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遷都的三個原因:仰光已成為課本中的歷史

緬甸是東南亞的一個大國,對於70後、80後來說,緬甸首都仰光可以說是印象深刻,畢竟作為中國的近鄰之一,當初的地理課本還是做了一些簡單介紹的,仰光風景優美是旅遊的好去處,著名的仰光大金塔放在世界範圍內也小有名氣。

緬甸遷都的三個原因:仰光已成為課本中的歷史

或許是離開學校太久,或許是不關注時政,亦或是緬甸遷都十分倉促。實際上,2005年11月6日緬甸已正式將首都從仰光遷出,新首都是位於仰光以北400公里的內比都,在緬甸古語中意為“京都、都城”,仰光已成為了“故都”,成為了課本中的歷史。

緬甸遷都可謂是十分倉促,或者說是保密工作做得十分到位,在遷都前兩天才召見各國駐緬使節通知遷都事宜,而那時的新首都還叫彬馬那,是一個小城鎮,城內僅有一座機場、一家醫院、一座高爾夫球場、兩家小型賓館……條件可以說的簡陋至極,城內基本生活配套設施極不完善。

緬甸遷都的三個原因:仰光已成為課本中的歷史

對於緬甸遷都的原因,綜合緬甸官方的說法及社會各方的分析,大致可以總結為三個:

1、害怕美國軍事襲擊

緬甸1948年獨立後美國的關係比較友好,美國總統甚至在1953年訪問了緬甸。但是在1962年政變後,軍政府掌政的緬甸與美國的關係逐漸變得緊張起來,這種緊張狀態一直持續了40多年,1988年—2008年這二十年間,美國以侵犯人權的名義對緬甸實行了嚴厲的制裁措施,雙方的關係曾多次面臨極端情況。

在此背景下,首都仰光的地理位置就極為尷尬,作為一個海濱城市,仰光遭遇的海上威脅太大,沒有防禦縱深。作為集中了國家中央政府的首都城市,對於緬甸的國家安全十分不利,因此將首都前往內地,成為了緬甸採取的應對美國軍事威脅的有效手段之一。

緬甸遷都的三個原因:仰光已成為課本中的歷史

2、加強對北方的控制

緬甸國內的民族矛盾十分複雜,軍政府掌政期間對北方少數民族採取了嚴酷的鎮壓,北方少數民族與中央政府長期存在激烈的武裝衝突,在緬甸北方共存在著幾十支武裝力量。此外,位於泰國、緬甸、老撾三國邊境的金三角地區是世界上著名的毒品產地,該地區存在大量的武裝力量,社會秩序混亂,三國對於此地區的控制極為有限,緬甸對此也十分頭疼。將首都前往內地,將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中央政府對於北方的有效控制,對於解決北方存在武裝力量有著積極的作用。

3、獲得戰略縱深

一旦緬、美兩國關係繼續惡化,極端情況下美國就會付諸軍事行動,那麼濱海的仰光無疑會成為最先受到攻擊的城市之一。濱海在和平時期是仰光的優勢,在特殊時期則是仰光最大的劣勢,作為一國首都,沒有任何戰略縱深,明顯是不合格的,特別是面對美國這樣的世界第一流海軍強國。而新首都內比都距離故都仰光400公里,位於兩山之間狹長的河谷地帶,曾是緬甸獨立戰爭的發起地,歷史意義非凡,新中央政府的辦公建築分散在一個小山谷中,四周山高林密較為隱秘,離最近的城鎮也有30公里,戰略意義重大。

緬甸遷都的三個原因:仰光已成為課本中的歷史

在種種原因綜合作用之下,緬甸最終於2005年11月6日正式遷都內比都,仰光則成為了緬甸的故都,成為了我們課本中的歷史。值得一提的是,或許是遷都太過倉促,內比都的城市建設極其落後,沒有國家航班,沒有手機通信服務......雖然官方宣稱新首都有100萬人口,但大街上行人、車輛極少,交通燈也數量稀少,顯得十分冷清。這個首都,有點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