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管仲生活在春秋時期,當時的管仲早年間生活處境很是艱辛,管仲在生活的磨練中對事物的認知顯得幹練而沉穩。

相對於管仲的幹練,齊桓公卻往往顯得心浮氣躁。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管仲原先和齊桓公是政治的對敵。

春秋時期齊國發生內亂,齊襄公在內亂中被殺害,而齊襄公的兩個兒子在爭奪權勢的過程中紛紛逃往國外,誰先回國就可以拿到大統之位。當初,管仲和他的好朋友鮑叔牙各自的選擇不一樣,管仲和鮑叔牙都為自己看好的大統候選人而謀劃。結果管仲所看好的候選人沒能成功地奪取大位。而鮑叔牙選擇的公子小白就是後來的齊桓公奪得了最後的勝利。在對陣的過程中原本管仲還曾射中過齊桓公一箭,最後鮑叔牙大力推薦管仲,齊桓公也不計前嫌的讓管仲當上了一國宰相,管仲也沒有辜負齊桓公的信任。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都說宰相肚裡能撐船,很多人都覺得齊桓公的才智不如管仲,管仲才是扭轉歷史的英雄。但是如果沒有齊桓公的惜才之舉,管仲在其他國家也不一定能當上宰相之位更別提改革了。再者就算有其他君主重用管仲,歷史上猜忌賢臣才能的也不再少數,管仲能遇上不計前嫌的齊桓公也是件幸事。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管仲依靠霸道,輔佐齊桓公走上霸道之路。

管仲在幫助齊桓公治理國家時,把人分為四類“士、農、工、商”,管仲認為這四種類別的人應該有不同的規格,管仲認為要將有才能的人投放在規劃的區域才能合理良好的促進社會發展。自管仲當宰相後,國家有了十五個鄉和三個軍,管仲讓所有的權力高度集中在帝王手上。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管仲讓權力高度集中於帝王手中的同時也了間接地調整了內政的不穩定因素,讓世風日下的環境一天天地變得好轉。管仲的一系列措施和主張奠定了法家思想的早期雛形,讓法家思想引用規章制度來集中治理國家。讓君主運用制度的理念並也感受到了九五之尊的皇權威嚴。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齊桓公器重管仲的才識。

當齊桓公在管仲的激勵下由一個原本只想安心治理自己國家的君王開始有了想要一統天下的念想。齊桓公看到管仲實施的政策日益起效後,齊桓公在執政的第二年便耐不住性子開始舉兵攻打他國,結果因為諸多原因以失敗告終。後來齊桓公心有不甘地發起了第二次戰爭,結果還是失敗,身為大國的君王這時開始明白了管仲治理內政的不易,也深刻地懂得了治理好一個國家不是一個操之過急的事情。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鮑叔牙和管仲之間的情誼實屬難得。

曾有傳說齊桓公詢問管仲:“下一任宰相鮑叔牙適合不?”管仲認為鮑叔牙不適合當宰相,因為鮑叔牙是一個大好人。管仲認為想要當宰相的話,道德歸道德,執政歸執政。如果把道德和執政混合在一起的話,容易情感用事耽誤執政大事,無法公正合理的去判斷一件事情,所以管仲認為鮑叔牙不適合當宰相。這也可能是鮑叔牙當初為什麼不自薦自己,而是請回管仲當宰相的原因之一吧。管仲能當上宰相之位不僅是齊桓公的信任,更重要的是管仲身邊有位不嫉妒自己才能的好友,還盡心盡力地為自己的前途著想。

管仲人稱改革之父,也是法家思想源泉的首創者


結語:

管仲用自己對於政治的思維理念影響了一個國家,讓全民集權於皇權。管仲讓法家的思想在後期的社會法治制度不斷的推陳出新,讓一些以為偏向王權不懂利益轉折和民間疾苦的法家代表人得到血的教訓,也讓有才之士在法治中逐步的延伸出合情也合法的制度。

原文盜版者必究其責。

在下:“寫紅塵作夢語”,

感謝各位看官的賞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