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豬瘟肆虐,禁止泔水飼養,大量的泔水將何去何從?

非洲豬瘟肆虐,禁止泔水飼養,大量的泔水將何去何從?

近幾個月,國內各地陸續發生了非洲豬瘟疫情,以致養殖戶損失慘重、老百姓人心惶惶,既擔心豬肉漲價,又擔心豬肉不安全。各地政府部門為防止疫情擴散,也對發生疫情的地方進行重點監控,宰殺、填埋發病豬,關閉養殖場,同時也加強生豬運輸、飼料等的管理,杜絕傳染途徑。

非洲豬瘟是由非洲豬瘟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種急性、熱性、高度接觸性傳染病。世界動物衛生組織(OIE)將其列為法定報告的動物疫病。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豬是非洲豬瘟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豬和野豬外,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毒。雖然對豬有致命危險,但對人卻沒有危害,屬於典型的傳豬不傳人型病毒。感染的豬、豬肉和其他豬源產品(例如泔水飼料)是重要的傳染源,非洲豬瘟病毒的傳染性在未熟制豬肉產品中能夠維持三至六個月,在凍肉中可存活若干年。就因為泔水是非洲豬瘟傳播非常重要的途徑,所以政府部門為了從源頭上切斷傳染源,加大禁止泔水用於飼養的管控力度。10月30日,為強化非洲豬瘟防控工作,農業農村部印發《打擊生豬屠宰領域違法行為 做好非洲豬瘟防控專項行動方案》,為做好防控非洲豬瘟的工作,全國多地陸續關停“泔水養豬”的養殖場。據悉,各地方相關部門出臺了相關政策禁止泔水養豬的問題發生,對於相關養殖單位將會予以最高3萬元的罰款,對於個人養殖戶則會予以1000元以下的罰款!

泔水也叫潲水,是飯館或家庭在吃完飯後,把剩下的飯菜之類倒在一起,也被稱為餐飲垃圾,是人類生活過程中使用剩下的飲食廢棄物。目前最為合理有效的泔水回收利用途徑是通過收集泔水並進行微生物處理。但多年以來,大量的泔水被收集起來用作豬飼料,這就是所謂泔水豬的由來。由於大量泔水不再用於養豬,那麼它們的流向處理也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泔水處理的成本很高,工藝比較複雜,泔水收集後,要先將鐵、石頭、塑料等雜物分揀出來,然後把肉、菜等有機物過濾出來,再脫水進入發酵罐,分離出的油脂製成生物柴油,剩下的東西製成天然氣,殘留的沼渣製成有機肥,其餘的廢水經高濃度處理後變成設備冷卻水。眾多正規的泔水回收公司因經營成本高,利潤稀薄,都已經關停。有的大城市都沒有幾家泔水回收公司,更別說很多的縣城地域。沒有回收處理,大量的泔水將何去何從呢?國家在禁止泔水適用於飼養的同時,也應加強泔水收集、處理的管理,不能只禁不疏,大力扶持正規泔水處理企業,完善泔水處理機制,以免大量餐飲企業泔水無人收集而無序排放,引起更大的環境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