

很多人把問題的關鍵都歸結於物質,但似乎大家都忘記了一種精神叫做“抗爭”,波多黎各人民在我看來公投並不是因為嫌貧愛富,因為在歷史上他們曾經為了自由進行過英勇的抗爭,所以這個地區人民的骨氣還在,我一直堅信物質只會是一個誘因,真正的主因就是波多黎各人民追求公平正義的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