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將失傳的究極藝術,個人能力的巔峰,單手持球。

紀錄片《最後一舞》讓大家又一次目睹了喬幫主的英姿。喬幫主的絕學後仰跳投技壓群雄,被無數後來者所效仿,可另一項絕技單手持球卻近乎失傳。

單手持球是否為喬幫主發所明無從考證,但絕對是喬幫主發揚光大。後續接班人雖都管中窺豹,習得一招半式,但其中精髓卻無一領會。

即將失傳的究極藝術,個人能力的巔峰,單手持球。

科比,麥迪,卡特,安東尼,詹姆斯,萊納德都能使用單手持球。其中以麥迪最為神似,使用頻率也最高,但與喬幫主本人相比依然是隻得招式不得心法。

單手持球為何如此難學?

從技術層面來看單手持球並沒有多高的技術含量,只要手夠大就可以駕馭,但想要做到隨心所欲,收放自如則困難重重。

單手持球歸根結底是三威脅姿勢的升階版本,但對使用者要求極高,具有身體對抗性的同時還要求兼備足夠的演技。

如果使用者能突善投並且視野開拓,那麼對於防守者的壓力幾乎成幾何倍數增長。如果使用者能力平平不但無法發揮功效還有可能被防守者搶斷成功。“黑熊”蘭多夫就曾在低位單手持球被麥迪弱側溜底線直接搶斷並且發動快攻。

喬幫主的單手持球能力已經到達瞭如臂使指,不但可以在原地使用單手持球,更是開發出了行進中的單手持球假動作,既可以為自己的進攻拉開空間,也可以巧妙迷惑對手為隊友創造機會。

即將失傳的究極藝術,個人能力的巔峰,單手持球。

麥迪可以高頻率使用單手持球,原因是其身高勝於大多數同位置防守者。麥迪依仗201cm的身高形成制高點,審時度勢根據場上情況發起進攻,如果防守者身高處於劣勢直接使用獨門絕學幹拔跳投,如果防守者腳步偏慢直接爆起擺脫直奔籃下。如與防守者能力相近也可以為隊友穿針引線。

即將失傳的究極藝術,個人能力的巔峰,單手持球。

同門師弟卡特也熟悉此道。卡特的單手持球更多的是為自己拉開空間,單手持球給隊友爭取跑位時間,隊友一旦成功拉扯防守,卡特則直接爆起空襲籃下。與麥迪相比卡特的單手持球簡單粗暴,更加具有侵略性。但兩位接班人的單手持球能力距離喬幫主依舊相去萬里。可這樣登峰造極的究極藝術卻即將失傳於世。

即將失傳的究極藝術,個人能力的巔峰,單手持球。

小球當道,個人單打機會相對減少。

當今聯盟小球當道各支隊伍都在提倡快速進攻,三分球和籃下成為了進攻首選,個人持球單打的戲份越來越少。即便是擁有持球單打能力的球星也更願意選擇中距離跳投這樣省力的招數結束戰鬥。球隊核心之間一對一的隨之減少,個人進攻能力的全面性開始缺失,曾經稀鬆平常的背身單打已經成為了少數人的殺手鐧,更何況單手持球這種個人能力到達極致才能使用招數。

三分球大行其道。

如果現在不會投三分,很難在聯盟有所作為,古典後衛德羅贊不投三分一直被人詬病,西蒙斯也不再堅持自我開發三分球。目前有能力使用單手持球的也只剩下詹姆斯和萊納德。詹姆斯已經日薄西山,萊納德也沒有潛心修煉單手持球的意思。隨著兩人的退役,單手持球真的將退出歷史舞臺。

即將失傳的究極藝術,個人能力的巔峰,單手持球。

結語

單手持球退出歷史舞臺,除了其本身的難度指數,也有籃球發展的大勢所趨,更有喬幫主其獨一無二的專屬標籤。但無論如何都不希望如此登峰造極的藝術就此失傳,雖然大勢所趨還是感到痛心疾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