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樓頭牌花魁,卻與丈夫共患難捐上億國寶,她的丈夫更有名

1972年,在周總理的主持下,一對夫婦結束了多年的顛沛流離,再次回到北京。丈夫被任命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妻子也可專心致力於國畫事業。我國著名繪畫大師張大千稱讚她的畫:“神韻高古,直逼唐人,謂為楊升可也,非五代以後所能望其項背”。她便是我國當代女畫家潘素,她的丈夫就是“民國四公子”之一的張伯駒。

青樓頭牌花魁,卻與丈夫共患難捐上億國寶,她的丈夫更有名

張伯駒先生

潘素,原名潘白琴,是清朝狀元宰相潘世恩的後代,母親沈桂香聘請名師教她音樂和繪畫,也為她日後的發展奠定了基礎。但是父親的揮霍,家道迅速衰落,母親又亡故,13歲的她就被繼母賣到了上海的風月場所,淪為風塵女子。

青樓頭牌花魁,卻與丈夫共患難捐上億國寶,她的丈夫更有名

潘素

憑藉秀美的容貌和超凡的才藝,大家閨秀的她迅速名揚上海灘,她更被世人稱為“江南第一美女”,而“潘妃”的藝名也恰恰反應了她高高在上的萬人迷形象,此時的她已經成為各方達人顯要欲求獨佔的美女。

同很多有見識的青樓女子一樣,她顯然並不中意如此虛幻的生活。1935年,她與張伯駒相識,那時候的張伯駒擔任鹽業銀行上海經理,每週一次前往上海。一次,與朋友前往“花界”初見到彈奏琵琶的潘素,頓時令他驚為天人,自此目光也再未離開過潘素,隨後他寫下一副對聯:潘步掌中輕,十里香塵生羅襪;妃彈塞上曲,千秋胡語入琵琶。

寥寥數字,不僅道出了潘素的美態和琵琶技藝,也將“潘妃”比作王昭君出塞,足見對其傾心。潘素頓時心生好感,才子佳人一見鍾情。

但當時的潘素已然身不由己,她已經被國民黨中將臧卓佔為己有。於是她被軟禁起來,整日以淚洗面,而張伯駒也如坐針氈,最後在朋友的幫忙下,他買通了守衛,這才抱得美人歸。兩人迅速北上,並在1937年結為連理。

青樓頭牌花魁,卻與丈夫共患難捐上億國寶,她的丈夫更有名

晚年二人衣著樸素

可想,如果沒有張伯駒,潘素可能只是軍人妻子,也正是有了張伯駒的挖掘,潘素得以師從眾多繪畫大家,而成為一名國畫名家,她的“風塵”的標籤也會淡淡褪去。不僅如此,潘素更是支持丈夫的理想,哪怕張伯駒散盡家財買來古玩字畫,以保護國寶不被流失海外。

能把風塵女子培養成可以風雨同舟的患難妻子,歷史上少之又少。那時的張伯駒到處蒐集打聽國寶精品,出手闊綽在收藏界聞名遐邇。為了得到我國第一部卷軸畫作《遊春園》,他忍痛賣掉了15畝地的北京豪宅,潘素同他搬到一家衚衕小院居住。可是這套豪宅也沒能買來價值200兩黃金的《遊春園》,潘素便將自己的首飾賣掉支持丈夫,也只是湊夠了130兩,幸好買家同意可以日後補齊。

青樓頭牌花魁,卻與丈夫共患難捐上億國寶,她的丈夫更有名

遊春圖

張伯駒親眼目睹眾多國寶字畫流失海外,焦急的頓足捶胸。這讓他立志保護中華文化精粹,為此,他耗盡了家產。但是,他收藏的眾多珍品從不外賣,哪怕在上海被綁架之後,也堅定的告訴潘素不準賣掉字畫籌措贖金,即便是有性命之憂。而潘素面對丈夫生命的朝不保夕,雖然心急如焚,但是也未曾賣掉一字一畫,而是向姐妹借錢攢湊贖金。

1952年開始,張伯駒和潘素將所有家產甚至冒死換來的珍品陸續獻給國家,包括展子虔的《遊春圖》、唐伯虎的《三美圖》等等,其中1955年,一口氣無償捐獻陸機的《平復帖》、杜牧的《張好好詩》、范仲淹的《道服贊》、黃庭堅的《草書卷》等八件頂尖國寶,每件都足以稱之為故宮的鎮館之寶。1960年,張伯駒擔任吉林博物館長時,又捐出幾十件珍貴收藏,包括最為珍愛的《百花圖》。

青樓頭牌花魁,卻與丈夫共患難捐上億國寶,她的丈夫更有名

張伯駒先生臨終前二人合影

“為人不識張伯駒,踏遍故宮也枉然”,真切的反應了張伯駒對保護文化精粹所做出的貢獻,但是潘素同樣也是具有家國情懷的大氣度女性。晚年的很長一段時間,二人生活相當困苦,靠的是變賣金銀器皿過活,有時靠親朋的救濟。但是,他們二位的愛情故事和對我國文化傳承做出的貢獻將永遠被人們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