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教育的灵魂

前段时间,我抽空拜读了意大利作家亚米契的著名作品《爱的教育》一书,它是一部日记体小说,是一部世界文学史上经久不衰的佳作,也是举世公认的最富爱心和教育性的读物,在阅读的过程中我被书中所体现出来的爱心深深地感染了,我觉得此书对教育工作者和家长都很有借鉴意义。

本书的主人公是一个心地纯洁善良的小学生安利柯,作者让安利柯用眼去观察、用心去感受身边的各种爱:国家之爱、社会之爱、民族之爱、父母之爱、师长之爱、同学之爱,让我们读到哪里,就被哪里的爱所感动。

全书始于十月份安利柯四年级的始业日,结束于第二年的7月份,共100篇文章,包括发生在安利柯身边各式各样感人的小故事,还包括父母为他写的许多劝诫性的、具有启发意义的文章,以及老师在课堂上宣读的9则感人肺腑的每月故事。其中的一些文章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读完全书,我觉得以下几方面的体会比较深刻。

一、温馨良好的师生关系。在始业日,安利柯到了校门口,觉得有人触动他的肩膀,原来是他三年级时候的先生,先生看着他的脸说:“我们不再在一处了!安利柯!”安利柯被他一说,不觉重新难过起来了,先生的语气犹如亲密的伙伴。“安利柯!你现在要到楼上去了!要不走过我的教室了!”这是安利柯二年级时的先生看见安利柯说的话,话语中流露出先生对安利柯的恋恋不舍,读着它,不禁心有戚戚焉。第二天,安利柯他们进教室的时候,现在的先生已在位子上坐着,先生前学年教过的学生们都从门口探进头去和先生打招呼。“先生早安!”“配巴尼先生早安!”其中也有走进教室来和先生匆忙地握了手就出去的,可知大家都爱慕这先生,今年也想请他教。先生也说着“早安!”去拉学生伸着的手。读着这些文字,学生尊重老师和重情重义温暖着我的心,一个老师,能被教过的学生记在心里是很幸福的事情。

二、弥足珍贵的同学情谊和主持正义敢于担当的侠义情怀。《爱的教育》中有许多安利柯的同班同学,如伸张正义、深受同学尊重的卡隆、品学兼优的代洛西,还有驼背,身体怯弱,脸色常是青青的耐利、病人似的,绰号叫做“小石匠”的泼来克西、做种种狡猾事的卡洛斐、高傲的诺琵斯、胆怯的铁匠的儿子、赤发的手有残疾的克洛西、奇怪的斯带地,安利柯和他们友好相处、互相关爱,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然也有像勿兰地那样品德恶劣、欺负弱小的小孩。如“义侠的行为”就讲述了有三四个小孩聚在一处,戏弄赤发的一手有残疾的卖野菜的人家的孩子克洛西。有的用三角板打他,有的把栗子壳向他的头上投掷,说他是“残废者”,是“鬼怪”,还将手挂在颈项上装他的样子给他看。还有令人讨厌的勿兰地忽然跳上椅子,装出克洛西母亲挑菜担的样子来。克洛西的母亲因为要接克洛西回家,时常到学校里来的,现在听说正病在床上。许多学生都知道克洛西的母亲,看了勿兰地的样子,大家笑了起来。克洛西大怒,突然将摆在那里的墨水瓶对准了勿兰地掷去。勿兰地很敏捷地避过,墨水瓶恰巧打着了从门外进来的先生的胸部。先生大怒,卡隆因为可怜克洛西,态度很坚决地把这件事情揽到自己身上。他是驼背耐利的保护者,一拳把欺负耐利的勿兰谛打得转了三个旋子,从此以后,再也没有人敢捉弄耐利了。卡隆的这种不畏强暴、惩强扶弱、敢于担当的侠义精神令人敬佩。这些学生的恶作剧、欺凌弱者、毫无同情心的做法令人气愤。读着书中的描述,不由得让人想起了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的校园欺凌事件,要想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为师者必须认真做好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养成尊重他人、富于同情心的优良品德,思想品德的教育可谓任重而道远。

三、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教育精神。“聋哑”这篇日记给我们讲述了一个教会聋哑人开口说话的故事。奇奇阿是聋哑学校的学生,已经三年不曾见到一个亲人。其父乔赵曾替安利柯家做园丁,他和安利柯一起去聋哑学校。园丁跨着大步,一边走一边悲伤地说:“奇奇阿真可怜!生来就聋,不知是什么命运!我不曾听到过她叫过我爸爸,我叫她女儿,她也不懂。她出生以来从未说什么,也从未听到什么呢!碰到了慈善的人代为负担费用,给她入了聋哑学校,总算是再幸福也没有了。八岁那年过去的,现在已十一岁了,三年中不曾回家来过,大概已长得很大了吧?不知究竟怎样。在那里好吗?”聋哑的奇奇阿生活在一个寂静无声的世界里,无法与人做听说的交流,其中痛苦常人是难以想象的。令人惊奇的是奇奇阿竟然能够通过观察嘴形来和父亲作有声的交流,而且还能写、能算,历史地理也懂得一些,已入本科了。再过两年,知识能力必更充足,毕业后可以从事相当的职业。先生还说,这里的毕业生中很有充当商店职员的,和普通人同样地在那里活动呢。把一个聋哑人培养成一个能和人交流、能自食其力的劳动者,聋哑学校的先生们付出了不知多少心血,她们不歧视残疾儿童、不厌其烦地一遍遍地教孩子发音,她们的敬业爱生精神令人肃然起敬,她们是一群功德无量的天使,她们的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老师学习。

四、以物喻人,重视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爱的教育(续)》中第二卷作者借助于安利柯舅舅之口表达了教育在人生中的作用。“舅父的学校”这篇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这六株松树同样年龄,同一种类,都是我在十年前种的,就是你四岁的那年,已是四年生的苗木了,恰好和你同年龄呢。试看,这六株松树发达的差异有多大!十年前,我买了这六株小松树,五株种在那山坡的路旁,尚余一株无适当种植的地方,后来就种在断崖的草丛里。初种的当儿都是一样大小,那五株现在已快要比别墅的屋顶还高,直挺挺地很繁茂了,而在断崖的那一株,却还不到一米高,像将要枯死的了。人也如此,只要教育不同,就会和这松树一样,发展也不同哩。”舅父的话和我们的《三字经》中的“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的说法可谓不谋而合。

《爱的教育》这本书的作者亚米契斯借助安利柯的眼睛去观察世界、借助安利柯的耳朵去聆听世界,所写的都是安利柯日常生活中遇到的事情,喜怒哀乐、酸甜苦辣尽在其中,善良纯洁的安利柯以一颗仁爱之心面对生活中的各种事情,作者也通过安利柯的父母亲、安利柯的先生、安利柯的舅舅等人对安利柯进行了爱的教育,这让我们认识到安利柯的爱心、安利柯的善良纯洁是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分不开的。读《爱的教育》就是一次心灵的洗礼过程,读了《爱的教育》,我们的思想肯定会受到触动,爱心必会战胜自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