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仲,名副其實的千古第一相

管仲,名副其實的千古第一相

中華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時期的都人才輩出,說出名相,每個都有自己的看法。不琮我認為:管仲名副其實的千古第一相。

管仲(約公元前723年-公元前645年),姬姓,管氏,名夷吾,字仲,諡敬,潁上(今安徽潁上縣)人。公元前685年,管仲擔任春秋齊國國相,並被尊稱為“仲父”。任職期間,對內大興改革、富國強兵。對外尊王攘夷,九合諸侯,一匡天下,輔佐齊桓公成為春秋五霸之首。他之所以是中華第一相,不僅是他輔助齊桓公取得的成就前無古人,而且他採取的一些治國措施,不僅在當時是首次採用,而且有許多對做法後世有著深遠影響。

在經濟方面

他提出“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首先保證廣大百姓利益,反對向“樹木”、“六畜”和人口抽稅,而主張“唯官山海為可也”,“山海”就是鐵和鹽《管子·海王》。若此記載為可信,那表明了管仲就已經實行,由國家統治鹽鐵的經濟政策了。他利用齊國靠近大海,多產鹽鐵這一先天優勢,設立鹽官和鐵官,利用國家的力量開發鹽鐵資源,向國內外販賣,為國家賺取大量金錢,他首創的這種鹽鐵專賣制度被後世多有繼承。管仲還修訂齊太公“九府圜法”,在齊國設立了專管貨幣的機構——“輕重九府呻”。齊國由政府統一鑄造貨幣,這樣就可以調節物價,鼓勵商業流通。

在政治和軍事方面

管仲整頓行政管理系統,“叄其國而伍其鄙”。所謂“叄其國”,就是將國劃分為21鄉,士居15鄉,工居3鄉,商居3鄉,分設3官管理。所謂“伍其鄙”,就是將鄙野(國都之外的廣大地區)分為5屬,設立5大夫、5正官分管。屬下有縣、鄉、卒、邑4級,分別設立縣帥、鄉帥、卒帥、司官管理。整頓行政系統的目的是“定民之居”,使士、農、工、商各就其業,行政區域的組織結構更加精細化,並且有效地維護了社會穩定。而“伍其鄙”,就是後世的連坐制、保甲制度,秦國的商鞅可以說是完全照抄,才確保秦有了強大的軍事力量。

在人才選拔方面

強調在任用官員時,必須根據其實際的政績,即能取信於民的真實政績,而不是虛假的、表面的政績。對國內知名的人員,由基層鄉長推薦試用,稱職的委任為吏,任用稱職的又可以晉升,選賢任能取代以往的世襲制,這應該是後來科舉制度的最早雛形。

更為重要的是他對商業行為的重視,在那個重農輕商時代尤其難得。“通貨積財,富國強兵”《史記·管晏列傳》思想是“以商止戰”。在國家發展商品經濟,讓國民富裕。與各諸侯國擴大對外貿易,增加自己的影響力。正是管仲種種有針對的治國理念,使齊國實現了“國富、民足、兵強”這各個朝代期望的目標。他被譽為“華夏第一相”並不過。

孔子:“微管仲,吾其被髮左衽矣。”(《論語·憲問篇》)意思是:管仲輔助齊桓公做諸侯霸主,尊王攘夷,一匡天下。要是沒有管仲,我們都會披散頭髮,左開衣襟,成為野蠻人了。又說:“桓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 如其仁, 如其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