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塑像

林則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今福州市區)人,字元撫,又字少穆、石麟,晚號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櫟社散人等,是中國清朝後期政治家、思想家和詩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廣總督、陝甘總督和雲貴總督,兩次受命欽差大臣;因其主張嚴禁鴉片、抵抗西方列強的侵略,在中國有“民族英雄”之譽。

1839年,林則徐於廣東禁菸時,強迫外國鴉片商人交出鴉片,並將沒收鴉片於虎門銷燬。虎門銷煙使中英關係陷入極度緊張狀態,成為第一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儘管林則徐一生力抗西方入侵,但其對於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貿易則持開放態度,主張學其優而用之。根據文獻記載,他至少略通英、葡兩種外語,且著力翻譯西方報刊和書籍。晚清思想家魏源將林則徐及幕僚翻譯的文書合編為《海國圖志》,此書對晚清的洋務運動乃至日本的明治維新都具有啟發作用。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書法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書法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書法

林則徐在世時就以善書法而頗有聲名,有一首讚美林則徐書法的詩是:“君昔解褐衣,書名傾一時;書自柳顏入,自將堂堂旗。”而且當時向林則徐索書的人不少,因此說林則徐在清代書法家中應該有一席之地。


林則徐在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的《致劉聞石書札》中寫道:“弟日來頗添酬應,委書之掛屏、綾幅,再容旬日奉繳”,“而日來紙幀堆積几案,腕下尚未能稍稍清釐,日後容當為之也”。


另外在郭松蒼的《竹間十日話》中也有記載,“林氏由西安赴戎,隨身之物除常閱書籍外,還有公卿求書綾絹宣紙,途中無日不為人書字。”從這些文獻中可以看出,林則徐的書法在當時就極受歡迎。一方面是林則徐在以文章取仕的制度下,從童蒙伊始練字直到中了進士,具有深厚的書法功底,根基不言而喻。林則徐做人剛正不阿,在禁鴉片這個大是大非問題上滿朝文武禁若寒蟬,只有他力眾排議,挺身而出,以大無畏的英雄氣概,禁菸設防,興利除弊,敢於擔當並有林則徐的書法為人所知,是在他長樂縣衙內當書記時。當時,福建巡撫張師誠常在各州縣函件公文中,發現長樂縣的函札文情並茂,書法精美。經過了解,知道是出自林則徐手筆,特意借除夕給皇帝“賀正”寫“拜摺”,把他調到撫臺衙門。張師誠很器重他,把他留在家裡作家庭教師,常讚歎說:“他日,你的功業勳所能企及。”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書法


林則徐擠身書法行列,與當時的書法家、書評家阮元、伊秉綬、程恩澤等來往密切,福建莆田書法家郭尚先(字蘭石)和他情誼甚篤。林、郭曾經一起去琉璃廠選購法帖,林則徐不只兩次為郭尚先繕寫“覆命奏摺”。他臨的《王居士磚塔銘》,幾乎達到亂真地步,這“磚塔銘”便是郭尚先割愛送他的。林則徐在江蘇任內還曾為當時不甚有名氣的、比他小15歲的書法家何紹基作字。這些來往接觸,耳濡目染,取長補短,對他的書法均有所影響,並在博採各家所長而形成的獨特書風。

林則徐在張家當家庭老師離家近了,將每月薪金按時交到母親手裡,貼補家用,但到年關家中沒有餘錢渡年。那年,家徒四壁,想到自己當兒子的無法孝敬父母,不敢回家。已經是臘月二十三了,張師誠母親看見這位年青教師還不回去過年,心想必定是家中貧乏,但也揣度這個老實忠厚人是不肯輕易受人饋贈的,於是心生一“計”,特地到家塾告訴林則徐說:“我存有一方黃綾,際此年關,小孩也不必課讀,敢煩先生代寫《金剛經》一卷,供老身誦唸,功德亦無量也。”林則徐答應下來,工楷抄錄,二十五日抄完交上。當晚,張師誠安排酒席與林則徐同飲。席間,拿出銀票二百兩,說是奉母親命作為抄寫潤筆金。林則徐堅辭不受,張師誠說:“我沒有辦好母親要我辦的事是不孝啊!先生年關已到尚未回家,府上窘況可知,不將此銀帶回過年,也不是孝子之道。”林則徐聽了很是感動,這才拜受。

從這段故事可以看出張師誠是很有知人之明的。後來,張師誠在任病故,林則徐曾親撰輓聯弔唁;感恩,知已,兩兼之,擬今春重謁門庭,誰料一紙音書,竟成絕筆;盡忠,補過,今已矣,惜平生雙修儒佛,但計卅年宦績,也合生天。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的書法學柳公權,顏真卿。顏體壯實剛正,柳體秀勁挺拔。他融會顏柳,又自闢蹊徑,另樹一幟。筆力犀利中帶秀氣,結體端莊平正,剛毅正直之感。後雖遭貶謫流放,仕途坎坷,但他的經歷、觀念、道德、人格、氣節等必然會對他的書法產生影響。有書家評論他的作品是: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書法的主要成是行草,以《集王聖教序》為,屬於傳統派系,秀勁乃其從林氏楷書作品亦足可見功力。”

福建《閩侯縣誌》這樣說:林則徐“書具體歐陽,詩出入白(居易)、蘇(東坡)。”書評家常把林則徐書法歸入“館閣體”。林則徐於1811年舉進士,次年選翰林院庶吉士,授編修。當時科舉對書寫要求極嚴格,進士參加殿試,如謄寫破體字是要受處分的。為了進身仕途,他們大多學歐體的工整秀拔,點取翰林,書寫就更嚴格了。翰林院別稱“館閣”,翰林書法也就叫“館閣體”。林則徐能進翰林院,可見他的書法已經達到相當高的水平了。其實,他除了“館閣體”外,日記、尺牘,均為行書,書體工整而時帶“飛白”聯筆,更為勁秀動人。

林則徐書寫的對聯嚴謹端莊,正派大氣,穩如磐石,取勢行筆流暢,毫不矯揉造作,頗具陽剛浩然之氣,如此聯所云:用筆之奇,非秋垂露;吐辭雲美,如春在華。書法貴在奇美二字上,奇如垂露般晶瑩剔透,美如春花燦爛朝氣蓬勃。後世不少書法人更傾向於因林則徐維護家國主權和民族利益而為後世所敬仰,為人的完美統一,才被國人所珍藏廣泛流傳,所以林則徐的書法量相對不少。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林則徐書法脫胎於顏柳,點畫運筆,間架結構,分行布白,都有一種清新秀麗之態,以歐陽詢書法為形質,去王羲之、董其昌書法的韻致,嚴謹中有靈秀,他品則多滲有蘇東坡筆意,寫穩,形成了自己嚴謹正派、清秀舒朗的書法風格,為後人所敬仰!

(名人與書法)林則徐: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

現在國人所看到的他的傳世墨寶,除日記、書信、條幅外,對聯最多。他的遺墨在廣東、福建就更多了。李元度《國朝先正事略》說他貶戍伊犁時,也時常作字,“公具體歐陽,遠近爭寶之。伊犁為塞外大都會,不數月,縑楮一空,公手跡遍冰天雪地中矣。”總之,他的書法被越來越多的人所收藏,正如《新纂雲南通志·名宦傳》中所說:林則徐“工書法,寸縑尺幅,得者珍如拱璧。”清王朝末期影響很大的一位學者程恩澤曾書贈林則徐一幅楹貼,貼曰:“為政若作真書,綿密無間;愛民如保赤子,體會入微。”這是對林則徐為政、作書貼切而概括的評價。

中國傳統是以人的道德品行優劣來評判其藝術造詣,所謂“寫字者,寫志也。”所以也有的書法評論家認為,林則徐書法是人品、書品和諧的典範,他的書法與人品二者相得益彰,將其人品中的剛正豁達之氣融入書法之中,體現了他崇高的人格魅力。(盧劍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