揹負“屠夫”罵名,實為真豪傑

“清末三屠”,指的是清代末年的三位封疆大吏,他們分別是:直隸總督袁世凱,兩廣總督岑春煊,湖廣總督張之洞。之所以有“清末三屠”的稱號,是因為三個人在不同的地方都表現了“屠”的性質。

直隸總督袁世凱被稱為“民屠”,是因為袁世凱生性殺戮,他手中掌握兵權,從小站練兵至山東剿拳到天津搜殺拳民餘遺,是清朝鎮壓義和團起義的大功臣。不過也正因為如此,他殺人不計其數,手上沾滿了人民群眾的鮮血,所以被後世的歷史學者稱為“民屠”。

湖廣總督張之洞被稱為“屠財”,是因為花錢如流水。除此之外,還存有另一種解釋,稱為“士屠”。張之洞曾經極力促成清政府廢除科舉制度,這一舉動斷了許多走科舉取仕道路的士子的希望。甚至準確的說,大部分文人書生都因為他的主張,失去了人生的目標。

揹負“屠夫”罵名,實為真豪傑

岑春煊,他被稱為“官屠”,更準確的來說是屠貪官。他不畏強權,面對清末混亂的人事,經常上奏彈劾,從朝廷大官到微末小官全都涉及,重點是那些通過買官進入官場的貪官,有些時候甚至一彈劾就是幾十上百人。正是因為岑春煊的這一特性,所以被後世歷史學者稱為“官屠”。

岑春煊“官屠”的稱號不是白叫的,在他任四川總督期間,建立警察制度,一舉彈劾四十餘名官員。還有就是他仗著有慈禧太后的寵信,根本不畏權貴,彈劾並處罰了一大批買官而來的官員,尤其是逼令荷蘭引渡裴景福和查辦廣州海關書辦、駐比利時公使周榮曜兩案尤其引人注目。

揹負“屠夫”罵名,實為真豪傑

不過也正是因為他不畏權貴,動不動就彈劾一大批官員,雖然是為百姓造福,但是同時也得罪了一批權貴,其中最為著名的就是慶親王奕劻。岑春煊在清朝結束仕途,也是因為奕劻從中作梗。岑春煊後來與奕劻及其同黨袁世凱發生黨爭,兩黨的爭鬥持續了還是 有那麼一段時間,最後以岑春煊的失敗而告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