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鲁迅曾言:女人天生有母性,天生有女儿性,就是没有天生的妻性。因为母性和女儿性都有天然的血缘关系作背书,天生就会,而惟有妻性是属于伏波娃所说的"第二性",是后天练就的结果。

过去一说起"妻性",不论男女总要皱眉,男人把它当作负担,女人把它视为耻辱,一致地将其看作"附庸"的代名词。但凡这么想的人,大概心理上多少受了传统道德的毒,从现代角度来说,妻性与夫性都可以是中性词,它们互相确立又互相益补,对于女性而言,成为一个家庭成功的妻子,和成为一个事业成功的女人,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它们都是女人幸福生命中的重要角色

《浮生六记》里的芸娘,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史上最可爱的女子",因为她的身上不仅有母性、女儿性,还有难能可贵的"妻性",这种妻性里蕴藏着女性经营成功婚姻的三大硬核要素。

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一、游刃有余的生活态度

现代夫妻离婚经常拿性格不合作挡箭牌,但性格不合的真正内涵其实多是三观不合——共同的价值观往往是一段稳定婚姻的重要基石。

芸娘的丈夫沈复本是一位封建文士,以功名仕进为进身之阶,但因为仕途不顺,博取功名之心日淡,而芸娘也如同红楼里的林妹妹,从未说过让丈夫积极仕宦的"浑话",她说自己的生活理想是:"买绕屋菜园十亩,课仆妪植瓜蔬,以供薪水。君画我绣,以为诗酒之需,布衣饭菜,可乐终身,不必作远游计也。"

芸娘是天生的安贫乐道吗?可能是,也可能不是。但她的过人之处便在于,不论贫富,都是她在驾驭生活,而不是相反。她初嫁沈家时,沈家家境还算殷实,夫妻俩生活无忧,尽可享受闺房之乐;但后来沈家中落,芸娘和丈夫只能省俭用度,但她并没有沦为那个对生活将就的人:没有了雕梁画栋,芸娘就用席子编织屏风,在上面画上精美的图影;没有了华衣美食,芸娘就用自制茶点待客:将劣质茶叶包好,待日落后,放入未尝开放的莲花中,再用线将花苞束紧,如此再三,茶叶便浸染了淡淡的甜香,令品茶的客人纷纷拍手称绝……

富可乐,穷亦可安,芸娘的精致不是装给别人看的,而是骨子里自带的,是源于她对生活游刃有余的自然态度。为什么有些夫妻共患难却不能同富贵,有些又正好相反,关键便在于我们的心有时太强太韧,不能随物赋形,不能应时而变,做一个富有弹性的人,是许多女人一生的功课

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浮生六记》插画,夫妻俩月下品茗

二、丰富多变的内心世界

女人如书,如果一页到底,便索然无味了。钱钟书曾评价爱妻杨绛说:最贤的妻,最才的女。如果只有前者,那么这个妻可能让男人觉得了无意趣,更可能让女人低到尘埃里。在杨绛的《我们仨》里曾经披露了他们夫妻生活中的一段有趣场景:杨绛在医院里生下阿圆后,百无一用的书生钱钟书每次送饭时总要向她诉苦:我把桌布弄脏了、我把台灯砸坏、我把门轴弄坏了……可同样没有多少生活经验的杨绛总是安慰他:不要紧,我会修。

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钱钟书眼里“最贤的妻,最才的女”

让丈夫觉得贤惠的妻,可能多半是这样的:有她在,一切都不是问题。也难怪中国的媳妇最初总被称为"新娘",但是新娘千万不能变成真娘,因为孩子总有叛逆的一天。能偶尔把你当娘一样崇拜,又能长久把你当妻宠爱的,一定需要你有另一半硬件——最才的女。

芸娘在贫寒生活中表现出来的智慧让沈复深感叹服,但还不足以刻骨铭心,让他立下生生世世做夫妻誓言的,是芸娘不可多得的才性。芸娘在传统家庭中长大,未能受过正式的诗文教育,但她极度聪慧,刚会说话便能记诵白居易的长诗《琵琶行》,十三岁时只通过旁听便写出了"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的动人诗句,甚至还发出了"佛手乃香中君子,茉莉是香中小人"等一般女子无法说出的高论。

结婚后,洗手作羹汤的芸娘也没有放弃自我学习的机会,她和丈夫赌书泼茶,谈诗论词,还指导丈夫说:与其学杜诗的严谨,不如学李诗的潇洒,因为她知晓生性洒脱的丈夫更适合何种文字。而更令沈复惊诧的是,久居闺房妻子居然愿意女扮男装,和他共游太湖,豪饮酒船,还发出了"今得见天地之宽,不虚此生矣"的壮语,大有巾帼不让须眉的气势。

下得了厨室,上得了厅堂,待得了深阁,也迈得出闺房,富有折叠的层次生活,才能让女人的这本书常读常新,散发出隽永的香气。

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浮生六记》插画,芸娘与丈夫及友人春郊踏青

三、独立自主的坦荡个性

才女舒婷曾经陪一位归侨老诗人蔡其矫散步,蔡向她提起这辈子碰到的女孩总有缺陷,要么好看却无才气,要么有才却不漂亮,才貌双全的女孩实在太过稀少。舒婷听后,无比恼怒,觉得蔡的想法是典型的大男子主义,当晚便写成了那首著名的《致橡树》: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像和你站在一起/

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舒婷诗中“像英勇的火炬”的木棉

芸娘是封建时代的传统女性,她的身上不可避免地带有封建女子的习气,但她的脱俗便在于她最大程度地规避了封建礼教对她的约束,而带有了现代女性的个性色彩。

和许多中国媳妇一样,芸娘没能处理好婆媳关系,以致和丈夫一道被赶出家门,但柔弱的芸娘却没有示弱,而是以一人之力独撑门庭,成为了丈夫的依靠。被公婆召回后,芸娘又再次做出了惊人之举——在得知沈复相中一位名妓后,她居然私下与对方义结金兰,为其进入沈家扫除身份的障碍,而自己却因此开罪于社会舆论,被公婆二次扫地出门。芸娘的这一举动,似乎坐实了她沦为封建道德牺牲品的说法,但从另一方面来讲,她的谋断和果决再次让丈夫仰赖于她,体现出其个性独立的一面。

当然,夫妻间最健康的共生关系,不是单方依赖,而是相互扶持。梁思成有一句令人捧腹的夸妻名言:别人都说文章是自己的好,老婆是别人的好。我要说,老婆是自己的好,文章是老婆的好。虽然有"惧内"之嫌,但所言不虚:梁思成与林徽因经常携手考察古建,还一同完成考察报告,而他们的报告书算是古今一绝——梁思成的文字严谨规范,而林徽因的笔墨却充满了散文化的诗意,两者并行不悖排放在一起,充满了别致的趣味。

文如其人,一个不愿在文字里隐没自己的人,在生活中也绝不苟且。林徽因曾明确表示过:我讨厌做妻生仔的过一生。她在建国后于重病之际还能创造出诸多惊世的成就,原因正如她所言:在新中国,我不再只是梁思成太太,我是一个有独立身份的人。她向来把独立看得和生命一样重要,所以她这是士为知己者死,而

一个把自己和丈夫放在同等位置上的女人,才能既拥有自己的天地,也赢得对方的尊重

沈复《浮生六记》:解开“妻性”的毒

林徽因与梁思成伉俪

结语

"妻性"因丈夫而确立,但并不附庸丈夫而存在,相反,它强调一个女人由内及外的弹性、丰盈和独立,是一个女人借由婚姻而获得的一次新的生命成长。

现实世界中的女子,也许未必天生能有良缘佳婿,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对待婚姻这座"围城"的态度,我们可以达则安、贫则守,我们可以上达厅堂、躬身厨房,我们可以活得放达、为己而容,拿出"水淹七军"的气概,将自己活成这城中最好的风水。

作者简介:雪中芊芊,雪中一点芊绿,愿用文字为平原旷野注入一点暖,更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