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现在家庭一般都是一个或两个孩子,所以对孩子的宠爱过多,甚至是溺爱。

有父母说:“别人都说我对孩子太过娇惯,养孩子不能太惯着了,可我就这么一个孩子,不宠她还能宠谁?”

也有父母说:“打是亲,骂是爱。孩子不听话,该打打,该骂骂,现在不严格要求,以后社会会替你教训孩子的。”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还有父母说:“说了孩子几句,那都是为了他好,谁知道他还不乐意了,和我闹得很不愉快。”

这些情形家长是不是都很熟悉呢?其实这些情况折射出我们父母在教育中出现的三个误区:纵容(溺爱)、暴力和打击(刀子嘴,豆腐心)。

今天,我们就带您一起去看看,这“六个字”的教育方式,是如何毁掉你的孩子的。

1.纵容

想毁掉一个孩子最好的办法就是纵容,特别是一些坏习惯,如果家长处处纵容他,不要求他及时改正,那么迟早有一天会酿成无法挽回的大祸。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父母一味地顺从和纵容孩子,孩子就会以为父母会满足他所有的需求,渐渐变得为所欲为,十分任性。

父母过分的纵容孩子,会让孩子变得自私,无理,不考虑别人的感受,总以自己为中心,长大了进入社会也会很难融入朋友圈。

2.暴力

不管是对孩子的暴力行动,还是语言暴力都会导致家庭教育的失败。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虽然体罚孩子,在很多父母眼中是有效的,因为孩子知道疼了,下次就不敢了,但是这对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无法磨灭的噩梦。家长对孩子使用暴力会出来两种后果,一就是会使孩子失去自己的主见,并且软弱无能,第二个就是让孩子学会了父母的“暴力”,也习惯性的用暴力解决问题。

这里给家长讲一个真实的案例:沈阳市铁西区滑翔五小区、六小区范围内,不到24小时共发生8次火情。犯罪嫌疑人竟是一名16岁的男孩,他因平日里常遭到父亲的责备打骂,日积月累下心中充满了怨气。父亲曾经说他:早晚得进监狱。而这句话让他非常介怀,被警方抓获时,他对自己的纵火行为供认不讳。他说了一句让大家惊讶的话,“他说我早晚得进监狱,我就进给他看。”

所以,他故意纵火犯罪,就是为了报复父亲,希望给父亲惹点事。知道真相后,人们不禁倒吸一口凉气。

所幸的是这8场火灾都没有重大的财产损失,否则这个家庭将为打骂教育付出沉重的代价。

父母总是对孩子实施冷暴力,那么孩子很容易患上心理疾病,比如自闭症等。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3.打击

在中国,很多父母都喜欢对孩子采取打击教育,但恰恰是这种中国式打击教育,会逐步摧毁你的孩子。孩子在家长的赞美声里会变得更加的自信,但是有的父母认为打击教育就是对孩子最严格的管教,自以为是地认为,夸奖、赞美、鼓励就是不打击。

而事实是,父母的打击和否定不仅不能起到教育孩子的作用,还会让他变得越来越糟,甚至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在心理学中,有一个词语叫“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说的是: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

当一个人获得另一个人的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

他会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对于孩子表现出的行为,作为父母一定要心中有数,一方面可能是因为自己的教育方式错误,导致孩子出现叛逆的行为;另一方面,可能是由于太溺爱孩子,而导致孩子不懂礼貌、顶撞长辈。

而出现以上行为,也是孩子过程中的必然现象,家长不必惊慌,这个时候,家长要给予孩子正确的指引,适当的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绘本是让孩子接受知识最快最有效的学习助手。《儿童情绪管理和人格培养》主要培养孩子讲文明、有礼貌、乐于分享等良好的行为习惯。

父母可以把绘本当做培养孩子习惯和性格的工具书,闲暇之时,结合插画讲给孩子听,对孩子改掉坏习惯有很大的帮助。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小编的一位朋友把绘本当做培养孩子行为习惯的枕边书,每天当做睡前故事讲给孩子听。现在,朋友家的孩子已经学会了分享、乐于助人、遵守承诺等良好的行为习惯,老师和邻居都夸朋友的孩子是个懂事、有礼貌的“小大人”。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家长始终要做一个有远见的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长的引导,家长一定要让孩子得到全面发展,只有精心呵护,孩子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

老师提醒:家长别因小失大,父母不要从小纵容、溺爱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